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遵义日报
■ 罗定宇
梅搭桥,是一座不起眼的石桥,原位于播州区影山湖街道和平社区,今已不存。
梅搭桥边傲霜雪。一棵柔情的梅树努力将枝丫斜伸过马渡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为方便东来西去的过往客商。曾经东来西往、马啸人喧,尚稽场的烟,团溪场的米、盐,三岔河庆远场的布,懒板凳的杂货,开阳、息烽马帮串串铜铃的叮叮当,以及那些或远或近肩挑背驮的背客嘴里哼着的唉唉哟,赤脚挽袖手把荷锄往来劳作的原住民,南来北往乘滑竿摇纸扇的乡绅,都从它身上轻轻地走过。
1935年1月,红军在茶山关、桃子台一带抢渡乌江,其中一支部队经尚稽场、高寨坡、保兴场、三岔河,跨过梅搭桥,赶往刀靶水、懒板凳开展侦察、布防和发动群众等工作,成功保卫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播下了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种,留下了许多滋润心田的鱼水情深的故事。
然而,没有人真正在意她的名字,到底是梅搭桥,还是梅塔桥,偏旁之差,语意全变。塔者,最早见载于《续遵义府志·关梁》:“梅塔桥,在城(遵义老城)南四十里来峰阁下,为播南交衢。乡人夹桥为店,垂柳荡风,牵荇漾水,逸叟倦羁,咸集消夏。清同治十一年壬申,里人捐资重修。县学增生周之桢有记。”但语义却让人有些费解,既为阁楼,又为什么称为塔呢?据我所知,来峰阁当时是乡绅们崇祀文昌、魁星,祈祷南衙、和平、前军三坝文风昌盛之所,与塔是格格不入的,或许是乡人口误、地方志采访者传抄之讹也未可知。
搭者,梅树横跨马渡河两岸,应该是当初以树为桥的雏形,或许就是她的乳名吧。清朝初期,改土归流后三岔罗氏同知衙第一位弃武习文、考取举人、曾任山东日照县令的罗仕柏(字莱翁)在所撰《许氏功德碑记》中称“梅桥精舍,南乡一胜概也”,而清朝中期,遵义文化先贤、举人祝文震在所撰《募修梅塔桥小引》中又称“梅竹桥”。梅,既可以理解为独占霜枝、傲雪高洁的梅花,也可以理解为乡间随处可见的杨梅,都是可把枝丫斜伸到对面,任由过往客商、劳作乡民攀援而过的,而且,无论是供人观赏的梅花,还是入口酸甜的杨梅,那都是我最喜爱的诗一般的存在。
至于民国年间记载的煤打桥,就更失其本末,语焉不详了。如今,小石桥已被填平,建起了宽敞笔直的南楠大道,以前要一天的行程赶开阳,如今只需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少了许多翻山越岭的辛苦。更凑巧的是,也是在此处,早搭建起一座更加宏伟的铁路桥,每天南来北往的高速列车飞驰而过,早晨上贵阳来碗喷香扑鼻的花溪牛肉面,下午到成都吃顿滚烫香麻的串串香,一天往返也不在话下。
假若梅搭桥有生命的话,我相信,她愿牺牲弱小的身躯,支持她深爱的这片热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她更愿意看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7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