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赣南日报
□记者余书福 通讯员宋嘉华 王文梅
龙年春节,于都县黄麟乡杨屋村的村民们心情格外舒畅。因为,新建的杨屋大桥于腊月二十八竣工通车了,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出村堵车了。
“原来的桥又窄又旧,逢年过节的时候,拥堵的车辆都挤到我家门口了。”近日,说起过往,在附近住了30多年的郭先生告诉记者,原来的杨屋大桥建于1992年,是当时的323国道必经之地。因桥面宽度只有3.5米,加上经过的车辆多,桥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不仅不能满足正常通行,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在去年上半年的“接诉即办研判会”上,村民向夜访干部“发牢骚”、吐心声:“河边那座桥都30年了,又老又小,什么时候重建啊?”“是啊,都快成危桥了,早点改建吧!”……
“听到村民的诉求,我们压力很大。建桥修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但我们没有推卸的理由。”黄麟乡党委书记钟宗材说,乡党委随即将新建杨屋大桥列入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争取到专项资金390余万元,为新建长95米、宽7.5米的杨屋大桥创造了条件。为进一步缓解资金压力,杨屋村成立了新建大桥理事会,通过发动乡贤捐助、鼓励村民筹款等形式,凝聚多方合力,支援大桥新建。
“听说要建新桥,大家都踊跃捐款,半年时间就筹得善款50多万元。”杨屋村新建大桥理事会会长曾洋生说,项目开工后才发现,河底玄武岩对施工影响很大,进度一度受阻。“每天进展一点点,眼看大桥建成通车时间难以确定,村民们都在为春节出行犯愁。”曾洋生回忆说。
去年9月,黄麟乡党委成立党员工作专班,让党员服务工作队主动靠前,每天安排乡里一名副职领导现场督导,确保工程不延期、不断档。
“为了村民的事,现在的党员干部确实很拼。”施工方负责人易光荣说,为拔掉制约工程进度的“钉子”,乡村党员干部不分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始终坚守一线,除了现场调度,还涉水到河里协助打桩、扎钢筋。
经过3个多月的奋战,新建的杨屋大桥终于在村民的期盼中“闪亮登场”。竣工剪彩当天,村民陈先生恰好从广州开车回家路过,他竖起大拇指夸道:“我们以前一直都说新建杨屋大桥是不可能的事,没想到这么快就建好了,以后我们出行方便多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4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