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重庆晨报
沙坪坝区名校联合中学校初三年级5班 周子煊
指导老师:全洪娟
我慢慢地听雪落下的声音,闭着眼睛幻想它不会停。——题记
风,飘飘荡荡。雪,纷纷扬扬,寻一个降落的地方。正是寒冬腊月的天,北京下起了小雪。不似哈尔滨的鹅毛大雪,北风席卷,大雪纷飞,整个世界变得洁白纯粹,不掺一丝杂质。北京的雪,细细的,薄薄的,落下来的声音也轻轻的。雪花飞啊飞,从清澈的水,散成白色的雪,柳絮般落在北京城,无端染上了几分庄严肃穆之感。
在北京城西郊,坐落着曾经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馆——圆明园——不,现在应改称“圆明园遗址公园”了。
园内湖面都已结冰,细长的淡蓝色冰纹在冰面上纵横交错。湖边的垂柳褪去秋叶,瘦弱的枝条随寒风摇曳,萧萧索索。在园内踱步,迎着寂寞的风,缓缓走到了海晏堂前。“海晏”一词取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用以比喻天下太平。实在是无法想象,这里曾经是怎样一派繁盛的景象,如今却只剩下一片断壁颓垣,薄薄的雪覆在枯草地上,遮不住那满地的荒凉。
雪簌簌地落下,落在地上、泥土上,发出极轻的声响,像是历史的叹息。心像是缺了一个口子,风也灌进来,雪也飘进来。不知当年火烧圆明园的那群恶徒,在实施暴行时可曾有过半分不忍?有,或没有,一切终已化作历史洪流的一部分。
从圆明园来到故宫,被厚厚云层盖住的天空下,那抹朱红格外显眼。这里曾被称作“紫禁城”,曾是明清时代帝王居住的地方,是锁住万千少女青春年华的地方,也是见证中华大地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覆灭的地方。它虽饱经沧桑,却仍掩不住那雍容华贵之气。行至太和殿前站定,伸出手,一片雪花落在掌心,凉意沁骨。顷刻间又化作一滴水,从指缝间淌落。
这让我又想起了纳兰性德——那个如雪花一般的词人。他拥有和雪一样纯洁的灵魂,天真烂漫,一尘不染;同时他也像雪,骨子里都是悲观的,眉宇间似乎总有一抹化不开的忧伤。在与妻子卢氏相伴的那些日子,似乎是他一生中为数不多的一段欢乐时光。可惜天意弄人,在他最爱她的时候,她猝然离世,与世长辞。从此以后,纳兰一蹶不振。在妻子的第八个忌日,纳兰也悄然离去。那年,他年仅三十岁。
纳兰像一片雪,来人间匆匆瞥一眼,便随风散去。纳兰去后,纳兰一族也逐渐没落。康熙帝与纳兰从血缘上看是一对表兄弟,性格、人生却迥然不同。康熙开启了康乾盛世,在他的统治下河清海晏、江山太平;纳兰沉醉在诗词的梦境中,在词的世界闯出了一片天。
可是,无论是人的一生也好,一个王朝的兴衰也罢,最终都像一片雪,落下,轻盈地,翩跹着,最终散去,归于清寂。
我慢慢地听雪落下的声音,那是一种空灵而幽寂、短促而绵长的声音。我仿佛在雪中看见纳兰的背影,疏离、朦胧,他的身后,是整个大清。我在雪中踯躅着,任由雪落在肩上、发上,只盼这样能洗涤我的灵魂。望向远处,青山遇上骤雪,一时倾染,万物苍茫。谱其为诗,奏其为章,揉进离别,写尽沧桑。
我轻轻闭上眼,微风夹着细雪,在耳畔拂过。一种枯草折断、又似万物新生的声响传入耳里——我知道,那是雪落下的声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5 06:45:4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