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清朝宫廷有不少迷案,孝庄下嫁多尔衮便是其中著之一。
孝庄,原名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部贵族博尔济吉特氏之女,她与姑姑哲哲一起,同嫁皇太极,她受封庄妃,生有三女一子,儿子就是后来继承皇位的顺治帝福临。皇太极死后,因她是顺治帝生母,被尊为皇太后。
对于孝庄是否下嫁多尔衮,清朝正史没有记载,但坊间却有不少传闻,综合一些说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孝庄与多尔衮青梅竹马,但孝庄没有下嫁多尔衮;
2、孝庄在一帮大臣的鼓动下,与多尔衮结成夫妻,合宫而居;
3、孝庄没有嫁给多尔衮,但二人有难以割舍的爱情;
4、孝庄没有嫁给多尔衮,但二人非法同居,至死都保持着亲密的情人关系;
5、孝庄和多尔衮毫无关系,所有绯闻都是空穴来风。
上面五种说法,基本能代表对孝庄和多尔衮关系比较集中的观点。那么,历代以来,有没有对孝庄下嫁多尔衮说法持肯定的记载呢?
有,还不少。
第一条证据,就是张煌言《奇零草》中的《建州宫词》。
词曰:“上寿称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
张煌言是抗清名臣,南明儒将,奋力抗金20余年,后被俘就义。张煌言写这首诗,正在偏远的闽浙边境抗金,听说多尔衮做了摄政王不久,被顺治尊为皇父,多尔衮作为皇父,有过一次册妃之礼,他所册立的,正是顺治的生母孝庄皇太后。
太后成婚,皇帝嫁母,迅速成为新闻,举国皆知,轰动一时,张煌言因此写下此诗,一则记事,二则揭露清宫丑闻,作战斗之需。
第二条证据,就是《清朝野史大观》中《清宫遗闻》的记载。
《清宫遗闻》中,有“太后下嫁摄政王”一条,原文不在此引用了,大意是说,皇太极去世之初,有大臣打算让多尔衮继任,但自觉不称,遂尊侄儿福临为帝,是为顺治。多尔衮入关后,在入侵中原过程中功劳赫赫,但不以功自居,而是奉迎顺治,满朝文武,皆为多尔衮不平,顺治亦有歉意,想报答多尔衮,朝臣揣测圣意,便在朝堂之上,公开提议顺治尊摄政王为父,顺治同意,因此尊多尔衮为皇父。
大臣们又说,摄政王的王妃刚刚去世,皇太后又恰恰寡居无偶,皇上既尊摄政王为皇父,不可使父母异居,宜请摄政王与皇太后同宫。顺治又同意了。于是,太后成婚,皇帝嫁母,热闹一番,遂成好事。
第三条证据,就是蔡东藩先生在《清史通俗演义》中的记载。
蔡东藩在《清史通俗演义》第十八回“创新仪太后联婚,报宿怨中宫易位”一章中说:“来了宫监二人,说是奉太后命,召王爷入宫。摄政王不敢违慢,即随了宫监入见太后。太后让众宫女退下,与摄政王密谈了半天。摄政王方出宫回邸,既到邸中,即着人去请范老先生(大学士范文程),又令邀同内院大学士刚林,及礼部尚书金之俊议事。三人应召而至,摄政王格外谦恭,……自与范老先生耳语良久。”
经过一番商量之后,次日由范文程为首,群臣联合上了一个奏章,内称:“皇父摄政王新赋悼亡,皇太后又独居寡偶,秋宫寂寂,非我皇上以孝治天下之道。依臣等愚见,宜请皇父皇母,合宫同居,以尽皇上孝思”云云。
这段文字真是有趣极了,“皇太后独居寡偶,秋宫寂寂,非我皇上以孝治天下之道”,把满清入关之初的那种自然、原始的伦理观,表达得奇妙无比,兼之“太后寡居,非孝之道”这种有趣的逻辑,简直是以父死嫁母为孝道之大,满族的还未经中原文化浸染之时的原生态,可见一斑。
而且,顺治也竟深以为然,于顺治六年冬,下一诏书曰:“朕以冲龄践祚,内赖皇母皇太后之教育,外赖皇父摄政王之扶持,仰承大统,幸免失坠。今皇母皇太后独居无偶,寂寂寡欢,皇父摄政王又赋悼亡,朕躬实深歉仄。诸王大臣合词吁请,佥谓父母不宜异居,宜同宫以便定省,斟情酌理,具合朕心。爰择于本年某月某日,恭行皇父母大婚典礼,谨请合宫同居,着礼部恪恭将事,毋负朕以孝治天下之意!钦此。”
于是,太后成婚,皇帝嫁母,有情人终成眷属。
但是,皇帝嫁母,毕竟与满清遵循的汉文化中的礼教所不符,后来民间流传的民谣:“汉经学,晋清谈,唐乌龟,宋鼻涕,清邋遢”,所谓“清邋遢”,就是指皇帝嫁母之事,蔡东藩因此在书中说:“唯《东华录》上,只载摄政王纳豪格福晋事,不及太后大婚,闻由乾隆时纪昀所删。”
由上述三条证据,可见孝庄下嫁多尔衮之事,并非空穴来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9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