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有时候你费尽心思想找到某样东西,却怎么也找不到,结果却在无意之中得到了,顿时如释重负。
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名叫徐寿,乃清末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也被誉为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中国近代造船工业先驱,若要论他一生中最令人记忆深刻的成就,莫过于翻译出版科技著作13部,大力推动中国化学史的发展,其中包括翻译“化学元素周期表”。
学过化学的朋友都知道,这“化学元素周期表”里的字,大部分都是“金字旁”,当时徐老爷子为了翻译它,简直“头”都大了,原本他是遵循固体金属元素命名一律用“金字旁”,再配一个与该元素第一音节近似的汉字的原则,比如“Mn”对应“锰”字,“Mg”对应“镁”字。
可“造字”哪里有那么简单?翻译完20多个元素后,徐老爷子实在想不出字了,就在此时,一个人帮了他——此人便是明太祖朱元璋。
故事还要从600多年前说起,话说公元1368年,朱元璋顺利于应天府称帝,建立了属于他的大明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草根皇帝”,朱元璋从小吃尽苦头,受尽磨难,他种过田、放过牛,当过乞丐,做过和尚,说实话,他的文化程度并不算高。
而且朱元璋也不是他的本名,他的本名叫“朱重八”,而他的父亲叫“朱五四”,一看就是底层百姓家取的名字,可如今他已经是皇帝了,怎么能继续叫“朱重八”呢?而且他后代,也绝不能起这样“没内涵”的名字,于是乎朱元璋叫来各个学识渊博的大臣,一起为他的子孙后代起名字,很快,便得出了“姓名诗”。
《皇明祖训·礼仪章》上书:凡东宫、亲王位下、各拟名二十字。日後生子及孙,即以上闻,付宗人府。所立双名,每一世取一字以为上字;其下一字,临时随意选择,以为双名,编入玉牒。至二十世後,照例续添,永为定式。
意思是,以后朱家子孙取名,名字的第2个字,都要根据“姓名诗”来取,以朱元璋的长子朱标为例,大臣们给他写的“姓名诗”是: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所以朱标的儿子们依次叫做: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
即第2个字是“姓名诗”里的“允”字,按理说,朱标的孙子辈们就应该以“文”取名,但很可惜,燕王朱棣发起了靖难之役,夺走了皇位,朱标这一脉,基本就“凉了”。
不过我们再细看朱标4个儿子的名字,会发现第3个字也有讲究——它们都是“火”字旁。这就要从古代“五行相生”的原则说起。
所谓五行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朱元璋的儿子们,都是“木”字辈(如朱标、朱樉、朱棡、朱棣、朱桢),那么“木生火”,他们的儿子,就得是“火”字辈;而“火生土”,那么孙子们,就得是“土”字辈。以此类推,继续循环往复。
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和讲究,真的是令人惊叹!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起名法虽然“高端”,可朱元璋一家子那么多人,起到后面字都用完了咋办?莫慌,朱元璋当然考虑到了,所以他补充道:
至二十世後,照例续添,永为定式。
意思是,用完了这“姓名诗”后,你们就自己往后添吧!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啊!中文虽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这么个“刁钻”的起名法,字也不够用,等到啥“钰”、“铭”、“镇”这样漂亮的字用完以后,后世子孙压根没多少选择了,于是乎“铁、锅、铲、锚”这样的字纷纷冒出来,名字也变成了朱公锡、朱弥铲……朱家后代起名,着实是无比头疼。
不过朱家人不会想到,自己当年的举动,竟然会在百年后帮了化学家徐寿的大忙,当年徐寿无意中翻到了《明史》,看到了朱家后人的名字,那叫一个高兴,最后顺顺利利翻译完了“元素周期表”,实在是妙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0 06:45:3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