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3月30日晚,在北京2025中国科幻大会科幻星球盛典·科幻影视项目推介现场,我国第一部大型原创科幻IP网络电影《红土地》正式亮相,并将于近期在网络平台上线,为广大科幻迷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
这部科幻大片的原著作者是一位重庆语文老师,小说灵感和原型正是来源于轨道交通红土地站,在这位科幻作家笔下,红土地站变成了一个人类历经核战争后,幸存者据守的地下堡垒。
重庆科幻作家灵感来源于红土地站 写作时曾多次前往
《红土地》改编自2019年华语科幻星云奖原石奖获奖作品、重庆作家萧星寒的同名中篇小说。影片将故事舞台设定在重庆红土地轨道站,以未来核战爆发后为背景,讲述了人类被迫转入地下生存,与遭受核辐射变异的怪兽以及基因变异产生的新生物种展开惊心动魄搏斗的故事。在这个充满危机与挑战的世界里,人类如何在绝境中求生,成为影片最大的看点。
萧星寒表示,2018年,他在网上看到一条关于红土地站的新闻,当看到红土地站最深处有94米,就决定要为红土地站写一篇科幻小说。
这部小说他前后写了两个多月,每天早上三点到六点写作,“当时整个人非常处于亢奋的状态,写完后关上电脑,正常地去学校上课。”但在一路上,他脑海里依然浮现出未来世界发生的激烈战争,“现实与想象交织,那种感觉十分奇妙!”
萧星寒多次去了轨道站,反反复复地观察,小说里对轨道站的描写完全就是照着真实的红土地站而来。
在他看来,科幻其实可以非常写实。他把沙坪坝高铁站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当时高铁站还没有建成,他在小说里写高铁站地下有三层,而等到真正修好之后发现,地下一共有七层,远超出他的想象!萧星寒笑言,怪当时自己“胆子小”,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印证了我们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在萧星寒的眼中,重庆是一座赛博朋克风格的城市,建筑非常现代化,现代与传统、精致与豪放完美融合。有人评价,萧星寒笔下的城市,虽然是外星城市,但是读者能够感受到非常清晰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他透露,除了《红土地》,他以重庆地名为主题,还完成了《黄泥塝》《鲤鱼池》《龙头寺》共四部作品,计划今年以《异重庆四重奏》为名,在重庆出版社结集出版。
科幻大片戏骨云集 大量运用AI
萧星寒看了影片后认为,电影不仅深入探讨了基因科技等前沿科技对未来社会的影响,还在拍摄过程中大量运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使得影片具有强烈的科技感和独特的科幻审美内涵,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佳作。
影片导演刘开毅拥有丰富的执导经验,有代表作《功夫宗师霍元甲》《黄飞鸿之王者无敌》等。他认为,《红土地》故事的核心在于展现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挣扎与升华。当世界因辐射发生变异,怪兽肆虐,生存面临严峻考验时,人们才会深刻意识到那些平日里看似微不足道的人、事、物,实则无比珍贵。
编剧王浩一介绍,《红土地》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地下乌托邦世界,核污染、怪兽、窟族等元素交织在一起,营造出危机四伏的氛围,而人类如何突出重围、重返地面,成为贯穿全片的悬念。
科班出身的制片人林燃兼具制片与演员双履历,对拍摄全程精准调度,提及拍摄时的困难和在普洱太阳河森林公园杀青时的喜悦,至今还难以平静。特效指导孟继锋认为,影片的特效制作不仅仅是技术与画面的呈现,更是情感的传递与引导。无论是地面上满目疮痍的废墟,还是幽暗潮湿、神秘莫测的地下世界,抑或是令人毛骨悚然的猎头兽,团队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力求创造出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让观众身临其境。
据出品方负责人介绍,拍摄《红土地》旨在创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科幻网络电影,为观众提供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流浪地球》和《三体》等科幻影视作品的成功,为中国科幻电影市场打开了新的局面,也让观众对更多优秀的科幻作品充满期待。此次《红土地》的推出,正是顺应这一趋势,希望能够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贡献力量。《红土地》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科幻网络电影迈出了重要一步,有望在科幻电影市场掀起新的热潮,为中国科幻影视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编辑:夏洪玲责编:廖异 审核:阮鹏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31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