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如果仅从现在的知名度来说,沈佺期显然比不过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甚至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个诗人。但他却是唐诗里不可或缺的人物,是初唐律诗定型的关键诗人,他写的一首《独不见》被誉为“冠冕初唐”。
《独不见》唐代: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独不见》是乐府旧题,写“相思而不得见”的题材,初唐的七律多有乐府的根源,这首诗也不例外。卢家少妇,原指南朝乐府歌中的洛阳女子莫愁,后来泛指少妇,在这首诗中,她就是抒情的主体。诗中写少妇住处的华美,又以”海燕双栖“来比喻夫妻的双宿双飞之壮。本来这位少妇有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庭,但是这会少妇却在赶制过冬的秋衣,用来寄给远方戍边的丈夫。这一句中的”忆辽阳“正是这首诗的主脑。
”白狼河“就是大凌河,在今天的辽宁境内,是唐朝边关的一条河流,这里写的是征戍辽阳的丈夫音讯断绝,不知道生死,在长安城的思妇望着天边的银河,只感到秋夜的凄凉和漫长,恨不得飞到丈夫的身边。谁能了解这位少妇此刻含愁独处吗,不见爱人的心境呢?老天有偏偏让那明月照在床头的幔帐上,让人更不能入眠。
这首诗写的是思妇怀戍之情,这是从古就有的题材,并不新鲜。但沈佺期能够将老题材用极美丽的形式重新演绎,给人一种惊艳之感,诗的首联和颈联,相承而下,以富丽之语起兴,自然转下,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初唐诗中很少这种浑融的意象和圆熟的技巧,郝敬在《批选唐诗》中说:”化近体为古意,风韵淹雅,而略少意趣。近体不主意而主风韵,古冠冕初唐不可易也。“他认为这首诗”冠冕初唐“决不是过誉,而是实至名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9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