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我国古代的丧葬习俗,可谓形式多样,风格迥异。有古老而神秘的水葬,有热烈而高贵的火葬,还有繁琐而隆重的天葬。这些丧葬习俗,大多数已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而逐渐消亡,难觅其踪影。
不过,仍有一些奇特的古代丧葬遗迹,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至今仍然清晰可见。
悬棺葬就是古代一种非常独特的丧葬方式,它广泛分布于四川、贵州等西南地区,现在依然有不少这样的遗迹遗址。
在四川珙县,至今仍然有多达250具悬棺,静静地停留在洛表镇的一处悬崖上。长江三峡的两岸,也有超过300处悬棺古迹。贵州安顺的紫云格凸等地,考古学者也在崖壁洞穴里,发现了600多具棺木。
这些悬棺葬不外乎三种形式,一种是木桩式,就是在悬崖峭壁上嵌入木桩,将棺木置于木桩之上;二是凿岩式,古人们凿岩为穴,将棺木放置于内。三是岩洞式,古人寻觅一处干燥通风的岩壁洞穴,把入殓后的亲人放入洞内。
不管是哪种方式,这些悬棺都一律架设在远离地面数十米到数百米不等的悬崖上,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悬棺古迹。
那么,这些悬棺中埋葬的是什么人?古人又是怎样将棺木放置到悬崖峭壁上去的呢?
据专家考证,大多数人认为,悬棺的主人是生活在公元前250年左右的僰人。
僰人在中国历史上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夏朝开始的历史文献中,就有关于僰人的记载,一直延续到元明时期。他们在周朝时期,就已经建立了强盛的古僰侯国。
古时候的僰人讲究“生以山居,死当山葬”。因此有学者认为,珙县悬棺就是最早的僰人留下的。后期的僰人流落四方,到达了与四川相邻的贵州,也将这一丧葬习俗带到了那里,同样留下了一处处迷雾重重的悬棺遗址。
还有人认为,悬棺中埋葬的是3000 年前的古百越人,或者说是比僰人还晚近千年的白僚、仡佬等民族。
古人为什么要用悬棺这种方式埋葬亲人呢?
传说这和诸葛亮有关。说诸葛亮去世之前,找来两个心腹,将耗费了自己毕生心血写成的一部兵书,和自己的随身宝剑交给他们,嘱咐两人将两件宝物装在一具棺材里,放置到一处无人可以攀登的绝壁上面,永久封存。
当然了,这只是源于诸葛亮在蜀中神一般的存在,才将悬棺之谜移植到了他的身上,是不足为信的。
之所以古人将棺木置于岩壁上,是因为古人对自己生活的山水有着无比崇敬之情。他们敬畏自然,依恋高山流水。所以死后也必须葬在高山流水间,最好是悬崖峭壁上。这样既回到了自然的怀抱,又可免遭野兽对遗体的侵袭。
那么,古人是如何把棺木运上去的呢?
悬崖上的棺木,大多数是用独根的楠木开凿而成,极少数才采用拼接。有的是船形,有的是房形,有的重达一千多斤,最轻的也有近200斤。放置悬棺的地方,不管是木桩式,还是岩洞式,上至峰顶、下距水面都有数十米甚至100多米,个别悬棺甚至超过200米,而且上下左右都是异常陡峭的石壁。
在缺少现代化装备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将如此沉重的棺木,置于水流湍急、鸟兽都无法攀援的绝壁上的呢?
学者们提出了四种方法。
一是修建栈道法。
古人先沿着峭壁开孔,然后将粗大的木桩打入孔洞内,再在上面铺设木板,一步一步地接近停放棺木的位置,最后再将这些栈道毁坏。
几年前,云南文物考古工作者还在悬棺下的绝壁上,发现了有规律的孔洞痕迹,这些空洞有的长几十米,有的长达几百米,似乎支持了这一说法。
但栈道的修建,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在悬棺形成的年代,铁器也尚未出现,要在坚硬的绝壁上开凿空洞,修建栈道,无疑是一个难度极高的工程。
二是垒土筑台法。
这种方法类似于古代大型地面陵寝的修建方法,古人从山下堆土至洞口,把棺木放进去,然后再把土运走。不过这种方法无法解释临水处悬棺的放置问题。
三是地质变迁说。
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几千年以前,河流的水位要远高于现在,古人们正是在那个时候,驾着独木舟,将棺木放置在现在的位置。当水位逐步下降后,就自然形成了如今人们看到的悬棺遗址。
不过,地质学家对这种说法持反对观点。他们认为,即便数千年的沧海桑田,也不足以出现如此大的水位落差,除非出现较大的地质变化。但在悬棺出现区域,几千年来并没有大的地质变迁。否则,峭壁上的悬棺早就不存在了。
四是绞索完成法。
古人在山顶设置绞车,将绳索绑缚在棺木上,由山顶垂下,到达悬棺位置,然后洞内或峭壁上的人抓住牵引绳,将棺木缓慢地放置到木桩上或洞穴内。
这种方法应该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古人也是有能力完成的。唯一的问题是要找到足够长和结实的绳子,帮助他们完成放置棺木,其实是相当困难的。要知道,在几千年前,是不存在现今的尼龙绳的,甚至麻绳都还未出现。
总之,这些悬棺葬至今依然是谜团重重,
(参考资料:《中国未解之谜》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4 09: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