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重庆频道
人民网重庆3月21日电 如今“熬夜加班”“睡前玩手机”已经成为偷走睡眠的“隐形杀手”,不少人甚至存在睡不着、睡不好的问题。今天是第25个“世界睡眠日”,人民网重庆频道、成渝发布医学科普类栏目《听医生的话》联合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何永利为您支招,在生活中该如何平衡工作与睡眠。
哪些职业容易“偷走”睡眠?
工作压力引发的焦虑、紧张情绪都可能会延长入睡时间并降低睡眠质量。另外,一些特定职业群体因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劳动、不良工作环境或轮班制度中,更易因生物钟紊乱诱发睡眠障碍。
如需值夜班的医务工作者因昼夜节律频繁切换,可能出现失眠或睡眠片段化;部分物流行业从业者受体力透支影响,可能出现深度睡眠不足;教师群体若在持续精神压力下,则可能出现入睡困难等异态睡眠。
睡眠障碍会带来哪些危害?
睡眠障碍包括但不限于失眠、嗜睡、睡眠倒错(即昼夜节律紊乱)以及异态睡眠(如梦魇、夜惊、梦游)等。长期睡眠障碍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多种负面影响。
如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判断力下降、焦虑抑郁等,影响工作与社交生活。另外,在身体层面,睡眠障碍还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受损等情况,增加心血管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如何自我判断是否存在睡眠障碍?
若出现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夜间觉醒2次以上、总睡眠时长不足6小时(每周≥3次),或日间持续疲劳、情绪异常、工作效率下降等症状,建议及时在神经内科或者睡眠门诊就诊,排查睡眠障碍风险。
快速恢复精力的科学小技巧:
1.午间可适当小睡,建议不超过30分钟。
2.推荐“478呼吸法”,即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重复5组,激活副交感神经,起到放松的作用,减少疲惫感。
3.练习太极拳、八段锦,能够缓解疲惫,恢复精力。
4.多晒太阳可调节皮质醇节律,提升日间清醒度。
最后,何永利提醒:工作虽重要,但优质睡眠是健康和高效工作的基础。如出现轻度睡眠问题可尝试通过睡前1小时不使用手机,饮用温牛奶或者是睡前泡脚等方式进行自我调节。若睡眠问题持续两周以上,则应尽早就诊。(胡虹、施懿)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何永利。受访者供图
■本期内容指导
何永利,主任医师,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卒中中心负责人。重庆市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重庆市卒中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重庆市解剖学会脑血管病专委会第一届常委、重庆市卒中学会神经免疫分会第一届常务委员。
擅长治疗神经内科脑血管病、认知障碍、睡眠障碍个体化防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1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