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格局重塑!股份行理财公司规模增长明显 存款利率下行成发展机遇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3-08 00:03:00 来源:瘦子财经

银行理财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改变。一些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逐渐崛起,规模增长势头明显。

根据招商证券(13.960, -0.11, -0.78%)统计的数据显示,2023年股份行理财公司已成为行业第一梯队,大行理财公司普遍有所式微,部分城商行理财公司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23年末,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及信银理财稳居理财公司理财规模的前三。

“股份行理财公司总体在机制上更加灵活,更加市场化,这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政策资深专家周毅钦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展望今年,存款利率下行通道中,理财收益将更具有优势,预计银行理财的规模将持续回升。

银行理财格局重塑股份行子公司稳坐第一梯队

自2018年12月首批理财公司获批筹建,2019年5月建信理财率先正式开业以来,理财公司数量快速增加。

根据中国理财登记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已有32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包括国有大行6家、股份行12家、城商行8家、农商行1家、合资5家,除浙银理财外均已开业。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理财真净值时代,理财公司为发展主体,形成了理财公司百舸争流之局面。近几年,行业格局变化较大,股份行理财公司成为第一梯队。部分股份制理财公司在规模上已反超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

据廖志明测算,2023年末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及信银理财理财规模分别为2.4万亿元、2.2万亿元、1.7万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0.1万亿元、0.2万亿元、0.2万亿元。工银理财2023年末理财规模估算数据为1.6万亿元,理财规模居于第四位,较年初减少0.2万亿元;苏银理财2023年末为0.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0.2万亿元。

“未来将有50家左右的理财公司。”廖志明预计,未来未有理财公司的中小银行将逐步退出理财业务。银行理财已经进入理财公司时代,揭开了银行理财规范发展的新序幕。

母行代销比例下降理财公司大力拓展同业“朋友圈”

“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规模能够持续上涨,大力拓展代销渠道拓展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有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人士向贝壳财经记者透露,近年来其所在的理财公司加大力度渠道拓展,带动了规模的持续上涨。

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近年来银行正在加速拓展代销渠道。如兴银理财在拓展大中型银行代销渠道之后,亦加大了城农商行的渠道的拓展力度。而信银理财则建立了“12(国股大行)+3(头部互联网银行)+N(中小城农商行)”的代销渠道布局。

有数据显示,截至1月中旬,代销渠道方面,兴银理财代销机构为497家,杭银理财为202家,信银理财为141家,华夏理财129家,均居于前列。

“理财公司如若不大力发展行外代销,其自身发展的天花板为母行,其在理财行业的地位很难超越母行在银行业的地位。”廖志明指出,从基金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部分基金公司因其市场化程度高,摆脱了对股东的依赖,在基金公司排名显著超越了股东券商在券商行业的地位。

据《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银行理财由母行代销的金额占比已由2022年12月末的超过8成下降至2023年12月末的7成左右。

收益是硬道理理财与基金竞争更加激烈

“理财收益稳中求进也是发展的重要方向。”某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高管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最核心的诉求就是赚钱。进入真净值时代,理财收益将完全取决于投资收益,这考验着理财公司的投研能力。而理财公司的竞争对手,还有公募基金,如果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较低、稳定性不足,投资者便会选择基金产品。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公募基金规模27.6万亿元,首次超越理财。在监管近似拉平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的监管要求后,银行理财公募基金化,未来与公募基金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周毅钦认为,银行理财公司当前总体在投研能力上相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处于劣势,这也与银行公司成立时间较短等因素有关。而股份制银行旗下的理财公司机制灵活,近年来也吸引了不少公募基金人士的加盟,这对于理财公司投研能力建设、产品创新等均有助力。

相较于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公司具有独特的发展趋势。廖志明表示,理财公司发行产品无需审批,仅需要报备,产品发行流程简单快速,能够快速把握市场机遇。与此同时,理财产品投资范围相对更广,比如可以期限严格匹配地投资非标资产。

存款利率下行有助于理财规模较快增长

展望2024年,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存款利率仍将下行,理财规模有望较快增长。

中信证券(20.810, -0.29, -1.37%)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2024年经济稳增长仍需维持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而银行净息差将面临较大压力,为配合央行货币政策,2024年或仍将推动数轮存款利率的调降,理财收益优势将更加凸显,部分优质现金理财产品收益率可能会跑赢3年定存利率。

此外,信银理财指出,伴随利率持续走低,理财产品相较于普通存款的超额收益优势进一步凸显,其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同时,伴随利率的走低,理财存量债券等资产可获得相应的的资本利得,能起到增厚产品收益的效果。但高息资产相对明显减少,银行理财产品做高收益的难度有所加大。

“面对利率走低的环境,理财要做好债券等固收类资产的布局,享受利率走低带来的资本利得。”信银理财相关负责人表示,银行理财公司还要做好流动性应对,防范利率上行冲击。

此外,廖志明预计,由于存款利率下调,理财规模有望较快增长,理财规模可能突破历史高点,2024年末理财规模有望超过30万亿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8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社融验证复苏,存款利率又下调为市场再添一把火
...为1.85万亿元,预期1.82万亿元,前值4.12万亿元。 // 存款利率再下调 //中证旗下媒体消息,10月下旬以来
2023-11-14 10:03:00
我国年轻人存款情况调查,过半年轻人存款不足10万
...存款规模达66.79万亿元,占各项存款总额的54.12%。从存款利率来看,1994年至今,我国存款基准利率经历了高位回归
2023-06-19 16:49:00
存款利率一降再降,但大行存款规模仍呈两位数增长,钱从哪来的?
每经记者:张寿林 不算9月1日这次,本轮银行存款利率已有2次下调,但期间国有大行存款规模不减反增,且实现两位数增长!2023年上半年末,建设银行吸收存款规模为27.63万亿元,2
2023-09-08 18:05:00
中国外汇储备连续19年居世界第一
...社会融资成本也稳中有降,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5%,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4%,同比分别下降22个和68个基点
2024-09-06 18:16:00
2月存款流失明显改善,银行负债端压力何时缓解
...过,去年以来,在监管禁止“手工补息”、两度下调存款利率、规范同业存款利率等一系列政策背景下,银行业存款尤其同业存款流失现象明显。从同比增速来看,自去年10月以来,人民币存款增
2025-03-17 06:35:00
负债表现较好 利润整体承压
...发布研报认为,9月以来,国有大行迎来年内第二次存款利率下调,人身险产品3%定价利率仍存在较强吸引力,预计定价利率下调后新型产品有望扛起销售大旗。客观来看,当前居民风险偏好仍处
2023-11-14 10:25:00
2023年,普通人银行存款前需要了解这几件事,避免吃亏!
...信心。但最为一个能够实现绝对安全理财的渠道,即便是利率下跌的情况下,还是会有大量的居民选择支持。不过,随着2023年的到来,还愿意将手中的本金放在银行的居民,建议在存款之前了
2023-02-19 12:04:00
从明年开始,银行存款20万以上的人或将难受了,看看说的对不对 理财策略需调整
...些资金难以有效运用。为了平衡成本,银行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来减轻财务压力。这一策略的直接后果是,即使是大额存款,其带来的利息收益也大幅减少。此外,银行开始调整大额存单政策,提高了
2025-01-05 13:47:00
招商银行去年末资产规模突破11万亿元
...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时称:资产端,一是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持续下调及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新发放贷款定价同比下行,带动贷款平均收益率同比下行。二是居民消费及购房意愿有待进一步复
2024-03-29 01:56: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