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这个黑暗习俗从周朝流传至今,历经千年为何还未消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4 14:52: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民俗非常多,而这些民俗中不乏很多恐怖的民俗,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个民俗就是——冥婚。

冥婚顾名思义,就是为死去的人寻找配偶,为其完成婚礼,有一些老人认为,如果没有替家里亡故的年轻人完成冥婚,他们的魂魄就会回来,让家庭不得安生。这种说法在所谓的风水大师们那里也得到了印证,他们说一个家庭中不应该出现“孤坟”,否则会影响整个家族的运势。

冥婚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在《周礼》这部儒家经典中我们可以找到一句关于民间冥婚的话:禁迁葬与嫁殇者。虽然《周礼》中明确规定了禁止“嫁殇者”,也就是冥婚,但是这种风俗却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一直在民间留存,知道今天依旧存在。

而且,不只是民间,就连一些著名的人物也都进行过冥婚,比如那位称象的天才少年曹冲,他在13岁去世,他的父亲曹操就为他举办了冥婚,将一位已经亡故的甄姓小姐嫁于他做了妻子,将两人合葬在一起,曹操还给了甄家很大一笔聘礼。

这个黑暗习俗从周朝流传至今,历经千年为何还未消亡?

在之后的宋元明清时期,也都有冥婚的风俗,在《元史》中曾明确记载:子弟死而无妻者,求亡女骨合葬之。明清两代,北京天津这些的确也都由关于冥婚的明确记载,在京津两地,这种冥婚被称为“搭骨尸”,而亡者双方的父母依旧视对方为亲家,他们被称为“骨尸亲”。根据记载,冥婚也是要举办迎娶仪式的,不过这个仪式都是在夜里举行,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曾有过主人公半夜被冥婚迎亲队伍的唢呐声吵醒的记录。

这个黑暗习俗从周朝流传至今,历经千年为何还未消亡?

冥婚算是红事还是白事呢?即使结婚是红事,但是冥婚由于其性质,在仪式进行的过程中也难免会掺杂进一些白事的规矩。冥婚不仅在中国有留存,在我们隔壁的半岛上也有记载,不知道这种习俗是怎么传过去的。

冥婚作为一种落后的封建时期的糟粕民俗,是应该被反对,被取缔的。但是这种状况在一些地方却屡禁不止,从新闻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一些为了配冥婚而杀人的新闻。16年4月陕西就爆出一桩杀人卖尸配冥婚的事情。犯罪人马崇华将一个智力障碍的女子骗去婚介,在窑洞中将其杀死,并以4万零2百块的价格买个了一位农民。此事在当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的讨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4 17:45:3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徽全椒:正月十六走太平 千年习俗万家传
...总能带给人新的感受。如今的全椒走太平,不仅仅是传统习俗的延续,更是新旧文化交融的体现,展现出一种现代氛围。仿佛是一场文化的嘉年华,旧时记忆与新时尚的碰撞,让这个传统节日散发出
2025-02-13 12:02: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中秋燃灯是另一项引人入胜的习俗。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然而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
2025-10-02 10:42:00
文化中国行|石阡说春:人类非遗里的贵州春景
...官名。到了唐代,礼部长官也被称为“春官”。关于说春习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宋朝。而石阡说春则源于唐代,盛行于明清,是石阡人世代相传的民俗活动。说春分为“说正春”和“说野春”两
2025-02-24 02:23:00
柳溪乡以《村规民约》促进移风易俗
...批准后方可办理;丧事期间一律安排吃自助餐;除按传统习俗举行必要的仪式外,其他表演性活动一律禁止;倡导厚养薄葬,自亡者死亡之日起,原则上3天内出殡,特殊情况不能超过4天……为做
2023-08-18 00:06:00
道州龙船大赛,传承千年历史习俗
...周敦颐,因为五月初五是周子出生日。2021年,道州龙船习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道县划龙船,已有几千年历史习俗。相传舜帝南巡,溯湘江、潇水而上,迎接他的就
2023-06-19 10:12:00
三月三:和东北和吉林有关的习俗
...上,士女拈香,游人甚众。民间有游蟠桃宫,祭西王母的习俗。对王母的奉祀,是民间对健康与长寿的渴望。在沈兆褆《吉林纪事诗》中说:“上巳日,城北吉林城,玄天岭真武庙会,演剧报赛。是
2024-04-11 16:10:00
“周礼之乡”雅韵徐展 2025宝鸡周文化旅游节启幕
...拼出“青铜”与“周礼”文化的震撼标识,这座承载着三千年文明的城市正以创新姿态重释文旅密码。5月19日,在陕西省委宣传部指导下,宝鸡市委书记杨广亭、市长王勇与西北大学校长孙庆伟
2025-05-20 15:39:00
沙井金蚝美食民俗文化节今日开幕
...文化遗产展览及展演,活动围绕千年蚝乡历史文物及生活习俗、沙井粤剧、华林派螳螂拳、醒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示千年蚝乡穿越的时光、民俗文化的内涵、戏剧艺术的盛
2022-12-23 06:31:00
...金牌。在温州等中国南方地区,赛龙舟是一项端午节传统习俗,有很多像李舒琪一样喜欢赛龙舟的人。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人说是古人的祭祀活动,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人说
2023-08-17 07: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近日,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在太原举办“2024三晋女书”系列丛书研讨会。这是该协会组织出版的第六套会员丛书,包括太原市任爱玲的《时间向远方延伸》
2025-10-20 18:27:00
一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我就想起了它的作者、已逝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那张面孔。粗糙多皱纹的脸、黝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仿佛四季轮换的风雨
2025-10-20 18:27:00
在某县一宣传栏中,张贴了这样一张宣传标语,上写:“趁势而上,全面谱写……新篇章。”其中,“趁势而上”是“乘势而上”之误
2025-10-20 18:27: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温“打不垮”的烽火岁月
(视频拍摄:王宏飞 视频制作:周颖)(海报设计:梁玉)在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曲折狭长的山谷中有个红色旅游村庄——鱼子山村
2025-10-20 20:39:00
“彩墨生辉·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10.20-10.31相约河北美术馆
2025-10-20 10:37:00
“快看这个,是乾隆的‘古稀天子之宝’,以前只在书画复制品上见过乾隆的印章,今天总算见到实物了。这温润的玉质、精湛的雕工
2025-10-20 07:37:00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