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共建“一带一路”外国友人这样说②丨包诺罗·木陶必:“一带一路”既是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之路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9-08 10:52:00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9月5日,由河南省委外办、省教育厅和郑州大学共同主办的“南非优秀青年赴豫培训”项目在郑州大学画上圆满句号。在为期21天的培训里,来自南非北部三省的政府官员、高校学者和青年领袖走进中原大地,进车间、访古迹,实地感受河南的古与今,成为河南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动实践。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大河网推出特别策划——共建“一带一路” 外国友人这样说。今日推出第二期:《包诺罗·木陶必:“一带一路”既是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之路》。

大河网讯 离别有时,相聚有期。人们常说,9月是相聚的季节,但对于包诺罗·木陶必来说,这个9月却意味着离别和不舍。

共建“一带一路”外国友人这样说②丨包诺罗·木陶必:“一带一路”既是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之路

在郑州大学合影留念

9月5日下午,“南非优秀青年赴豫培训”项目结业仪式在郑州大学举行,来自南非林波波省、西北省和姆普马兰加省的7名南非青年领袖代表参加结业仪式,南非西北省外办主任包诺罗·木陶必就是其中一位。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不止是一句口号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中国八大古都,河南一省便独占其四。在为期21天的培训里,由包诺罗·木陶必等一行7人组成的南非优秀青年代表团不仅沉浸式体验了“八朝古都”开封的人文魅力,而且还相继到访了“殷商古都”郑州、安阳、鹤壁,以及茶乡信阳。

共建“一带一路”外国友人这样说②丨包诺罗·木陶必:“一带一路”既是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之路

座谈交流

“河南是一个风土人情十分独特,且美丽宜人的省份,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我非常喜欢。”9月5日下午,包诺罗·木陶必在郑州大学接受大河网记者专访时这样说。“我们不仅参观了嵩山少林寺、中国太极拳博物馆等地,而且还学到了许多中医知识。”

共建“一带一路”外国友人这样说②丨包诺罗·木陶必:“一带一路”既是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之路

包诺罗·木陶必和少林寺方丈合影留念

在少林寺,银枪刺喉、头断钢板、罗汉拳、二指禅、象形拳……少林功夫的精彩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让来自非洲的客人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少林小子精湛的“武技”和潇洒流畅的动作,赢得了不少“粉丝”。

对包诺罗·木陶必来说,少林功夫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自个儿打小就在电视上收看各种功夫电影、电视剧,说陌生则是因为她从来没有现场观看过真正的功夫表演。“在现场观看少林功夫真是太震撼了,从线上到线下,体验变得更加不同!”

共建“一带一路”外国友人这样说②丨包诺罗·木陶必:“一带一路”既是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之路

在河南大学座谈

8月23日上午,在有着111周年历史的河南大学,包诺罗·木陶必表示,未来希望能在汉语教学和武术中心建设方面与河南大学开展合作。“正如我刚才所说,此次访豫,少林功夫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有机会,希望可以和河南在功夫文化领域开展深入交流合作。”

除了实地走访和沉浸式体验,包诺罗·木陶必告诉大河网记者,通过课堂讲解,也让她对中原文化以及中国的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原来河南不仅是功夫文化的发源地,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医药大省”。

共建“一带一路”外国友人这样说②丨包诺罗·木陶必:“一带一路”既是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之路

参观中国太极拳博物馆

“太极拳和少林功夫不一样,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和中医强调的阴阳协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提起“中国太极之乡”——温县陈家沟,包诺罗·木陶必有些兴奋。“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功夫文化、茶文化、中医药文化等多彩文化在这里绽放出独特魅力。行走河南,原来真的可以读懂中国。”

豫菜我们都爱吃、信阳毛尖我们都爱喝

除了沉浸式的功夫体验,河南的饮食文化也深深地打动着包诺罗·木陶必。8月23日和26日,参训学员一行分别来到“八朝古都”开封和茶乡信阳,品尝地道开封美食、体验茶文化。

共建“一带一路”外国友人这样说②丨包诺罗·木陶必:“一带一路”既是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之路

走进开封府

作为“八朝古都”,开封已有4100多年的建城史和585年的都城史,孕育出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开封的饮食文化是“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桶子鸡、灌汤包、汴京烤鸭等闻名遐迩,是开封传统特色名吃的代表,属豫菜。

“豫菜我们都爱吃,这儿的特色美食和我们在大湾区时吃的有很大不同。”在开封小宋城,除了耳熟能详的桶子鸡和灌汤包,包诺罗·木陶必还品尝了许多开封特色小吃,比如杏仁儿茶、炒凉粉儿、羊肉炕馍等。“河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拥有丰富且独特的饮食文化,真是太棒了!”

美食不分国界。独具特色的豫菜体系和琳琅满目的花样小吃,吸引着八方食客寻味而至。“我在这儿并不想家,因为豫菜很好吃,其实在南非也有很多中国餐馆、河南饭店,但这里的味道更正宗。”

共建“一带一路”外国友人这样说②丨包诺罗·木陶必:“一带一路”既是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之路

在信阳何家寨万亩茶园合影留念

以茶为媒,联结中非友谊。除了传统豫菜,包诺罗·木陶必也十分喜爱信阳毛尖茶。“南非人也喝茶,其实在非洲的许多国家,喝茶早已成为当地人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包诺罗·木陶必告诉大河网记者,中国茶品质好、风味独特,既健康养生,又提神益智,非洲人都喜欢喝,她身边也不少人经常购买中国茶。

茶之根,在中国。历史上,中国的茶叶经古丝绸之路传向阿拉伯地区,走向世界。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平台促进下,中非经贸往来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国茶进入非洲市场,一片小小的茶叶让中非之间的联结变得更加紧密。

共建“一带一路”外国友人这样说②丨包诺罗·木陶必:“一带一路”既是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之路

走进信阳万亩茶园

据统计,2022年,中国茶叶出口至12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达37.52万吨,总额20.82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出口到北非和西非国家。中国茶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中国对外交流和经贸往来的重要桥梁和文化名片。

红旗渠精神,将激励我不断前行

“‘人工天河’红旗渠的修建过程深深地触动了我。”9月3日,包诺罗·木陶必一行来到林州,参观青年洞、“打卡”红旗渠纪念馆。

红旗渠位于河南林州,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工程技术和物质条件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仅靠人力、炸药和简陋的工具,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称为“人工天河”。该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10年。

共建“一带一路”外国友人这样说②丨包诺罗·木陶必:“一带一路”既是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之路

在红旗渠纪念馆前合影留念

“在红旗渠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一件件简陋的工具,让我十分动容。”包诺罗·木陶必说,很难想象,在当时没有重型机械设备、缺乏精密测量仪器的情况下,当时的人们是如何仅靠小推车和铁锹这种最原始的工具开凿出的红旗渠。

共建“一带一路”外国友人这样说②丨包诺罗·木陶必:“一带一路”既是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之路

参观红旗渠纪念馆

“‘人工天河’,当之无愧!红旗渠精神,也将激励我不断前行。”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也激励着像包诺罗·木陶必这样的外国友人。

人们常说,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21天,此次培训班的时间也正好是21天,不长、也不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设计,给包诺罗·木陶必留下许多美好回忆,正是这些美好回忆,令她不舍离别,即使是短暂相处。

共建“一带一路”外国友人这样说②丨包诺罗·木陶必:“一带一路”既是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之路

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座谈

“河南人很热情,也很善良。这里的人、这里的景、这里的物,我都不舍。有机会,我还会来河南,感受文化、学习汉语。”包诺罗·木陶必说,优秀文化不分国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中国与丝路沿线各国的文化经贸交流更为密切,“一带一路”在为世界贡献发展经验的同时,也在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这种传播是一种双向传播,为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带一路’既是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之路。”包诺罗·木陶必最后说。(赵汉青 杨佳欣)

编辑:张龙(小)审核 :银新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8 1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共建“一带一路”外国友人这样说③丨迪伍欧·马祖沙:“一带一路”将给各国共同繁荣带来更多机遇
...海、不临江,但却以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作为建设“一带一路”枢纽的重要支撑,形成了“四路并举”的开放通道新优势。座谈交流“记得是8月22日,老师在课堂上第一次
2023-09-09 12:41:00
...咱北京人的有里有面儿。合作之光,照亮时代篇章,幸福之路,各国人民共享。备受瞩目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办。此次论坛将向世界展示十年
2023-10-16 00:10:00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推动优势企业走出去
...盟德州市委副主委、市外办出管科科长崔金梅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推动优势企业走出去近年来,我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优势企业“走出去”,但企业融入“一带一路”还需进
2024-01-15 09:20:00
不靠海的杭州是如何出海的
...杭州,一座“不靠海”的城市,竟然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发现证明,在这条中国古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上,杭州占据着重要位置。特别是南宋
2023-12-01 12:16:00
...国日报网12月21日电 作为“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义乌海关12月19日发布公开数据
2024-12-22 19:15:00
...们筚路蓝缕,穿越戈壁沙漠,凿空联通亚欧的陆上古丝绸之路。从此,穿越不同时空、跨越不同文明,东方的茶叶、丝绸、瓷器与西方的玻璃、香料随着阵阵驼铃转运流通。如今,循着这支万里驼铃
2024-08-10 17:20:00
【十城】千年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新故事
...》报道,讲述“一带一路”十年精彩故事,见证这条发展之路、共享之路、友谊之路、繁荣之路。“刺桐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象。”这
2023-10-16 08:39:00
“世界超市”长出国际餐厅(跟着味蕾去旅游)
...开放的机遇,成长为世界贸易的重要节点。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义乌与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如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万多名客商常驻义乌,这也催生出40余家
2024-11-18 06:36:00
【“鲟”一条鱼 见无限可能】“黔”程万里!惠水鲟鱼沿“一带一路”游向世界餐桌
...业从活鱼出口的屡败屡战,到一条鲟鱼“游”出的国际化之路。山水之间,藏着怎样的产业故事?记录探索与突破,见证一条鱼如何带动一个产业。即日起,天眼新闻推出【“鲟”一条鱼 见无限可
2025-08-23 23:5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东南网11月6日讯 近日,三明市生态环境局依据有关规定,责令尤溪县荣福碳业有限公司限期(5日内)修复自动监测设备的湿度计
2025-11-06 14:00:00
超2200家赣企进博会组团“掘金”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黄浦江畔风正劲,“四叶草”中客如潮。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推进重点质量攻关项目153个、批复筹建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5个、全省质量融资增信累计授信额度121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以前买地下车位,总怕“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以后南昌居民不用愁了!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日发布公告
2025-11-06 06:46:00
太重集团11月3日发布消息,太重承制的狮子洋通道项目散索鞍鞍头毛坯全部完成验收,即将进入加工装配阶段。狮子洋大桥剑指“五项世界第一”的双层悬索桥
2025-11-06 07:10:00
11月5日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围绕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六大重点,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将努力当好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2025-11-06 07:10:00
秋风起,澄澈蓝天下,金灿灿、红似火、绿如翠的树叶轻舞,秋季的太原,吸引着各地骑行爱好者打卡。前不久,经专家评审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评议
2025-11-06 07:10:00
为推进跨境法律服务,近日省司法厅发布香港、澳门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在山西省开展合伙联营工作的相关规定,为我省企业和群众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
2025-11-06 07:11:00
近日,省人民医院与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康复医学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省人民医院揭牌,标志着双方在体医融合领域的战略合作迈入新阶段
2025-11-06 07:11:00
11月2日清晨8时,57岁的刘建国轻轻叩响杏花岭区独居老人李奶奶的家门。作为“窗帘行动”的志愿者,他每天的到访已成为建设北路北社区老人最安心的守望
2025-11-06 07:11:00
红叶季 “警”相随 太原公安多维守护景区安全
图为民警在龙山景区开展巡逻防控。金秋时节,太原龙山、崛围山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往登高赏秋,人们或漫步林间
2025-11-06 07:11:0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近日,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
2025-11-06 07:11:00
11月3日,市妇联携手市女企业家协会,走进定点帮扶村阳曲县六固村开展“消费帮扶 金秋行动”活动,帮助村民拓宽农产品销路
2025-11-06 07:11:00
最美“助攻”!南京高校志愿者为“苏超”热血守护
晓庄学院学子进行花球啦啦操彩排。 学校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姜静 通讯员孙兴盛实习生黄佳琪11月1日晚,随着“苏超”冠军的诞生
2025-11-06 07:46:00
南报网讯(记者陈燕飞通讯员宣萱)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下,宣城市锚定与南京的联动发展,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逐步织就两地“无缝对接”的通勤图景
2025-11-06 0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