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屠戮元勋,棘杖拔刺,朱元璋为子孙后代的筹划恰得其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23 11:51:00 来源:戏说三国

朱元璋,从16岁入皇觉寺剃度为僧做小行童开始,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到了28岁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直至40岁在应天府称帝,建立大明王朝。

短短二十四年的时间,朱元璋能够建立帝业,因素很多但得到了许多文武贤才的支持,特别是淮西的儒士和武士的扶持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集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人,一是以他的老乡为核心的淮西武士集团,这部分人是主力,多是征战沙场的武将,一是有知识、有计谋的江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组成的文士集团。

开国后,朱元璋封28人为公侯,其中封公者仅6人,且全是淮西人,可见,淮西人在朱元璋的创建帝业中的巨大贡献。

屠戮元勋,棘杖拔刺,朱元璋为子孙后代的筹划恰得其反

冯国用,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喜爱读书,精通兵法。元朝末年,联合弟弟冯胜结寨自保,归附朱元璋,建议“取金陵以为根本”,颇受信任。渡江之后,受命掌管亲兵,委以心腹之任,多立战功,累迁亲军都指挥使。三十六岁去世,追封郢国公。

冯胜,本名冯国胜,因避朱元璋的字国瑞讳,后改名冯胜。随兄长冯国用投靠朱元璋,带兵征讨四方,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地区的残余势力,颇有功绩,封宋国公。

李善长,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在滁阳投朱元璋,掌书记,力主取金陵,图帝业,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

徐达,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率军大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攻入元大都,灭亡元朝。以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

汤和,濠州凤阳县东湖里(今安徽凤阳)人,为人谨慎,沉敏多智,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取镇江的诸战中屡破元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俘获陈友定,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封信国公。

邓愈,原名是邓友德,泗州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天生魁梧,勇武过人,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被赐名邓愈。跟随朱元璋渡过长江,攻克太平(今安徽当涂)、集庆(今江苏南京),直取镇江,屡立战功,屡败元军,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队,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封卫国公。

常遇春,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蚌埠市怀远县)人,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四十岁北伐中原,暴卒军中。

李文忠,江苏盱眙(今安徽明光)人,朱元璋的外甥,在母亲曹国长公主死后,随父亲李贞辗转乱军之中。朱元璋十分喜爱这个外甥,收为养子,改姓朱。朱元璋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后又复姓李,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封曹国公。

沐英,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出身贫苦,自幼颠沛流离,八岁被朱元璋收为义子。以副帅之职随邓愈征讨吐蕃,因军功被封西平侯,赐丹书铁券。后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三十万征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镇守。四十八岁死于云南任所。

蓝玉,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由常遇春荐于朱元璋,从管军镇抚官至大都督府佥事,以西征有功,封永昌侯,后大败北元主脱古思帖木儿,封凉国公。

胡大海,泗州虹县(今安徽泗县)人,长身铁面,智力过人,屡立战功,虽是文盲,但是能折节下士,曾荐刘基、宋濂、叶琛、章溢于朱元璋。浙江境内苗族军队的将领之一蒋英,密谋叛投张士诚,将胡大海铁锤打死,被追封越国公。

胡惟庸,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投朱元璋于和州,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后凭李善长推荐,任右丞相,再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上述这些淮西集团的重要成员,大部分来源于贫苦百姓的布衣之士,且大都是勇敢、刚毅的武人,与朱元璋有共同的不幸和命运,因此有一个共同目标,推翻元朝。

屠戮元勋,棘杖拔刺,朱元璋为子孙后代的筹划恰得其反

大明王朝的建立,淮西集团功不可没。

朱元璋问计李善长,如何征战四方?如何定天下?李善长以汉高祖刘邦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为例,指出应效仿刘邦的为人处世之道。

朱元璋征询冯国用、冯胜兄弟夺取天下的计策?二人提出以金陵为根基,四出征伐倡仁义,不贪图金钱美女,天下则可平定。

朱元璋率军攻克皖南徽州,邓愈推荐名儒朱升。朱元璋仿效三国刘备亲顾茅庐,向朱升请教夺取天下的时务策略。朱升被朱元璋的诚意所感动,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三条成为一个时期内朱元璋奉行的基本方针,对他后来帝业的发展有极大影响。

胡大海、李文忠、李善长等人还向朱元璋推荐宋濂、刘基、章溢、叶琛等浙东文人,这些人都成为朱元璋的座上宾,效忠尽力,出谋划策,成为朱元璋智囊团的重要成员。

朱元璋称帝初期,天下未定,管辖范围限于中原、江南和闽广地区,以元顺帝为首的蒙古贵族虽然退出大都但仍保存完整的政府机构,而且拥有相当的军事力量;夏国的割据势力统治着四川;秦、晋、汉、关、陇地区以及天山南北仍被一些割据政权所控制。

此时的淮西集团将领们,分兵出击,四处征战,为大明王朝的统一不懈余力。

徐达、常遇春北伐军攻克大都,并改大都为北平府。常遇春、傅友德按照朱元璋的部署,率先头部队自北平出发,连克保定、中山、真定。冯胜、汤和率兵由河南渡河,越过太行关口,攻占泽州、潞州,与常遇春、傅友德形成两路夹攻之势,并与徐达的五十万部队相遇,迅速攻克西部重地太原。

徐达率常遇春、冯胜等率军渡黄河趋陕西,占领西安;徐达率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等分兵两路,扫荡元朝残余力量,从潼关向西进军,出西路捣定西,进攻扩廓,而李文忠从东道出居庸关,向北经野孤岭、骆驼山进攻平开,逼使元朝残余势力从应昌、定西一线北撤,巩固了明朝北边的防御,为明王朝立下了盖世之功。

淮西集团的文官们,明初政治出谋划策。李善长悉心履职,表现了出色的组织才能,遵照朱元璋思想制订屯田垦荒措施,在西吴地区普遍推行屯田制度,兴修水利,奖励开垦种植,对城市手工业和商业加以控制。他还改革元制弊端,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如立盐茶课、制钱法、开铁冶、定鱼税等,开辟了财源,为明代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历史上开国皇帝杀功臣的屡见不鲜,《史记》《资治通鉴》常有记载,朱元璋也不例外。

随着明朝的统治日趋稳定,朱元璋对满朝都是淮西人开始担心害怕,恐怕这些人功高盖主,图谋不轨。

1362年龙凤八年,淮西骁将邵荣的谋反、谢再兴的叛变,再加上淮西人也逐渐居功自傲、肆意妄为,目无法纪,这让朱元璋对淮西人更是疑心。

汤和嗜酒妄杀,不守法度;赵庸随李文忠出征应昌;私占奴婢;废坏国法;廖永忠曾唆使手下的儒生窥伺朱元璋的旨意;以邀封爵;郭兴不奉主将之命;不守纪律;薛显杀胥吏;杀兽医;杀马军;为了抢夺缴获的牲口;还杀了天长卫千户吴富。

尽管朱元璋谆谆教导,不时劝慰,但淮西的这些功臣宿将仍然我行我素,未见收敛,成为大明朝的潜在威胁。不得已,朱元璋开始对淮西人开始痛下杀手了,跟随他创建帝业的元勋宿几乎被杀绝。

从人的性格分析,朱元璋出身贫苦,当过和尚,做过乞丐,文化水平不高,目光较短浅,是个多猜疑的人,所以不管你功绩如何大,关系如何好,只要他产生了怀疑,便是绝对毫不留情,导演了一幕历史上最残酷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

其实朱元璋杀戮功臣不仅仅是他们的骄奢权力和欲望的不断增长,最重要原因还是感到子孙孱弱,十分担心嗣君能否保住皇位和嫡长世袭的宗法制度。

屠戮元勋,棘杖拔刺,朱元璋为子孙后代的筹划恰得其反

#优质作者榜#这些淮西元勋,虽不足以影响朱元璋的皇位,但却逐渐成为皇权的威胁,一旦朱元璋死后,子孙是否能控制住身经百战、足智多谋的功臣宿将,元勋们是否会萌发野心,夺取皇位,颠覆朱明王朝,这是朱元璋日夜焦虑的问题。

当年太子朱标劝父皇朱元璋多宽大、仁慈,反对滥杀功臣。朱元璋把功臣比作棘杖上的刺,对太子道:“汝弗能执,使与我润琢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险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矣。”这就深刻地反映了朱元璋屠杀功臣的动机。

朱元璋费尽心机制造胡惟庸党案,把棘杖的刺差不多弄干净了,但太子朱标不幸病逝。面对年幼的皇太孙朱允炆,朱元璋不惜再次动刀,迫不及待制造蓝玉党案,最后又先后诛戮了傅友德、冯胜这仅存的两员武将。

然而,朱元璋在屠戮元勋宿将的时候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藩王儿子们军权过重,也在觊觎皇位继承权,成为新的威胁。由于功臣宿将被朱元璋诛戮殆尽,当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时,建文帝朱允炆既无骁勇善战的武将可调遣,亦无足智多谋的文臣可用,能用的只有年过花甲的老将耿炳文和纨绮子弟李景隆,这是朱元璋始料不及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3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浙江老汉拿出一把破椅,声称是祖传龙椅,村中居民全是朱元璋后裔
...的祖先做过的事情就会重复发生在他们的子孙身上。正如朱元璋,他是一个草根皇帝,从一穷二白起家,凭借着众人的支持,最终统一天下登上九五王座,试想,若是没有众多忠臣的辅佐,他又如何
2024-12-27 17:06:00
汤和晚年放走100个女子,换来子孙200年荣华富贵
...善终,朱元璋追封其为东瓯王。不仅汤和得以善终,他的子孙后代也得享荣华富贵二百多年,据《明史》所载:明世宗时汤和五世孙汤绍宗以功臣后续封灵璧侯,灵璧侯共历五世五代,至南明而绝!
2023-02-12 15:50:00
刘伯温死前告诫子孙的什么预言成真了
...到,但是古人就有这样的牛人啊,比如刘伯温。刘伯温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助他一统天下,位登九五,明朝的开国元勋里面数一数二的人物。朱元璋这个人啊,因为从小生活艰难,所以特别小气,比
2022-12-13 17:32:00
朱元璋子孙后代100万余人,为何到清朝却荡然无存了?
古代帝王为了江山你争我夺排除异己,甚至有时候会赶尽杀绝斩草除根。故而明朝建立者朱元璋也是这类人物,后来他因此受到报应,导致数百万子孙在清朝时期荡然无存,这其中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2022-12-09 18:50:00
...卑微,小时候吃了很多苦,所以当他成为皇帝后,不想让子孙后代再受苦。他专门设立了法律,保障皇室后代的荣华富贵。他规定皇室不受普通法律约束,不受地方政府控制。诸王的府第、服装、军
2024-08-01 21:42:00
朱元璋为子孙后代钦定了哪些辈分?
朱元璋是我国出身最卑微的大一统王朝皇帝,幼时家中贫寒,只上了几个月的私塾家里便再供不起学了。年少时父母双亡,为了生计出家为僧,奈何正值乱世,寺院里也养活不起那么多和尚,便打发他们
2023-01-06 21:04:00
朱元璋首席大将情商无敌,保得子孙一门两国公,却被讹传赐死
...说中被多次提及,并且被后世的很多学者,当成了明太祖朱元璋戕害大臣、心狠手辣的重要立论点,这就是“朱元璋以蒸鹅赐死徐达”事件。主要的梗概就是明太祖容不下这位功高盖世的开国功臣,
2024-08-21 11:09:00
解析杨宪的子孙后代于仕途无缘的原因
...点才来此定居,此举虽保全家族不被先人牵连,但却连累子孙后代们仕途不顺,难以中举。或许这就是杨德清选择要人的结果吧,要人要官,二者只能取其一,从这来看,刘基的神算并未虚言。
2023-01-03 21:24:00
朱元璋曾立一奇葩规定,令后代子孙很头疼
...字,于是乎朱元璋叫来各个学识渊博的大臣,一起为他的子孙后代起名字,很快,便得出了“姓名诗”。 《皇明祖训·礼仪章》上书:凡东宫、亲王位下、各拟名二十字。日後生子及孙,即以上
2023-01-29 21:4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