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长短声音 带你领略奇妙的音乐世界
■本报记者 苏水梅 文/图
何艳萍老师的音乐课“有声有味有色”
教师名片:
何艳萍,闽南师范大学附属龙溪学校副校长、漳州市小学音乐学科十佳优秀教师、漳州市学科带头人、龙文区小学音乐何艳萍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龙文区兼职小学音乐教研员;曾获漳州市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漳州市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技能赛一等奖等;主持多项省、市、区级课题研究,发表多篇CN刊物教育教学论文。执教的《声音的长短》获2022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部级优课。
“同学好,欢迎来到何老师的音乐课堂。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11月10日,闽南师范大学附属龙溪学校何艳萍老师以“小明的一天”为主题,与一年(2)班的同学们分享了一天中听到的各种声音:“六点半,闹钟铃声响起来了,小明揉揉眼睛,他来到洗手间,打开水龙头,开始刷牙洗脸;妈妈开始演奏厨房交响曲……”随着何老师充满画面感的讲述,同学们面露喜色地欣赏着大屏幕里出现的各种有趣的动画。
“请问,声音有什么特点呢?”一个同学回答:“声音有长有短,有强有弱。”“什么是长短音呢?”何老师接着出示动画演示,时间精灵让两只小动物用彩皮卷吹出长短音。“悠长的声音让我想家,短促的声音让我感到快乐……”灵动的动画深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随后,何老师请同学们寻找教室里的长短音,并通过线条把长音和短音画出来。“嗒——嗒,嗒,嗒——”“嗒,嗒——,嗒,嗒——”请同学读出这些长短音,并跟着音乐的节奏,学着老师做动作。
随着优美轻快的旋律响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听到短音时用手指轻轻地敲打手背,听到长音时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靠在一起,成“OK”的手势,然后两只手做向外拉长的动作。此时,大屏幕上“大提琴”“小提琴”“架子鼓”“爱心”等动漫形象跃动着轮番蹦出来,同学们一边做动作一边乐开了花,教室里成了欢乐的海洋。
“长音短音好神奇,声音多美妙。老师从家里的厨房带来了两种调味品,番茄酱和酱油。它们除了调味,还可以做什么呢?”何艳萍在一张白纸上,先点上几点番茄酱,再滴上几滴酱油,“用吸管吹吹看,可以吹出树枝和树干”。老师示范结束后,优美轻快的旋律再次响起,同学们一起用棉签点点点,用吸管吹吹吹,不一会儿,一幅美丽的梅花图就出现了。“哇,真是太棒了!”同学们的称赞声不绝于耳。
课后,一年(2)班的许乐嘉同学接受采访时说,何老师的音乐课太有趣了,跳动的音符很美妙,我仿佛进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小雨滴点点,小溪流长长;小花朵点点,小绿叶长长;我在风中点点,我的笑声长长。”和许乐嘉一样兴奋的还有庄姝贤,她告诉记者,每次上何老师的音乐课,同学们都特别开心。何老师带领同学们找身边的长音和短音,大家做游戏的时候很好玩。
谈及本节精品课的亮点,何艳萍老师介绍道,这节课运用故事情节的串联,引出音的长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贴近生活实际,在学生最熟悉的教室里寻找音的长短,让日常中的每件事物与音乐元素结合,易于理解识记。结合美术学科,图谱音乐作伴,创作出一幅幅“有声有味有色”的画,充分落实了课改“学科融合”的要求。
郑恬悦是闽南师范大学附属龙溪学校的一名音乐老师。听完精品课后,她告诉记者,自己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被一种愉快的氛围深深包围着。这节一年级的音乐课,既展现了何老师个人素养、教学水平,也是在“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的一个优秀案例。“向改革要动力,向课堂要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向何老师学习,更加关注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让音乐课成为孩子们心中所爱,让教学提质增效,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3 09: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