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954年,位于临海张家渡镇王藏山麓的王士琦墓中出土了一批金冠、金带等珍贵文物。这让人们不禁发出疑惑之声。众所周知,王士琦为明朝名将,名副其实的清官,去世后以草席裹尸下葬。怎么突然间出土了这么多珍贵文物?
王士琦
王士琦,明朝中期杰出官员、将领、军事理论家,货真价实的文武双全。
王士琦是进士出身,先是京官,后奔波于祖国大地任职。后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因为严守北疆,处理边疆事务,刚柔相济,威信素著,得到“有边才”的赞誉。
处于名声与能力,大明朝廷决定派王士琦援助朝鲜,对抗倭国。最终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监军参政王士琦怒,缚其中军,綎惧,力战破之。”——《明史·刘綎传》
就这样一位文武全才,晚年归乡两袖清风,但却也落得一贫如洗的局面。(笔者估计与其乐善好施、广植民心也有关系,不然不可能穷困潦倒至此)
“士女老幼争以壶浆劳师,欢呼加额,引裾随行。”——《章安王氏宗谱》
临海人称为“父子四进士,一门三巡抚”的王氏家族送了十把“万民伞”,所以其居住地又被称之为“十伞巷”。朝鲜与韩国因为王士琦的抗倭贡献而为其立碑、献词。(抗倭是应朝鲜王朝请求)
陪葬品之谜
1618年,王士琦逝世,以草席裹尸而葬。1954年,由于王士琦墓穴坍塌,漏出很多金器。当地居民顺走了不少,并且报告了当地文物机关。
文物工作者速度采取保护性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宝。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就有22件。鉴于文物规模之大,意义之重要,当地文物工作单位采取教育措施,让村民分交还了大量顺走的陪葬品。最终清理完毕,一共出土陪葬品107件。
这时候就有人开始嘀咕了,这位清官下葬传的沸沸扬扬的,怎么还带了这么多珍贵陪葬品?难道是炒作?作秀?
实则不然,有这种想法的人八成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其实动脑子想想,当时王士琦名气之高,乡里乡亲没有那个不愿意凑点钱给王士琦风光大葬,仅是被家人回绝而已,这就好比三尺白绫、以死明志而显示清白一样。裹席而葬便是处于明志的原因。
万历皇帝得知王士琦死讯之后,很是伤感,下令重新厚葬,赏赐若干珍贵陪葬品,修建宏伟外茔。这也就是为什么裹席而葬的王士琦会有那么气派的合葬墓,并且拥有大量珍贵陪葬品的原因。
结束语:王士琦堪称是民族英雄一位,其文治武功绝对能够载入史册。俗话说“金掌银掌不如百姓鼓掌”,十把“万民伞”足以证明一切。万历皇帝的举动更是一种官民皆敬佩的体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6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