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前言
一片漫山遍野的枫叶,正泛着绚烂的色彩,这原本应该是秋日最美的景象,却因为发生的悲剧,显得那样凄清萧索。
在洛阳城西郊外的一座小山上,34岁的吴王李恪正在以他异常年轻的生命,撰写着人生的最后一页。
他是隋朝公主的孙子,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一个因母亲身份无法继承大统,却又才华横溢、深受父亲宠爱的王子。然而,他此时却被软禁在这座小山上的古刹中。
李恪拿起毛笔,字字涌上心头,他想起自己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孩时,父亲李世民就喜爱他聪慧,两岁时便封他为长沙郡王,六岁时又封为汉中郡王,可如今这些荣耀通通化为乌有。
他不甘心,为何自己明明勇武多才,却要遭此大难?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全都是长孙无忌这个奸臣!李恪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
心中郁结难平的他,在绝笔中写下了自己对长孙无忌一脉的诅咒——这个狠心的奸臣,将为祖宗所不容,我死后,你我孰灭孰兴,历史自有定论!
李恪将这封绝笔藏好,然后取出了准备已久的麻绳,在房梁上环成一个溜圈,踩上凳子,套住了自己的脖子......
房中很快响起了椅子打翻的声音,然后是窒息的惨叫,最后归于一片死寂。
一个英俊聪颖的王子,就这样在34岁的盛年,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
当这噩耗传到长安时,本已心怀不快的太上皇李世民听后,愤怒难平。他的爱子英年早逝,实在令他难以接受。太上皇一度想要为李恪复仇,但又碍于现实,只能幽幽叹息。
而此时的长孙无忌,还沉浸在除去心腹大患的喜悦中,并不知道报应的阴云已经慢慢笼罩。
数年后,当诅咒成真,长孙家族覆灭之时,人们才意识到,34岁吴王李恪留下的诅言,竟真的一语成谶。
一、荣宠之子难继大统
李恪生于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年),父亲是当时隋朝宗室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母亲则是隋炀帝的女儿安阳公主,双方血统都极为高贵。
李世民看着襁褓中的李恪,心中很是喜爱,这孩子从小就很聪明,一岁多就能说话,两个月后就能独自坐起。李世民欣喜地对身边的宠妃长孙皇后说:“看呐,我们的儿子多聪慧,长大后必定会成大器。”
2岁时,李恪就被李世民封为长沙郡王,6岁时又升为汉中郡王,可见父亲对他的宠爱。李恪从小就勤奋好学,不仅文采过人,习武也很有天赋,深得李世民的欣赏。
李世民常笑言,李恪的许多才能和性格都很像自己,又兼有母亲安阳公主聪慧果断的一面,简直是自己的“小双”。
然而,李恪却很清楚,以自己的出身,想要继承大统是很困难的。
母亲安阳公主是隋朝宗亲,这意味着李恪具有隋朝皇族的血脉。但李世民身为唐朝皇帝,心腹要员多是当年参与灭隋有功的大臣。如果让李恪这样的隋朝子孙继位,许多大臣必定会担心李恪日后会报复灭隋之仇。
所以,尽管李世民宠爱李恪,但立储之事恐怕也难成。李恪心中明白这点,所以从不张扬自己的才学,始终保持谦逊低调的作风,希望能避开矛盾。
然而,他终究也未能逃过被牵连的命运。
二、太子被废吴王又起疑
李世民登基后,先后立了两个儿子为太子,但都因为种种原因被废黜。
长孙皇后的儿子李承乾性格刚硬,为人较难收摄,且与李世民也不太投契,最后在宫廷斗争中失败,被废为庶人。
第二个太子李成器则过于软弱,在李世民看来并不成器,所以也被废黜。
二太子被废后,李世民心中已经有了新的打算——立李恪为太子。他认为李恪聪明威武,才德兼备,最适合继承大统。
此事传到朝中,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以宰相长孙无忌为首的朝臣们极力反对立李恪为太子。
长孙无忌进谏说:“陛下,吴王生母为隋故宗女,若传位于他,必定会遭到朝野非议。臣等当年助陛下灭隋有功,现今吴王若继位,只怕会报复灭隋之仇,那时臣等岂不会引火烧身?”
李世民沉吟许久,也认识到立李恪的困难。最后,他只得改立次子李治作为太子,日后传位于他。
李治生母出身低微,在许多皇子中缺乏声望,是比较稳妥的人选。
李恪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他沉静地接受了这个结果。可这件事却在某些心怀不轨之人心中埋下了祸根。
三、谋反陷阱吴王被害
永徽四年(公元643年),李世民病重,传位于李治,是为唐太宗。李治登基后,年仅28岁的李恪仍留在汉中封地,没有过多参政,只想在自己的王国过着安稳日子。
然而,一场谋反陷阱却席卷了他。
当年,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与其驸马房遗爱谋反,意图拥立另一个皇子李元景为帝,但很快失败落网。房遗爱被搜出藏有谋反证据,不得不供出同党。
为了自己一死,房遗爱诬告吴王李恪是谋反的主使,只有吴王才有拥兵自重的能力策划此事。
此话一出,朝中顿时譁然。李治对自己的兄长也有所猜疑,但想到他们的血脉关系,还是不忍心置之死地。
然而,此时长孙无忌却跳出来进谏说:“陛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谋反之人理应处死,即便是吴王也不可以特殊对待,否则天下之人岂不以为陛下重私情而轻国法?臣请陛下明察。”
长孙无忌在朝中地位颇高,这番话也得到了许多大臣的附和。考虑到朝局稳定,李治只得点头答应,命人监禁吴王李恪于长安宫内。
李恪被软禁后,便知大限将至。他心如死灰,对这个奸臣长孙无忌恨之入骨。
这时,李恪想起了几年前李世民曾经提起过为自己传位的打算,如果当时真的实现,自己就不会落得这个下场。
一切都怪那个奸臣长孙无忌!李恪恨恨地想道。
四、绝笔诅咒奸臣最终雪恨
李恪被监禁在宫中时,李治派人前来刺探他的反应。李恪心知今生已无出头之日,便请求留一封家书与亲人诀别。
李治想到自己与李恪毕竟是同胞兄弟,还是准许了他的请求,让人备来笔砚纸墨。
李恪便写了一封绝笔与家人告别,又在信中诅咒长孙无忌必遭天谴,必将为自己和祖宗所不容!
他将绝笔藏好,心中多少感到一丝宽慰。
那日夜里,李恪在房梁上系上了麻绳做成的套索,咬牙踩上凳子,最终选择了和生命诀别。
次日,守卫打开门时,映入眼帘的就是吴王离奇死去的惨状。
这一噩耗很快传到了长安,李治也颇感痛心。太上皇李世民得知爱子被迫自尽的噩耗后,悲痛欲绝。他想为李恪报仇雪恨,但现实情况又不允许他这么做。
李世民心中对长孙无忌的不满已久,此事更是雪上加霜。他愤怒地对身边的宠妃武则天说:“当日我想传位于恪,奈何朝臣阻挠,这才导致了今日的结果。无忌这个奸臣,迟早要受天谴的!”
而此时的长孙无忌,还沉浸在除去心腹大患的喜悦中,并不知天谴就快降临。
五、女皇翻案雪冤诅咒应验
数年后,武则天成为第一个女皇帝,正式登上了最高统治位置。
平心而论,她的帝位有一半要感谢长孙无忌支持。但是,武则天清楚,这个曾经的强大藩臣也会成为自己称帝的最大障碍。
于是,在铲除异己的同时,武则天也开始渐渐削弱长孙家族的势力。她联合当年对长孙无忌就有怨言的大臣上谏,说长孙家族弄权已久,有窃国之心。最后,以谋反罪名整肃了长孙一族,家产被籍没,本人也被发配边疆,声势完全归于平静。
长孙无忌也没想到,自己当年助力李治登基,现在却要遭此横祸。
武则天称帝后,为李恪翻案昭雪,恢复了他的名誉。她说:“吴王之死,实乃冤狱。朕今为先皇兄弟恢复名誉,亦使其幽魂得到安慰。”
至此,34岁才英被害的吴王李恪,终于雪了多年的冤情,兑现了生前对长孙无忌的诅咒。
吴王李恪生于盛世,又为皇子,本该功成名就,谁知英年早逝,家破人亡。
他生前遭到的冤屈,至死也无法救赎,所以留下诅言,企图托付天道以求公理。
数年后,这个看似荒唐的诅咒竟然成真,正如“善恶到头终有报,祸福转头天自轮”。
结语
李恪的悲剧警示我们,世事蹊跷,成败转瞬,我们都应该宽以待人,少些算计,多些宽恕,待每一个生命都以慈悲之心,才能得到内心的平静。
古言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好的种子结出好的果实,坏的种子长出毒瘤。
我们只能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也请善待他人,莫要铸成大错。
愿这个世间多一些温暖,少一些算计,人心因善而震荡,社会因爱而祥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0 00: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