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赣南日报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环境因素的改变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在环境中,有许多因素每时每刻地作用于人的机体,这些因素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这些因素不仅错综复杂,且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人体借助内在的调节机制,与各种环境因素保持着相对平衡,表现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但是人们的这种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当有害的环境长期作用于人体,超过人体耐受量时,就会危及健康,引发疾病,甚至造成死亡。不但自然环境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社会环境同样和人们的身体健康紧密关联,一些心理问题或疾病就是由不良的社会环境造成的。所以说,要了解环境和健康的关系,以适应环境或保护环境来保证健康。
未受污染的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利。在空气清新、水质良好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中活动能够增强体质,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每个人都有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的责任。要遵守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遵守讲究卫生的社会公德。保护自然环境,要加强对水、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矿产等重要自然资源的管理,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同时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居住、生活的微小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整洁明亮、温湿度适宜等。
自觉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的同时,特别要注意节约水、电、煤、煤气、天然气、石油和木材等资源,动员全体公民努力建设一个节约型的社会,努力营造清洁、舒适、安静、优美的环境。
(信宜)
■下期刊登预告:
《健康教育》将在2月3日6版,刊登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第4条解读——“无偿献血,助人利己”,敬请关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0 05: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