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我始终反对回乡下建房,今年回老家过年,听了公公一席话我动摇了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5-09 13:29:00 来源:感受你的温柔

老家修建房屋,是我们每逢过年时必定要探讨的话题。我曾一直对这个话题抱有抵触情绪,但今年回到老家,听了85岁的公公说的一番话,让我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

公公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老家的房子就像国家的核武器,不用也得备着。”这句话让我茅塞顿开。

我公公有五个儿子,其中三个在城里的单位工作,另外两个则在县城经营小生意,生活都还算过得去。

我始终反对回乡下建房,今年回老家过年,听了公公一席话我动摇了

他们的父母可真是了不起,一直都有一个坚定的想法,那就是要为每个儿子准备一套房子,才算是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

在老家,他们确实拥有五处房产,其中一处是最老的,是他们几个兄弟一起长大的地方。其他四处则是后来建起来的,其中两处是用家里的土地换来的,用于两个哥哥结婚时的婚房。

据婆婆说,以前找对象时,媒人先看家里有没有房子才愿意介绍。因为当时家里已经没有闲置的土地了,所以公公只好用家里的田地跟另一个生产队的人换了两块旱地来建房,才娶到了媳妇。

两个嫂子过来后,生了孩子,但因为新建的房子离老宅子较远,对照顾孩子和老人不够方便,所以她们宁愿住在老宅子里,新建的房子很快就荒废了。

随着几个侄子侄女的长大,老屋已经不再宽敞,于是公公找了离老宅几十米的一块空地,花钱买了过来,为每个哥哥建了一座五间连排的二层楼房。

公婆这一生共建了五处宅子,他们的毅力真是令人钦佩。

尽管家中有不少房子,但让我们最有感情的还是最老的那处宅子。

这座老宅子占地300多平米,是一座四合院式的老房子,中间是宽敞的堂屋,两边各有两间卧室,一共五间房子一字排开。

我始终反对回乡下建房,今年回老家过年,听了公公一席话我动摇了

院子中央是一个天井,用大条石块围成,天井两边分别是厨房和杂物房,入院门也是用土砖垒起来的。

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些破旧,但这座房子却承载了几个兄弟美好的回忆。

村里人常说,我们老宅子的风水好,不仅生了多位男丁,还有出色的学子。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这块地。

这种说法或许有些道理,毕竟那个年代家里出了三个大学生可不容易。我们家的男丁也确实兴旺,有着九个孙子,其中只有两个是孙女。

多年前,有兄弟提议重建老宅子,但当时大部分侄子侄女们还在读书,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只是提了一嘴,就被搁置了。这两年,每年回家过年时,拆建老宅子的事情都被提了出来。特别是公公年纪渐长,对重建老宅子的想法越发坚定。

今年过年,从除夕到初三,几乎每天一吃完饭,公公都会提起这个话题,并且提出了很多理由来说服我们翻修老宅子。

他强调说,老家是我们的根,无论我们离家创业多远,老家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寄托。

他说:

我始终反对回乡下建房,今年回老家过年,听了公公一席话我动摇了

“你们三个在城里,虽然买了房子,老四甚至买了几套,但你们想想,你们每个月还在还按揭,那些房子真正属于你们自己的有多少?

你们的屋顶是楼上邻居的地板,地板是楼下邻居的天花板,墙壁也是邻居家的墙。虽然你们花了那么多钱,甚至连工资都要拿出一大部分还给银行,但除了那些房子里的空气是真正属于你们的,其他一切都不是。”

公公说的是实话,我们之前为什么没这么想过呢?听了这番话,好像也挺有道理的。

去年,我楼上邻居的水龙头爆了,结果一屋子都淹了,楼上就像“水漫金山”,而我们家下面就成了“水帘洞”,真是分不开了。

公公接着说道:

“不仅要考虑现在,还要往远处看。将来,当你们老了,不在人世时,你们不想回老家吗?你们的子孙也不想来给你们上坟吗?那时,老家还有一间房子在,还有根在,还有回忆在,你们的孙子们也会知道他们的父辈是从哪里来的。”

“别跟我说那些关于公墓的话,公墓使用权只有30年,你们的子孙可以续费,但你能保证三代以后还有人为你们续费吗?到那时,你们的墓地可能早已被他人使用。”

“回到老家,那才是真正的入土为安。再说,我们老宅子,这么好的风水地块,竟然废弃了,真是太可惜了。村里多少人想要这块地呢。”

我始终反对回乡下建房,今年回老家过年,听了公公一席话我动摇了

“你们不回来建房子总有一百个理由,说什么建房子需要大笔资金是你们穷,说农村生活不方便是你们没本事。回农村不是为了面子,而是为了未来。”

“不要以为在城市生活多么出色,那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老了才会明白‘落叶归根’这句话的含义。”

“听爸爸的话吧!”

趁着我还在,回来建房吧,我走了,但建房的机会还在。

公公的比喻让人深思:“老家的房子就像国家的核武器,不一定要用,但一定要有。”

听完公公的话,我们心情有些沉重,但却觉得颇有道理。

经过商量,我们决定在老宅子的地基上进行建设,不拆除老房子,而是利用现有的土地,建造一个有庭院的多层住宅,每个兄弟一层。

我们初步预算了一下,拆除老房子可能需要花费约5万元左右。至于后续建房的费用,根据以往的经验,建造主体结构的费用约每平方米600元左右。考虑到我们的地块约有350平方米,仅建主体可能就需要约21万元。如果考虑到装修和庭院建设等后期费用,估计总花费至少需要200万元才能建造一所理想的房子。

算了一笔账之后,我们都感到了一丝恐慌。

我始终反对回乡下建房,今年回老家过年,听了公公一席话我动摇了

现在我们兄弟几个的情况是这样的:

老大有两个孩子在城里工作,已经结婚生子。虽然他们经济状况曾经还算不错,但自从生了第二个孩子后,生活压力就增加了不少。

老二在城里经营一家小公司,虽然资产不少,但可用的资金却不多。他自己虽然有工资收入,但由于女儿在上学,每年余钱并不多。

老三夫妇在区里的大单位工作,收入还算不错。但他们的儿子刚刚大学毕业,有了女朋友,可能在未来几年需要购买婚房。虽然手头上有一些积蓄,但也不敢轻易动用。

老四在县城经营生意,但生计并不轻松。他的两个儿子在城里的小企业打工,但工作并不稳定,随时有失业的风险。如果他们失业,房贷等开销就需要他来补贴。因此,他手头的积蓄也不敢轻易动用。

我是老五,和妻子在普通事业单位工作,收入并不高。虽然我们有些积蓄,但如果把所有的钱拿回老家建房,手头就一点备用资金也没有了。

现在我们年纪渐长,经常有身体不适。担心哪天需要大笔开销时,手头没有备用资金,这让我们感到绝望。因此,我们不愿意把所有的钱都用在建房上。

尽管我们意识到公公说的话有道理,但回老家建房对我们来说并不容易。

我始终反对回乡下建房,今年回老家过年,听了公公一席话我动摇了

本来我们打算回去过一个欢乐的年,购买过年食材,大闸蟹、小龙虾等应有尽有。在发放红包时,也毫不吝啬。

公公一提到建房的事情,我们做了预算后,突然觉得过年花钱有些过分了。

我们一年辛苦挣钱,就是为了过得更好,但如果为了回家建房,却让我们的生活质量下降了,这是何苦呢?

然而,看到公公和几个哥哥们憧憬着房子建成后的美好景象,他们脸上洋溢的满足感,让我们觉得不建房有些可惜了。

我记得去年,我的办公室同事也说过类似的话:

“如果你没有在农村生活过,你根本不会理解那种情感。我们在老家建了一个小院,打算每个月都回去看看。虽然不一定能实现,但我们真的很开心。每次街坊邻居有喜事,我都会去看看,尽管现在连床都还没有,但那是家的情感。”

还有人说:“城市里的房子不是家,只是一个休息场所。而农村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家,是我们祖祖辈辈的家。”

这些说法是否夸张呢?

我始终反对回乡下建房,今年回老家过年,听了公公一席话我动摇了

在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后,我犹豫了两天。最终,我跟老公商量后决定,如果公公和哥哥们坚持要建房,我们就不参与了。毕竟我们的能力有限。但如果只是重新翻修老屋,我愿意出50000元的费用。

我相信,一个真正有爱的家,不在于其结构,而在于它所承载的故事和记忆。

回老家建房固然是个好主意,但若因此影响了我们现在的生活质量,我觉得并不值得。

我只希望我的决定不会影响到家里兄弟之间的和睦。

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对于像我们家这样的情况,是否非得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用来回老家建房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9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我一直反对回老家盖房,今年回老家过年,听到公公一席话我犹豫了
老家建房,多年来一直是我们家过年期间讨论的热门话题。我一直对这个话题有所抗拒,但今年回老家过年时,听了85岁的公公说的一番话,让我大开眼界。他说了一句话,让我深思不已:“老家的房
2024-03-14 12:31:00
公公分家产唯独忽略我,我送他离开,公公:养老你不管谁管?
...婚了。结婚后,我和刘强并没有单独搬出去住,而是住在公公刘大海家里。刘大海今年62岁,早年丧偶,家里还有一个小叔子刘斌,比刘强小五岁,至今未婚。公公一直是家里的权威,他虽然嘴上
2025-01-21 01:31:00
家人聚一起就看清了,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团不团结,这点至关重要
...为好。我老公家也是一个大家庭,但情况却是与众不同。公公今年已经83岁了,他有五个儿子。老大当年读书成绩还不错,但由于家里没有人干活,为了养活其他四个弟弟,他放弃了参加高考,选
2024-03-14 12:30:00
婆婆去世赔了50多万,公公要5万住院费:我拿了70万给女友买房了
...愣愣地看着医生摘下口罩,低声说出那句“抢救无效”。公公瘫坐在椅子上,手里的拐杖“咣当”一声摔在地上。他没有哭,眼眶却通红得像要滴血。那一刻,我的脑子里空白一片,甚至没有悲伤,
2024-12-24 20:15:00
婆婆在我家养老8年,她过世老伴才知婆婆早已卖房,钱给了小叔子
...刻,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她送别。公公赶来时,已经错过了最后一面。他站在灵堂前,眼里噙着泪水,整个人仿佛老了十岁。我站在一旁,看着丈夫低着头默默流泪,心里却像
2024-12-27 15:40:00
公公过世一年大伯哥在姐弟群提议春节团聚,老公沉默,大姑姐拒绝
...,你见过哪个女儿嫁出去了还好意思回来分家产的?”这一席话让整桌的气氛尴尬至极,姐夫见状,急忙为妻子辩解:“如今社会已经不同于过去的旧观念了,我和你姐肯定会尽力孝顺父母,不能一
2024-03-15 06:42:00
婆婆去世后,公公就搬来常住,想生二胎怎么办?
...住的是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原本是女儿的房间,但自从公公来了之后,我们就把那个房间收拾出来给他住了。当时女儿只有五岁,她对和我们一起睡觉感到很开心,但现在女儿已经七岁了,她仍然
2024-02-26 08:58:00
儿子考上大学,公婆出资给他买房,本以为是好事,明白后果断拒绝
...是本县城的。而公婆俩人的工作情况其实也是很不错的,公公是在县里的图书馆上班,工作清闲,收入稳定,婆婆则是在一家医院打杂,但靠着关系她也是医院的正式工,并非是普通的扫地阿姨那种
2024-07-30 20:36:00
婆婆病逝后,公公让我丈夫帮他找老伴:女方年龄不能超45岁
...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婆婆喜欢杵在家里做家务、看电视;公公除了吃饭和睡觉,很少待在家里。公公这些年一直保持着一个良好习惯:一个月跑步量在200公里以上。或公公常年运动的原因,使得
2024-03-30 09:12: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鸡排哥”回应被赵露思模仿:既惊喜又暖心,我将亲手为你炸最脆的鸡排
大皖新闻讯 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以独特的经营方式和为顾客提供独特情绪价值迅速全网走红。10月7日中午,“鸡排哥”发视频与演员赵露思“隔空互动”引发关注
2025-10-07 17:02:00
记录儿子美好生活的账号“郭力嘉爸爸” 为何获得370万点赞
“大儿子,喝口水,今天球打得咋样?”10月7日上午,在长春澎湃运动公园的羽毛球馆里,郭永胜笑着迎向挥汗如雨的儿子,一边爽朗地大笑
2025-10-07 20:22:00
微视频|喜迎中秋,家圆月圆人更圆,一起来容东吃月饼吧
AI遇上容东,喜迎中秋,家圆月圆人更圆,一起来容东吃月饼吧
2025-10-06 10:03:00
婚礼上男花童突然给女花童单膝下跪 男童父亲回应:孩子临时救场,事先没有安排
大皖新闻讯 10月3日,在贵州毕节金沙县岚头镇举办的一场婚礼上,发生让人哭笑不得的一幕。视频显示,就在新郎新娘婚礼进行到互戴婚戒的关键时刻
2025-10-05 19:10:00
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家庭游成为两节旅游亮点
连日来,市区的公园、景点、商场等场所,都迎来了不小的人流量。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两代人或三代人举家出游的情况明显增多。人们在休闲放松的同时
2025-10-05 07:30:00
有些热爱,是刻进DNA里的 大叔一辈子热爱 嬢嬢跨城追赛 锦屏县际篮球赛假期“出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龙本枝二审 王迟三审 陈诗宗
2025-10-03 17:51: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忽有故人心上过,忆起那年中秋桂花香
文|琦垚秋日的上午,去市里办完事,见街对面是一片古老的胡同区。老树、灰瓦、四合院,明亮干净的阳光下,愈发显得静谧安适。看看时间尚早
2025-10-02 07:39: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老家房顶的那轮明月,是我心爱的“小月亮”
文|琦垚无涯的天幕上悬挂着一轮晕黄的月亮,遥遥的、淡淡的,像一枚钝钝的古铜币。从这枚古币里泻下来的光辉掺和着微弱的、模糊的路灯光
2025-10-01 17:28:00
农行东平东原支行:三张银行卡背后的“养老诈骗”拦截战
鲁网10月1日讯“姑娘,帮我们仨都开张能大额转账的卡!”清晨,农行东平东原支行刚拉开营业的序幕,三位老年客户便一同踏入厅堂
2025-10-01 20:36:00
济南红绘再传喜讯:精准诊疗助高龄女性突破不孕困局!
2023年9月,45岁的王女士顺利诞下一名健康女婴,圆了多年求子梦。这段跨越数年的备孕历程,既有屡次失望的苦涩,也有最终柳暗花明的温暖
2025-09-30 14:57:00
假期乐哈哈 安全不放假
假期来啦!开心之余,您可别忘记:安全是快乐的前提。
2025-09-30 17:15:00
“习惯性逃避”正在毁掉感情 珍爱网红娘提醒:勇敢沟通才是爱
在快节奏的当下,年轻人对爱情的期待不减,但在恋爱过程中,却常常会出现一种被忽视的现象——“习惯性逃避”。出现矛盾时,你等着Ta解释
2025-09-30 17:22:00
纵览视频丨身高不够举高高来凑,夜游现场娃儿眼睛瞪得像铜铃
9月29日晚,吴桥杂技节巡演现场,为让孩子能看清表演,许多家长将孩子举过头顶或扛在肩头。这一充满温情的画面,成为了杂技节巡演现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摄制:王怡文、刘玉婧)
2025-09-30 00:10:00
陈家人的传家宝:一枚74年前的“抗美援朝”月饼模子
新一年中秋节马上到了,89岁的陈巧玲老人坐在桌前,手里摩挲着珍藏的木质月饼模子,模子中央“抗美援朝”四个小字与五角星图案清晰可见
2025-09-28 1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