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难怪刘禅不战而降,绵竹之战中战死多少蜀汉开国功勋的后代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8 19:49:00 来源:戏说三国

提到东汉末年,世人大都联想到魏蜀吴三国鼎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等刘备建立蜀汉时,曹操和孙权早已活跃多年。

刘备正是抓住赤壁之战这个机会,在曹操和孙权的夹缝中建立了蜀汉,甚至一举造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成功建立蜀国最关键的原因有两点:

难怪刘禅不战而降,绵竹之战中战死多少蜀汉开国功勋的后代

其一是刘备知人善任,有着诸葛亮、关羽、赵云等能人异士尽心尽力的辅佐。其二是当时非常忌惮他的人只有周公瑾和曹操。

奈何天妒英才,周公瑾英年早逝。在刘备根基不稳,刚刚崭露头角时孙权早已遗忘周公瑾临死前的劝诫,甚至从未关注过刘备。

至于当时的曹操和马超双方一时难分上下,陷入胶着,没有余力来压制刘备。

三国中自然也有其他能人善士,吴范就是其中之一。在刘备势如破竹,一举杀入西川后。敏锐的吴范意识到如果放任刘备这样下去,刘备很可能威胁到东汉。

于是吴范直接找到孙权,希望孙权不要继续放任刘备了。并且预言,在公元214年之前刘备一定可以占领当时最大的州——益州.。

而吕岱表示不久前才看到刘备的军队,可以确定刘备的军队死伤惨重,没有争夺益州的可能。吴范坚持劝诫孙权不要大意,但是孙权最后也没听。

刘备把握机会,在赤壁之战中重创曹魏。三分天下的局面逐步形成。公元214年,刘备占领益州,称帝建立蜀汉。

难怪刘禅不战而降,绵竹之战中战死多少蜀汉开国功勋的后代

刘备的成功很大原因是他地基不稳时,孙权和曹操没有将其扼杀。可以说如果没有马超和吕岱,刘备在西川时必定九死一生。

蜀国建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建立。魏蜀吴自然不愿和其他两国平分天下。纷争仍在继续。

蜀国的实力并不算强势,不过是凭借赤壁之战重创曹魏。三分天下后,并没有能力继续大规模征战占领土地的能力。

在诸葛亮的主张下蜀汉前后进行五次北伐,后又有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九伐中原。最终大量征战导致蜀国国库空虚。甚至在姜维九伐中原后没多久,蜀汉就灭亡了。

表面上,三国平分天下,势均力敌。实际上,曹操被孙吴联军重创。蜀汉在三国中最弱。

蜀汉的百姓数量是曹魏的四分之一,是东吴的二分之一。再加上常年战争,很明显蜀汉百姓的负担非常重。

后人认为蜀汉的灭亡很大原因出在诸葛亮和姜维身上。在百姓负担极大的情况下贸然出兵的确是莽撞的。更有甚者,认为蜀汉灭亡与关羽脱不了干系。

难怪刘禅不战而降,绵竹之战中战死多少蜀汉开国功勋的后代

关羽性格刚烈自负。生前大意失荆州,甚至得罪孙权,以势压黄忠。被东吴军队所杀后,刘备怒发冲冠直接出兵东吴。刘备落败,损失惨重。

诸葛亮,姜维,关羽都做过错误的决定。但是并不能说因为有他们三人效忠所以蜀汉灭亡。

原因很简单,如果最初刘备没有关羽和诸葛亮的协助,想要称帝难如登天。

诸葛亮的谋略是有目共睹的。刘备可以树立明确目标并且一直坚持下去多亏了诸葛亮的《隆中对》。后来诸葛亮提出出兵川蜀,让刘备有了和吴、魏抗争的资本。

关羽虽然狂妄孤傲,但是骁勇善战。不论是单挑还是领兵作战他都是数一数二的。尤其是在水军方面,他的荆州水军比闻名一方的东吴水军还要强大。

而姜维则是为蜀汉尽心尽力,甚至刘禅放弃抵抗了,姜维还在谋划如何拯救蜀汉。

曹操和刘备已经去世,孙权也已经老去。这时候的魏国司马昭杀害魏帝曹髦,手握兵权。蜀国刘禅继位。

难怪刘禅不战而降,绵竹之战中战死多少蜀汉开国功勋的后代

这时候的司马昭为了转移人们的视线,派出重兵伐蜀。此时的刘禅属于轻信他人,不愿意听从姜维的告诫。

姜维认为,这场仗不仅要打,还要打得大张旗鼓。但是刘禅认为魏国大军不足为患。

姜维带兵应敌。通过过人谋略,姜维在人数相差悬殊的情况下硬是抵抗住了魏军的大军。但是此时魏军派出三万人去直捣黄龙。这种情况下姜维无法脱身。

而此时的刘禅还在每天饮酒作乐。看到魏军突袭直接乱了阵脚,将城中开国功臣们的子嗣都派出去迎战。由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统领三军。但是都城中留下的都是些基本没有上过战场的青年。

从未上过战场的小孩子面对历经数场战役的魏国军队不顾生死直接冲了上来,直接慌乱了起来。结果可想而知。

难怪刘禅不战而降,绵竹之战中战死多少蜀汉开国功勋的后代

这就是著名的绵竹之战。在这场战斗中,大量开国功臣的后代逝去。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张飞的孙子……全部战死沙场。

而此时刘禅提出了投降。并不是刘禅不想迎敌硬碰硬。而且有谋略的将领要么正在应敌,要么战死沙场。此时的刘禅身后身无一人。他平常所宠爱的奸佞小人此时也同意投降。蜀汉从此灭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8 2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绵竹决战:诸葛瞻英勇牺牲,刘禅开城投降
...有竭尽全力,期盼重见天日。二、邓艾决定绕道,刘禅亲征绵竹这时,邓艾洞察姜维的计谋,决定改走小道,直取成都。他留下部分兵马佯攻剑阁,自己则率主力从阴平渡河,绕到姜维大军的后路,
2023-10-29 21:49:00
蜀汉灭亡时,精准诠释了何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第一,诸葛瞻、诸葛尚战死绵竹。公元263年,邓艾涉险穿过阴平小道,诸葛瞻的绵竹,成为成都之前的最后一道屏障。《三国演义》的描述是,邓艾用几千疲惫之师
2022-12-20 17:25:00
...会大军阻挡在剑阁,却没想到邓艾从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杀败诸葛瞻,刘禅一方面掉阎宇支援成都,一方面召集大臣商议。谯周力排众议,劝刘禅投降。而姜维接到刘禅的敕令后,试图借钟会
2024-05-22 15:38:00
盘点绵竹之战的殉国者
...瞻抗击邓艾,结果我们都很清楚,诸葛瞻壮烈殉国,但是绵竹之战具体过程如何呢?绵竹之战具体可以分为两个过程:首先诸葛瞻带领尚书张遵(张飞之孙)、尚书郎黄崇(黄权之子)、羽林右部督
2024-05-11 19:41:00
蜀国灭亡时大批官员家人被杀,为何诸葛亮的后代没有?
...,也是得以幸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诸葛亮已死,而在绵竹一战中,诸葛瞻与诸葛尚父子更是战死,此时诸葛亮的后代也只剩下一个年幼的孙子——诸葛京了。当时的诸葛京年纪尚幼,留下他也并
2023-01-24 22:31:00
邓艾伐蜀与李昭仪之死
...诸葛亮的独子,虽然能力上并不被人认可,尤其是最后的绵竹一战中,他的决策性错误导致了绵竹失守,邓艾兵临成都,最终蜀国灭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诸葛家三代之忠烈,因为在这一战中,
2023-11-07 17:25:00
勇猛无敌的五虎上将,为何后人少有能力突出者?
...叫张遵,长大后官至尚书;魏灭蜀之战时,随诸葛瞻守于绵竹关,与邓艾交战,战死。 张飞的后人也算是完了。赵云后人之赵统:陈寿在正史《三国志》中记载赵云去世后,赵统袭爵永昌亭侯,
2023-07-03 14:23:00
蜀汉南阳籍七大名臣,他的地位比肩诸葛亮
...哥重臣,诸葛亮、李严早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李严在绵竹和刘备交战中败北归降,此后受到刘备的信任和重视,参与了蜀汉律例《蜀科》的编纂。 刘备临终前,托李严与诸葛亮一起出
2023-05-27 05:31:00
蜀汉尚有一线生机,谯周却劝刘禅投降的目的是什么?
...蜀军主力相持。邓艾趁机偷渡阴平小道,直入蜀汉腹地。绵竹之战,邓艾全歼诸葛瞻率领的蜀军,士卒直指成都。当时,成都已经大乱,许多人弃城逃亡。蜀汉君臣商议下一步行动时,谁也想不出好
2023-02-21 15: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