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列举3个例子:没有军事家坐镇,名将经常打败仗。李靖属于军事家,李绩充其量是“名将”,差了几个档次。必须承认,李绩确实是名将,也为唐朝立下很多战功,但谈不上军事家。杨秀清是军事家,石达开就是名将,杨秀清坐镇指挥,石达开打仗很顺利。
列举3个例子:没有军事家坐镇,名将经常打败仗。军事家的战略眼光、格局、手腕,远非名将可比。
一、离开李世民、李靖,李绩几次战败,还被活捉
武庙“十哲”排行榜,李靖、李绩并列,被誉为大唐双子星,但两人的能力差距很明显。李靖属于军事家,李绩充其量是“名将”,差了几个档次。宋朝时,武庙“十哲”重新选人,李绩出局,郭子仪替代。
必须承认,李绩确实是名将,也为唐朝立下很多战功,但谈不上军事家。李绩独自带兵作战,尤其是面对强劲的对手,或者双方势均力敌时,李绩一般都是打败仗,或者被俘虏,非常狼狈。
李绩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追随翟让,却不能保护主公,转而向李密妥协。李密志大才疏,听不进部下意见,居然受王世充蛊惑,去跟宇文化及决战,虽说取得胜利,却元气大伤,终于被王世充击败。
李密战败后投降唐朝,魏征跟着李密入关,主动请缨去劝降镇守黎阳要塞的李绩将军。黎阳,隋朝的粮仓所在地,存粮众多,战略物资丰富,是兵家必争之地。
魏征能说会道,且李世民雄才大略,爱惜人才,李绩决定投奔唐朝,继续镇守黎阳。此时,河北豪杰窦建德崛起,纵横各地如入无人之境,李绩多次与之交战都被击败,后来被俘虏,投降窦建德。
窦建德、王世充联手,对唐朝构成压力,李世民率兵东征,决战河北。李绩看到秦王亲自出马,又跑过来投降唐朝,继续冲锋陷阵。李世民指挥下,李绩作战非常猛,连连获胜,为虎牢关之战擒拿“两王”立下赫赫战功。
平定窦建德之后,李渊对河北义士采取“屠戮”政策,人心惶惶,激起了窦建德部下刘黑闼反抗。河北多豪杰,刘黑闼能力强悍,横扫河东、河北,一个月不到就恢复了窦建德领地。
刘黑闼攻势凌厉,李绩与李元吉镇守河东,却屡次被“汉军”击败,李绩还差点全军覆没,局势非常糟糕。如此,李世民再次出征,与刘黑闼决战,采取“持久战”策略,拖垮了刘黑闼的两万精兵。
洺水之战,唐朝名将罗士信败亡,王君廓突围而出。李世民为了守住城池,间接坑死罗士信,却极大消耗刘黑闼的兵力。刘黑闼粮草耗尽,只好主动攻击唐军营地,李世民让秦琼、李绩“半渡而击”,“汉军”一败涂地,刘黑闼逃到突厥。
面对窦建德、刘黑闼这些猛人,李绩真的不行,甚至还被俘虏。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李绩很难做到。但是,有军事家坐镇指挥,或者依靠唐朝雄厚的国力支撑,李绩还是有许多战绩。
唐朝建立后,李绩跟着李靖去讨伐突厥,李靖以苏定方为前锋,在定襄打残突厥主力。接着,李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顾大臣唐俭(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在秦琼、李绩之前)死活,直接奔袭阴山,李绩也跟着上。
苏定方勇猛无敌,率200精兵冒着雪夜前进,踏破冰雪,直接杀向突厥大营,如同砍瓜切菜般,突厥死伤惨重,乱成一锅粥。李靖主力杀到,李绩又截断了突厥退往沙漠的道路,颉利可汗成为俘虏。后来,李绩又跟李靖平定吐谷浑。
李靖退隐后,李绩负责军事,李世民授予作战方略,也是屡次击败薛延陀,最终将其灭国。唐高宗年间,李绩负责对突厥、高句丽、吐蕃作战,但苏定方的功绩要大得多,指挥艺术也比李绩强,“灭三国,皆生擒其主。”
倒霉的是,苏定方被《隋唐演义》等小说抹黑,成为杀害子虚乌有的罗成(罗士信原型)凶手,也是悲哀。此外,潘美也被抹黑,杨业成名离不开潘美,但潘美却成为“潘仁美”,宋朝的奸臣;庞籍,提拔司马光、狄青,为官正派,却成为庞太师,专门跟包青天过不去,也被抹黑。
二、胡林翼回家丁忧,李续宾被陈玉成打死
王闿运在《湘军志》中评价李续宾,说他是“湘军第一悍将”,比曾国荃、鲍超、多隆阿、李臣典、彭玉麟、蒋益澧等人还要猛。陈玉成则说:“官兵能和我掰手腕的,也就三个人,李续宾、李孟群、鲍超而已。”
纵观太平天国战争史,李续宾绝对是个风云人物,他是咸丰皇帝重点栽培的对象之一,用来制衡曾国藩系湘军。起初,李续宾追随罗泽南,名义上是曾国藩指挥管理,实则自成一军,因为罗泽南创办湘军早于曾国藩,后来投奔,形成同盟。
1855年之后,罗泽南、李续宾转而归湖北巡抚胡林翼节制,参与武昌之战。曾国藩困守南昌,被石达开压着吊打,一点脾气都没有。曾国藩想调回罗泽南,让他率兵进入江西,却遭到拒绝,胡林翼不给,罗泽南也不去。
相对胡林翼而言,李续宾只是名将,而不是军事家,即便他取得很多胜利。胡林翼的能力有多强?曾国藩直言:“润芝(胡林翼的字)才能,胜我十倍”。王闿运则说:“中兴之基石,中兴之首”,将他排在曾国藩之上。
胡林翼确实强悍,政治、军事、谋略、练兵、理财、培养人才,样样精通,这是曾国藩所不能及的。胡林翼有个绰号“湘军奶爸”,意思是湘军作战的所需要的钱粮、武器、弹药,都是胡林翼“理财”弄出来。
练兵更加厉害,湘军的“堡垒战术”就是胡林翼创造,以步兵、水师、骑兵相互配合作战,凭借持久战拖垮太平军。李续宾、鲍超、多隆阿等猛将,都是胡林翼调教出来;胡林翼还重组湘军构成,所招募的兵员跟曾国藩不一样,都是亡命之徒居多,例如鲍超的“霆军”。
处理跟满蒙贵族的关系,胡林翼更加厉害,曾国藩都得向他学习。都知道,曾国藩带兵之初,经常跟满蒙贵族、地方督抚唱反调,结果屡次被排挤,一怒之下回家“丁忧”,被咸丰冷落了很久。胡林翼很厉害,跟肃顺关系好,跟满蒙其他核心要员也是“兄弟”,处事圆滑。
湘军是私人武装,而不是朝廷直属正规军,清朝利用的同时也防备、猜忌,担心他们成为安禄山第二。胡林翼对此很明白,也善于处理双方关系,咸丰将其视为心腹,授予他湖北巡抚官职,位列封疆大吏,曾国藩则等到5年之后。
有胡林翼坐镇,协调各路兵马,李续宾打仗顺风顺水,拿下武昌、九江、湖口这些战略要地,成为咸丰栽培的对象。拿下九江后,李续宾担任浙江布政使,管理富得流油的地方。不出意外,李续宾就是下一任安徽巡抚,因为咸丰需要他消灭上游太平军。
可惜的是,李续宾想大展拳脚时,胡林翼回家“丁忧”了,征讨太平军的主帅是都兴阿。曾国藩还没再次出山,被“雪藏”在家里,咸丰都不理他。如此,李续宾进入安徽之后,作战并不顺利。三河镇之战,李续宾进行攻坚作战,被吴定规消耗了精兵。
吴定规坚持两个礼拜后,陈玉成结束浦口之战,立刻增援三河镇。李续宾信心满满,直接与陈玉成对决,放弃了胡林翼的“堡垒战术”。结果都知道,陈玉成消灭了李续宾,又夺回桐城、舒城,湘军总计阵亡8000余人,元气大伤。
李续宾阵亡三河镇,是他的不幸,却是曾国荃的幸运。如果李续宾活着,胡林翼负责大局,估计就没曾国荃什么事了。要知道,李续宾发起三河之战时,曾国荃啥都不是,影响力有限。后来,曾国藩栽培曾国荃,好处都给他,鲍超、多隆阿就不服,多隆阿在安庆之战后不再配合曾氏兄弟。
三、杨秀清被杀,石达开玩不转
太平天国运动,具备统帅才华的人不多,东王杨秀清、忠王李秀成而已。杨秀清究竟多厉害呢?可以看下曾国藩对他的评价,简直是五体投地。
曾国藩:“贼杨秀清,不过闾里一偷儿,其羽党亦乌合啸聚,而号令之森严,尚刊定章程,坚不可改,吾党奉朝廷之命,兴君子之师,而可参差错乱,彼立一帜,此更一制,不克整齐而划一哉?”
曾国藩认为,杨秀清不过是一个逆贼,所部都是乌合之众,却能训练出一支精兵悍将,号令森严,行军有章法可循。我是朝廷官员,奉命行事,还经常容易出现错误,难道还不如贼军吗?
杨秀清的确很厉害,属于军事家,且无师自通。李秀成评价:“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也是不知。”都知道,李秀成点评诸侯王都是“讽刺贬低”居多,极力抬高自己,却如此肯定杨秀清,足以说明东王确实很厉害。
金田起义,太平军包括家属在内不足2万。蓑衣渡之战后,可战斗的士兵不足五千人,且清军围追堵截,洪秀全都有了回到两广打游击的打算。杨秀清不但力排众议,定下“攻取金陵定基业”的战略目标,还带着他们实现了梦想。
1852月10月,太平军受困在湘南,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但是,仅仅过了5个月,杨秀清就带着军队杀入南京,与清朝隔着长江对峙。如此高手,世上也没几个人,连李世民、朱元璋都得敬畏三分,如果他们地下有知的话。
相对杨秀清而言,石达开就是名将,战略眼光、全局策划能力、临危决断的勇气都差了很多。都知道,石达开因为得罪“天兄”萧朝贵,金田起义之后,表现机会不多,还不如罗大纲、林凤祥、李开芳耀眼。
长沙之战,萧朝贵阵亡,杨秀清全面负责军事,石达开得以崭露头角。石达开的成名之战——橘子洲大战,就是杨秀清策划,石达开实行。杨秀清看准了湘江对岸的重要性:粮食产地,也是撤兵的路线,故而提前抢占,而石达开则是负责人。
湖口之战、九江之战,也是杨秀清全盘策划,东王调集各路兵马,采取“持久战”模式,重点攻打湘军粮食运输线。如此,石达开亲临前线后,太平军都能取得胜利,曾国藩陆地、水上都惨败,两次跳水自尽,却被部下拉回来。
1856年摧毁“江南大营”之战,包括石达开在内的诸侯,都不愿意打。秦日纲搞定“江北大营”后想休整队伍,三个月后再决战;石达开攻打江西,正在抢占自己的领地,也不想回来。
杨秀清眼光长远,他决心打破“两线作战”局面,灭了“江南大营”,然后集中力量与湘军在长江上游决战。一旦消灭湘军,便乘势夺取南方九省,最后北伐中原,攻入燕京,推翻清朝统治。杨秀清的果断,终于摧毁了“江南大营”,太平天国达到了极盛。可惜,杨秀清死于天京事变,毁了一切。
杨秀清是军事家,石达开就是名将,杨秀清坐镇指挥,石达开打仗很顺利。天京事变后,石达开率兵外出单干,策划全局、筹集钱粮、训练士兵,以及行军作战等都只能靠自己,结果自然玩不转了。
单干之后的石达开,几乎没有赢得胜利,如同无头苍蝇到处乱窜,最终兵败大渡河,被骆秉章凌迟处死。究其原因,石达开不具备统帅才华,不能独当一面是关键。例如,宝庆之战,石达开该放弃的时候不放弃,还想打“持久战”,结果主力损失殆尽。
石达开连根据地都没有,粮食补给都靠劫掠,居然想打“持久战”,岂不是自找苦吃吗?再则,石达开目标是进入四川,非要停下来攻打宝庆,不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湘军云集,太平军取胜无望,也不及时撤退,而是一味交战,输得一塌糊涂。
总而言之,军事家的全局眼光、谋略水平、军政手腕,以及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能力,都不是名将可比。军事家是战略级人才,名将是战术层面高手;军事家一定是名将,名将不一定是军事家。没有军事家,名将容易打败仗;没有名将,军事家也能训练出名将,为自己所用。
三国鼎立时,蜀国力量弱小,人才也不多,悍将稀缺。但是,诸葛亮是优秀的军事家,可以压着名将司马懿吊打。司马懿龟缩不出,即便实力雄厚,也不敢跟诸葛亮决战。
司马懿打辽东,雷厉风行,不知道什么叫做“持久战”;遇到了诸葛亮,司马懿军事实力占优势,却只能拼消耗,拖垮对手。诸葛亮撤军,司马懿也不敢轻易追击,张郃不服气,非要碰运气,结果被干掉。
可以说,诸葛亮就是军事家,蜀军弱小,但他却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不愧是武庙“十哲”之一。武庙“十哲”人选经常有变动,白起、吴起、李绩都曾经被踢出去,但诸葛亮“稳坐泰山”,一直都是“十哲”,若是没一点能力,岂能长期留在“十哲”位置上。
参考书目:《中国军事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1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