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他最会为自己谋利,却有着三国第一谋士之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05 19:52:00 来源:戏说三国

世人皆知,三国是一个纷乱的年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朝代。谋略出众的诸葛孔明,鹰眼狼顾的大军师司马懿,魏国&"十胜十败"的郭嘉,"入蜀二分天下"的周瑜,都是家喻户晓的能人志士。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位有着"三国第一谋士"之称的贾诩。他先后辅佐过多位"主公",做到了所言必从、所计皆中,这个人就是贾诩。

他最会为自己谋利,却有着三国第一谋士之称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他最会为自己谋利,却有着三国第一谋士之称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并为《吴起兵法》校注。

贾诩的一生

他最会为自己谋利,却有着三国第一谋士之称

纵观贾诩的一生可以用他曾说过的一句话而概括,谋士先谋己,再谋人,终谋天下。

贾诩随西凉军入驻洛阳,董卓失败,大家都深感恐惧,当时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人都想解散军队,乘隙走小道回还故里。如此局势下贾诩又是如何处理的呢?"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他最会为自己谋利,却有着三国第一谋士之称

贾诩告诉他们:"听说长安中正在商议想把凉州人全部诛杀,而你们抛弃属众单独行动,就是一个亭长也能把你捆缚起来。你们还不如率领着兵众向西行去,在所经过的地方收编兵卒,来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如果能有幸把事办成,就遵奉朝廷来征讨天下,如果没有成功,再逃走也不算晚。"贾诩如此说其一在于他依附西凉军已久,身上董卓派系的印记是无法磨灭的,当时的情况,诛杀董卓派系是一种能很快获取名声的方式,因为东汉的威信在百姓中依旧还是有很高的地位的。这也就导致了贾诩除了西凉一系,并无其他容身之所,贾诩唯一的出路就是,让汉氏彻底失去权威,各地群雄割据,只有这样才会有势力敢于接纳自己。

他最会为自己谋利,却有着三国第一谋士之称

我们在看看在曹操立太子之位时贾诩的态度。曹丕曾派人向贾诩问计,贾诩说:"希望将军修养品德,勤于学习,日夜孜孜不倦,不违背作儿子的道义,这就够了。"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刻意磨练自己。后来,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曹操大笑,于是于该年立曹丕为太子。其实从本质上,贾诩并不是哥好战分子,他希望平平安安的过一生,最强大的壁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袁绍、刘表之例正是贾诩聪明之处。点到为止,既避免了参与太子之位的争端,有给出了实质上的建议。

贾诩之高明

他最会为自己谋利,却有着三国第一谋士之称

1、择主而事,不变角色。

贾诩的人生定位就是用己之长,当一个出色的谋士。他最惬意的事情是"用吾计即胜",最痛心的事情是"不用吾谋致败"。他遇事极有静气,独出机杼,主见鲜明,毫不迟疑和含糊,而且具有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胆识。凭着他的智谋,李傕这样的大草包一跃变成了大司马,而不用他的计谋,李傕又由大司马一跌而变成了大草寇。正是成者王侯败者寇,只在用与不用一念之差。由此更坚定了贾诩一辈子当谋士而不超越自己人生定位的信心。

2、审时度势,临机善变。

贾诩用谋,大开大合,变化幅度极大,看似鬼神莫测,实则是他静观大局,审时度势之结果。贾诩为张绣设谋两败曹操,使操失爱子损爱将,伤心至极,也对张绣恨之入骨。但曹操面临袁绍、刘备两面夹击欲招降张绣时,贾诩却把天下大势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毫不犹豫地劝张绣降操。

张绣由于信服贾诩,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作出了正确抉择,亦同贾诩一样得以善终。而贾诩能在复杂纷纭的局势中洞见利害,趋利避害,不为细微未节所扰惑,且办大事如玩小棋子,眼到,心到,手到,三者一齐到位,短期内便立见成效,实有万古不及之明智也。这是贾诩千虑不失的内因。

他最会为自己谋利,却有着三国第一谋士之称

3、察人心曲,游刃有余。

贾诩素养全面,精通战略、战术,深识帝王之道。还有一点是人所不及的,那就是他颇懂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原理,与人相处时观察仔细,见微知著,不仅知人知面,而且知人内心。这使他在与主子对策时遣词得当,容易被接受,而不容易被误会或生出抵触。

曹丕既不是刘备对手,也不是孙权对手,攻则必败,是一席反谏。但由于贾诩懂得曹丕"一统天下"的急切心情和刚愎自用的毛病,知道谏也无益,不如留此存照以作后鉴,故在语言、语气上十分委婉,曹丕尽管仍坚持伐吴,但对贾诩并无反感。乃至三路攻吴之兵皆败,曹丕始信贾诩之言,对诩更生敬重。综上可见,察人心曲,因势利导,善于用最得当的语言传输己意,这是贾诩千虑不失的有效方法。

他最会为自己谋利,却有着三国第一谋士之称

4、自我保护,藏而不显。

曹操手下,谋士众多,人才济济。贾诩既非曹操之故旧同乡,又非与操一道起兵之元老勋臣,为什么在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中却能泰然自处,成为长青树、不倒翁,而其他比贾诩条件优越得多的谋士结局反不及贾诩?这同贾诩处理同僚关系的修养有关。

我们用"福祸比较法"来看这个问题便可明白。在对待自己才智问题上,贾诩具有"藏之名山,束之高阁"的大隐士风度。在他看来,人有才智譬如山中蕴藏富矿,等待开采即可。不需显山露水,即使被埋没也比被焚毁好。因此贾诩的满腹经纶从无心血来潮主动献出之举动,总是被动地等人来询方斟句道出。用谋前后,贾诩守口如瓶,若无其事,从不张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网笃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5 23: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谋士贾诩当上太尉,孙权为何笑称“曹魏必亡”?
三国时期能人志士数不胜数,除了诸葛亮、郭嘉这样忠心又才华横溢的惊世谋臣之外,还有张良、陈平、贾诩等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的英杰人才。照理说,像他们这种人才理当重用,委以重任,然而就在曹
2022-12-20 20:58
...大批优秀的谋臣武将。其中,以郭嘉、荀彧为代表的10大谋士更是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不朽功勋。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盘点一下曹操身边的10大谋士。1、“三国第一鬼才”郭嘉郭嘉
2023-09-02 09:05:00
三国时期的跳槽之王贾诩,最后成为了曹操的得力谋士
...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
2023-03-08 12:53:00
贾诩的生存之道是什么样的
贾诩是三国时期顶级谋士之一,陈寿的《三国志》把荀彧、荀攸、贾诩并列一传,而且陈寿认为,贾诩的谋略不亚于张良、陈平。后世经常有人讨论把贾诩和郭嘉、诸葛亮、沮授等人一起讨论,争论到底
2023-06-16 22:20:00
...窃以为诸葛亮最厉害的是“智”,而是“谋”。三国中的谋士有很多,贾诩、郭嘉、许攸等都是。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最厉害的,我会选择贾诩。“谋”是一个动词,也是一个名词,但谋士贾诩赋予了
2023-08-25 16:13:00
他才是三国第一谋士,一句话就灭掉一个朝代
...国鼎立,而三国之中,都有不同的谋臣集团,在这浩大的谋士集团中,总有佼佼者,曹操帐下有一人却得以77岁高龄寿终,死后还被谧为肃候。他就是堪称三国时期奇才、怪才、鬼才的贾诩。他更
2022-12-29 22:09:00
此人害死了曹操长子,却能在曹操手下安度晚年是为何?
...曹操重用,他为何被称毒士?他被后人称为东汉末年最毒谋士,一句话让东汉彻底天下大乱,一生效力过五位主公,曾先助张绣攻败曹操,在助曹操瓦解韩遂马超。最后他依然能在三国乱世中得以善
2023-01-21 23:19:00
他辅佐曹操、曹丕、曹叡三位君主,刘备错失了他这位谋士
...三国这一历史阶段,曹操、刘备、孙权等诸侯都非常重视谋士的招纳。其中,就刘备来说,之所以能建立蜀汉,离不开诸葛亮、庞统、法正等谋士的支持。当然,从蜀汉的角度来看,因为庞统和法正
2023-06-19 11:33:00
三国中最诡谲的谋士,几易其主仍然被视为忠臣
原本是三国最奸诈的谋士,在乱世搅局,易主后仍被视为忠臣。.有一些谋士不仅有才华而且忠心耿耿,受到人们的敬重,比如诸葛亮、荀彧。也有一些谋士,有纵横天下的本领,却不是一心一意辅佐一
2023-02-17 14: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