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的朋友,肯定都记得剧中的一个反派角色,就是明朝朱三太子朱慈炯。
在剧中,这个朱慈炯先后三次差点干掉康熙,最后,被加持了男主光环的康熙成功反杀。
其实历史上,康熙除掉这个前朝太子的方式,反而显得康熙这个人有点小肚鸡肠了。
关于“朱三太子”这个称呼,具体指的是谁,历史上的争议非常多。
有一种说法是,崇祯十七年京城被攻破的时候,朱由检有三个皇子跑了出去,也就是嫡长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
但是按照清朝人自己的描述,说的是老四跑出去没过多久就死了。
实际上,那个真正逃命成功的是明思宗的长子以及他的第五子朱慈焕。
由于明末的各种记录非常混乱,所以这个朱三太子究竟指的是谁,也是各有各的说法。
有人说是老三,但也有人说是老五,反正都各说各的。
明朝垮代之后,南方的朱家人在南京大臣的拥护下建立了南明。
按道理,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南明应该把朱由检的儿子找到,拥立起来才对?
但是,南明朝堂内部的关系实在是奇葩,在历史上那也几乎是独树一帜。
在南明弘光元年发生的南北太子案,就是因为当时在南方和北方都出现了一个明朝太子,也就是崇祯的嫡长子朱慈烺。
这俩太子,到底哪一个是真的呢?
不重要,因为全死了。
北边的那个是被多尔衮给干掉的,而南边的那一个呢,是被南明的弘光帝给杀了。
你看这一家子关系,从明成祖开始,就真的是祖传的血浓于水,你是不是朱家人不重要,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南北太子一被杀,这个朱慈烺的名字就彻底在历史上消失了。
此后的南明,由于皇帝的死亡率太高,所以拥护南明的大臣们就开始各种各样地把老朱家的人给拉出来扯大旗。
这其中,朱三太子这个名号就用得越来越多,而被这个名号折腾的最久的就是康熙皇帝本人了。
清康熙元年,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杀在了云南昆明,明朝的遗臣们瞬间就没有了主心骨。
而就在这个时候,江浙地区有人拉起了朱三太子的大旗,宣布要举兵反清,光复大明,砸烂麻子的小狗头,把女真人赶回老家。
这时康熙还小,小狗头暂时就交给了四个辅政大臣来保护。
那四位大臣就下令调兵征剿东南,一下子就把这个朱三太子给抓了。
不过,这个朱三太子并不是老朱家的人。
经过审讯,这个人名字叫周祺,单纯地就是一个反清人士而已。
那随着这一次叛乱的平定,无论是朝廷还是反清人士,大家都很开心。
清廷开心的是平定了叛乱,而反清人士开心的是,因为周祺是假冒的,那就说明真正的朱三太子他还活着。
双方就这样其乐融融地生活了一年。
到了康熙二年,这个朱三太子又蹦出来了。
这一次叛乱发生在直隶一带。
清廷的高层就想,那这次没准就是真的。
于是鳌拜亲自领兵平乱,可最后才发现,这个朱三太子也和上次一样,是挂着猪头卖狗肉,是一个商人假扮的。
等到了康熙十二年,康熙已经长大了,不仅能够亲政,还能够逼反吴三桂。
这一年康熙可以说是经历了他最让他心惊的一年。三藩之乱爆发,整个清朝开始非常被动。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杨起隆的人秘密地来到京城,打算趁着清朝平叛不利的档口,举兵反清,光复大明。
这个大哥不仅联合了京城里很多人,而且连年号都想好了。叫“广德”。
这一次在康熙眼皮子底下发生的叛乱,很快也被平定了下去。
这个朱三太子经过指认,他也是假冒的。
不过,从此以后,朱三太子这个名号就像幽灵一样,整天在康熙的脑袋上打转。
康熙十六年,福建一带又冒出了一个朱三太子。
当时清朝正在忙着镇压三藩之乱,所以康熙就把收拾朱三太子的事交给了地方官。
这个地方官办事效率确实很高,很快就把人抓了一通审讯下去,发现这个货还是假的。
朱三太子次次都是假的,那估计康熙这会心里和脸上都是一样,那就是麻透了。
不过此后,朱三太子出现的频率就越来越低。
清朝平定三藩之乱之后,统治也是越来越稳。
到了康熙38年,康熙南巡到南京祭拜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
为了体现自己已经放下了对朱三太子的恐惧,康熙就宣布,要寻找真正的朱家后人,按照三恪之礼好好招待。
这个“三恪”指的就是周代以来历朝历代都延续的二王三恪的制度,也就是新王朝要授予前代王朝子孙爵位,来彰显自己政权的合法性。
这个话听起来好像挺真诚的。
可是就在9年之后,康熙真的抓到了一个朱家人,这个人就是朱由检的第五子朱慈焕。
按照朱慈焕本人的描述,崇祯十七年闯军攻破京城之后,朱慈焕和哥哥走散了。
后来多亏有一个姓毛的将军知道了朱慈焕的身份之后,带着朱慈焕逃到了河南。
从此隐姓埋名,等清军入关之后,清朝加大了对前朝后代的抓捕力度,朱慈焕就从河南一路乞讨要饭,要到了凤阳,遇到了过去明朝担任过御史的官员。
这个御史收留了他,此后朱慈焕就改姓为王,等到御史去世之后,无处可去的朱慈焕就出家了。
那朱慈焕是怎么暴露出来的呢?
原来是因为这个朱慈焕在御史家读书了很多年,谈吐上确实很有气势,所以当地有一个官员就劝他还俗,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结果临走前,朱慈焕就把身世告诉了寺庙的老和尚。
这个老和尚也是修行差,嘴巴浅临终之前,又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弟子。
那这个弟子后来犯了事被抓,就把这个事儿给说了出来。
就这样朱慈焕隐姓埋名藏了60多年,一大把年纪了,最终还是被清朝给抓了起来。
那康熙有没有兑现当年的承诺呢?
怎么可能,清圣祖仁皇帝的仁可不是谁都能够享受到的。
康熙就下令严审。
“搞清楚,那些拿着朱三太子名号反清的事,到底和朱慈焕有没有关系。”
朱慈焕都无语了,他说我都70多岁了,有劲去谋反吗?
朱元璋当年还知道广积粮呢,你看我家里能凑得上一缸大米吗?
连主审官员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康熙直接表示:“这个老头虽然没有谋反,但是我怕他有一天谋反,与其等着他哪天突然反了,不如苦一苦他。”
但..........是,骂名我也不背,可他就是该死。
就这样,一大把年纪的朱慈焕,死在了康熙手里。
著名清史研究学者孟森先生曾经评价过康熙,说当年曹丕和司马炎都是篡位登基,可是他们登基之后,汉献帝和曹奂都能够好好活着。
康熙天天标榜自己宽仁,可真正到了需要他宽仁的时候,他连一个75岁的老头都容不下。
康熙的仁和他儿子老八的贤一样,那都是挑时候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2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