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贾诩在历史上一贯风评不佳!
提到他,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泛出阴狠毒辣、冷酷无情等极端负面的形容词来。
但实际上,这些都是误读!
历史上真实的贾诩虽然绝顶聪明,算无遗策,却从来没有主动害过人。
他一生都在暗无天日的乱世中苦苦挣扎,只要稍不留神,就会身首异处,死无全尸!
贾诩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在拼尽全力地苟且求生罢了。
一,护家保命,乱世求生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
这个武威姑臧,位于现在的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境内。
此地处于河西走廊之要冲,自古以来都是苦瘠寒薄的所在。
贾诩是个读书人,没有别的谋生门路,要想出人头地,只能想方设法去出仕。
好在运气不错,当地的名士阎忠了解贾诩的才能后,便出面举荐他为孝廉。
以此作为契机,贾诩被当地官府任命为郎官,开始步入仕途。
不过,随后他便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
贾诩因病辞官回乡,路上与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叛乱的氐族人捕获。
氐族人痛恨汉人,就想把他们全部杀光。
贾诩急中生智,便自称是太尉段颎的外甥,请求氐人留下自己,可以换取赎金。
段颎长年领兵作战,在当地颇有威名。
氐族人担心被段颎报复,便在与贾诩盟誓后,放他离开。
而与之同行的数十名汉人,则全部被他们杀害。
其实贾诩与段颎素不相识,只是借他的威名吓唬氐人罢了。
这就是贾诩出山之后的第一计,但究其本质,不过是狼狈保命的小手段而已。
贾诩病愈之后,又被董卓征召,进入了他的部队。
贾诩在军中并不被重用,董卓只是借用他的名声为自己装点门面罢了。
不过这件事对贾诩而言,其实别无选择。
因为董卓性情残暴,若不答应他的征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董卓入洛阳执政之后,随行之人也全都鸡犬升天,官阶普升。
贾诩因之被封为太尉掾,随后又升迁为平津都尉、讨虏校尉,只是军中的中级官吏而己。
董卓被王允与吕布诛杀之时,贾诩恰在董卓部将牛辅军中。牛辅被部将胡赤儿斩杀后,军中大乱。
校尉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都想逃归乡里,躲避朝廷的追杀。
关键时刻,贾诩站出来进行劝阻。
贾诩对他们说:“我听说,长安正在议论想将董卓部下凉州的将领全部杀光。要是离开了部队,孤身逃亡,只要一个亭长就可以将你们抓捕,只能白白丢了性命。”
“还不如率军向西面进发,沿途整编溃散部队,准备进攻长安。若一举得胜,就可以以朝廷的名义号令天下,为董卓报仇。就算失败,那时再逃也不算迟啊!”
李傕等人听从了贾诩的意见,收束部队整军而西,等到长安城下时,人数已经达到了十多万之多。
他们一举攻破了长安城,杀死王允,逼走吕布,而后屠戮官员,抢掠居民。
李傕等人纵兵为患不加节制,乱军烧杀抢掠,横行无忌,杀得长安尸山血海,竟似人间地狱一般。
百姓遭此劫难,死者数不胜数。
后人把这一切罪责全部都归结到贾诩身上,称其令“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余之酷”,所谓“祸机一发,流殃百世”,是长安之乱的兆乱之源与罪魁祸首。
而贾诩的“毒士”之称,也正是来源于此。
不过,实事求是的说,贾诩可能为李傕等人背了太多的黑锅。
因为虽然回攻长安的计策是贾诩定的,但长安被攻破之后,烧杀抢掠之事,却全都是李傕等人干的,贾诩并没有参与其中。
不仅如此,贾诩还在长安城破之后,对李傕等人的滥杀行为有过多次的制止和劝谏,对皇帝和百官们也颇多维护。
另外,贾诩还拒绝了李傕为其封侯拜相的酬答,他说:“我这不过是救命的计策罢了,哪里有什么功劳。”
事后,贾诩知道李傕等人必不能成事。待局面稍一安定,他便找借口辞官,飘然离去。
贾诩辞官后,听说自己的同乡段煨驻军华阴,便前去投奔他。
他素有名望,在段煨军中很有威信。
段煨对贾诩心怀猜忌,表面上却作出对他很尊敬的样子。
贾诩看出段煨的想法后,便有了离开的想法。
恰好此时,张绣派人来结交贾诩,他便顺势离开段煨,前往张绣军中。
有人问:“段公待您很不错,为什么要离开他呢?”
贾诩看了他一眼,慢吞吞地答道:“段煨这个人很多疑,虽然表面上待我很好,私下里却有猜忌我的想法!若待得时间长了,必然会被他害死!”
“离开他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段煨去除了心腹大患,又期望我为他拉拢张绣,一定会善待我的家人!”
“而张绣那里没有出谋划策的人,见我去投奔,他一定会高兴!这样我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家人的待遇都能得到保障,应该是最好的结果了,又何乐而不为呢?”
后来的事情果然如贾诩所料,张绣对贾诩非常尊敬,将其奉若长辈。而段煨也对贾诩的家人颇多照拂,没有加以伤害。
二,归顺曹操,尽其本分
贾诩跟随张绣之后,劝说他与刘表联合,消除了张绣所部的后顾之忧。
曹操出兵击败张绣,却在撤退的时候被贾诩施出奇计,以败卒破其胜兵,狼狈而归。
这时,贾诩已显露出了一个顶级谋士的真实手段,可以算作是他的第四计了。
待到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之时,张绣的势力愈发衰弱,已经无法独自支撑了。
袁绍派人来联络,想让张绣投靠自己。
张绣有些心动,可贾诩却痛骂来使,将其赶了出去。
张绣大惊,忙追问其用意。
贾诩淡然一笑,对其娓娓道来:
“袁强曹弱,我们人又少,若现在去投袁绍,必定不会被其重视。而曹操势力不及袁绍,见到我们去投奔,必然会十分高兴,也能够给我们优厚的待遇。”
张绣担心自己曾与曹操结仇,不能为其所容。
贾诩却让他不必担心。
“曹公有霸王之志,肯定会不计旧怨,以向天下证明其胸襟广阔,大公无私。”
张绣对贾诩言听计从,此时虽有疑虑,却还是按照他的劝告,投靠了曹操。
张绣与贾诩归降后,曹操果然如其所料,不但没有为难他们,反而对其优待有加。
贾诩也因此被封为都亭侯,后来又转迁为冀州牧。
因为冀州这个地方并不由曹操控制,贾诩便留在曹操军中,参与军事方面的筹划。
他的这些规划,虽然不是为了保命,却也关乎张绣与其本人的前途。
曹操与袁绍对峙,军粮将尽,便召来贾诩询问其意见。
贾诩为他打气道:“明公您明察、武勇、用人、决断四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半年都没有取得进展,只不过是想求得万全,不想有一丁点失误罢了。若您下定决心,不再犹豫,就能够马上取得胜利!”
曹操听了贾诩的意见,便不顾一切地猛攻袁绍营寨,果然取得突破,袁军因此而大败。
取胜后,曹操自己担任了冀州牧,而将贾诩升迁为大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曹操击败刘琮,收复了荆州。
他挟大胜之威,想继续顺流而下,直取东吴。
贾诩得知他的意图之后,便前去劝阻道:“明公破袁氏,收汉南,威名远震,若能安抚百姓,使其安居乐业,则不用兴兵,江南自然就会宾服。”
曹操自恃兵强马壮,不听贾诩劝阻,果然在赤壁一败涂地。
韩遂、马超起兵反曹,贾诩献反间计,曹操欣然采纳。
果然撩拔得马超与韩遂反目,曹操趁机各个击破,取得大胜。
贾诩在曹操军中屡献奇计,计谋效果也是应验如响,称得上是真正的算无遗策了。
可这一切都是在尽一个谋士的本分,计策也算是光明正大,并没有主动害人的意思。
三,一言定嫡,明哲保身
曹操的儿子五官中郎将曹丕与临淄侯曹植都有才名。他们各结党羽,剑拔弩张,明争暗斗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有一次曹操召来贾诩,问他两个儿子的优劣。
贾诩沉寂半晌,默不作声。
曹操追问其原委,贾诩这才慢慢地回答道:“臣正在想袁本初、刘景升父子的故事!”
袁绍、刘表两人都是因为废长立幼而败亡,贾诩是在拿他们作为隐喻,提醒曹操不要重蹈覆辙。
曹操领悟到他的意思后,不由得哈哈大笑。此后不久,曹操便下令立曹丕为太子,不再改弦易辙。
曹操死后,太子曹丕继位。
曹丕感贾诩扶助之德,便封其为太尉,晋爵魏寿乡侯,增加三百户封邑,并加封其长子为驸马都尉,次子为列侯。
全家高官厚䘵,贵盛无比。
而贾诩却没有像其他大臣那样张扬,他自始至终都过得相当低调。
他自知并非曹操的亲信,于是不论何时何地都显得谨小慎微,下朝后从来不和别人交往,儿女婚嫁也不选择高门大户。
就这样,他如愿躲过了曹操、曹丕这两代沉猜之主和阴刻之君的窥伺,一直活到七十七岁才寿终正寝。
做人低调,明哲保身,可能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计了,不过究其本质,还是为了护家保命,苟且求生。
结语
贾诩被人称为“毒士”,可翻阅他的生平,却发现他虽然算无遗策,却一直都是在乱世中苟且求生。
贾诩身为顶级谋士,一生屡出奇计,不过其中大部分都是为了护家保命和在尽身为谋士的本分。
从来都没有主动害过人!
这与传统说法中的那个阴冷狠挚,奸滑毒辣的形象,不啻于天壤之别。
据此看来,贾诩的“毒士”之名,可以休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6 06: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