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北日报
仰望苍穹,致敬那颗“樊锦诗星”
□刘采萍
7月10日,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谈会上,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樊锦诗星”。
从此当我们仰望星空,就会想到这漫天星河中,有一颗叫“樊锦诗星”。这大概是最浪漫的致敬,也是对这位著名学者毕生致力的文物保护事业,最恒久的弘扬与传承。
从天文学的角度看,“樊锦诗星”离我们很遥远,即使它距地球最近时,也有2.24亿公里。但这样一种致敬方式,却令我们感受到“樊锦诗星”和它所代表的那片“文明的星光”,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毕竟,仰望星空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个浩瀚宇宙,唯有以更开阔的历史人文视野和文明发展理念去面向这颗星,才能把历史的星河纳入心海、让理想照进现实,为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更坚实的推动力量。
天空中的那颗“樊锦诗星”,引领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谱系中的伟大贡献和巨大意义。
天上的星星,抢不来也买不到。批准小行星命名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在公报中指出:樊锦诗为中国石窟考古与保护作出了重大贡献,构建了“数字敦煌”和综合保护体系,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范例。这是对樊锦诗个人成就的肯定,也体现着世界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重要性的认同。
袁隆平星、陈景润星、钱学森星、钱三强星、孙家栋星、屠呦呦星、谢家麟星、吴良镛星、郑哲敏星、南仁东星、吴汝康星、吴伟仁星、张弥曼星、王应睐星……
毋庸置疑,浩瀚星空中这一长串中国人的名字,让我们为中国科学家对全人类、全世界的贡献而自豪。而现在,曾获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的樊锦诗,也拥有了属于自己、更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星光。这毫无疑问将促进全世界认识中华文化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作出的巨大贡献,也将有力促进国人文化自信自强,努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与此同时,天空中的那颗“樊锦诗星”,也令我们重新审视理想纯粹与执着坚守的精神力量。
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到敦煌研究院工作,至今已经整整60年。60年间,她全身心投入敦煌文物保护事业,走遍了莫高窟的每一个洞窟,看遍了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以赤子之心守望莫高窟千年风华、守护中华文化的悠久文脉。
她没有掂量过名校毕业证的含金量,也没有比较过城市与沙漠哪里光彩、哪里黯淡。她遇上自己钟爱的文物事业,便投之以热血与奉献;最终这事业,也报她以星光璀璨……
人生有限,星光遥远。
但星光落入眼眸,总会点亮某些人对生命的感悟。“樊锦诗星”是一个美丽童话,它讲述了个体对理想的纯粹与挚爱,如何在宏大历史与时代画卷中产生不朽的价值。“樊锦诗星”更是一个警世预言,当它闪耀于浩瀚苍穹时,我们不妨问问自己的心,怎样才能找到更有意义的理想与人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4 08:45:3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