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安徽60多年前为啥连办三届农具展?八旬老人回忆当年盛况 文史专家解读原因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9-24 20:15:00 来源: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讯 今年9月23日,秋分时节,迎来一年一度的盛事——中国农民丰收节。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9月23日在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横岗社区举办。殊不知,从1958年到1960年,安徽曾举办过三届农具改革展览会,而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经视察过……就此,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进行了采访。

安徽60多年前为啥连办三届农具展?八旬老人回忆当年盛况 文史专家解读原因

当年安徽省第三届农具改革展览会场地如今已是工地,王从芳带记者等人到现场查看。

回忆:当年很多人来看,挤都挤不上

“一般人不知道,是60多年前的事了,除了我,经历过的人也越来越少了。”8月31日下午,家住合肥四里河街道四河社区的87岁老人沈永芝说。

1960年春,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在合肥视察时,参观了位于现合肥市庐阳区四里河街道辖区的安徽省第三届农具改革展览会。作为当年历史的见证人,沈永芝老人向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回忆,那场农具展很早就开始准备,农具展的展览场地就位于原四河村梁郢村民组,农具展的场地有约5亩地;当时,沈永芝家就在展览馆的旁边,“农机展览场地与我家隔着一个塘,农具都架了起来,放在塘边。”沈永芝回忆,当年的四河村是老四里河的中心地点,“双岗距离我们这里四华里。”

安徽60多年前为啥连办三届农具展?八旬老人回忆当年盛况 文史专家解读原因

安徽省第三届农具改革展览会上插秧机演示。(戴健供图)

回忆起当年邓小平来村里看农具展的盛况,沈永芝说很多人都来看,挤都挤不上,“只说大领导来了,大领导来了,车子都开不进来,车子是沿着老农科南路那边开进来参观,一群人都拥进来看。”当时,大家并不知道是哪个大领导来参观农具展,之后才晓得是邓小平来参观的。沈永芝回忆:农具展览结束后,过了大概一年时间,展览的农具被拉到附近的农校仓库保存。

合肥市庐阳区四里河街道四河社区党委书记刘虎介绍,1960年的这次农具展的具体位置,位于如今的四里河路高架下口,靠近四里河路东边,如今是一处在建工地。居住在庐阳区四里河畔A区的居民代表王从芳今年73岁,是原先四河村梁郢村民组人。王从芳介绍:“除了沈永芝,梁郢村民组居民阮永芳、阮真友、万友方等人也都是当年邓小平参观新型农具展的见证人!”

安徽60多年前为啥连办三届农具展?八旬老人回忆当年盛况 文史专家解读原因

王从芳介绍当年农具展场地的位置。

讲述:安徽曾举办三届农具展,注定载入历史

沈永芝讲述的这次农具展是什么情况?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呢?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戴健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1958年3月,在安徽省博物馆举办了安徽省第一届农具改革展览会。由于安徽省博物馆场地不适合现场农具演示,1958年7月13日,安徽省第二届农具改革展览会在合肥市西郊开幕,安徽省第二届农具改革展览会举办期间,恰逢毛泽东主席来安徽视察,9月18日傍晚,毛主席在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的陪同下,参观了安徽省第二届农具改革展览会。

1960年1月19日,安徽省第三届农具改革展览会在合肥四里河举办。恰巧一个月后,邓小平、彭真等视察安徽合肥,他们在视察期间参观了这届省农具改革展览会。“沈永芝老人讲述的是安徽省第三届农具改革展览会的盛况,之所以连续举办三届,是合作化高潮和人民公社成立后,组织起来的农民迫切需要改革农具,提高生产力。”戴健说。

安徽60多年前为啥连办三届农具展?八旬老人回忆当年盛况 文史专家解读原因

87岁的沈永芝(左)和73岁的王从芳。

此外戴健认为,安徽是农业大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得田地的农民迫切希望组织起来,革新农具,生产更多的粮食。在合作化高潮和人民公社成立后,安徽的农具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所以连续举办了三届农具改革展览会,并且选送部分农具晋京参展。农具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使得农技人员有了观摩和相互借鉴的机会。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亲临视察,是对安徽省农具改革的鼓舞和肯定,注定载入历史。

大皖新闻记者 许佳 摄影报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5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太宗前往南郊祭天的场景,展现了皇家最高规格的仪仗盛况。整个仪仗队浩浩荡荡,以玉辂为核心,前后对称排列着十二个仪仗方阵。大家一定要来亲眼看一看。”除了南宋《卤簿玉辂图》,现场
2025-01-24 09:05:00
三维结构解读厦门文史 本土作家萧春雷《厦门纪略》出版
...日报记者 许舒昕)厦门作家萧春雷新近出版了一部厦门文史专著《厦门纪略》,该书系厦门社科丛书之一。作者身处厦门,实地考察,撰述130余篇文章,将这座岛城放置于空间(地理)、时间
2024-04-14 08:02: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特聘专家,历史学博士、研究员翁飞,其表示,“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以及“乾隆、光
2025-11-07 19:54:00
兖州区政协文史委志愿服务助力端信文博大讲堂“活”起来
...活动以家谱为纽带,串联家风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通过专家解读、市民互动、印章打卡体验等形式,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沉浸式文化盛宴。“家谱与传统文化传承”专题讲座暨“我家传家宝”分享会
2025-05-20 09:28:00
...商周之际:朝歌的时代》《淇水三千年》《解读朝歌》等文史专著的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燕昭安,详解“朝歌”读音及由来。(记者 李超庆)
2023-08-14 18:57:00
“老底子”焕发“新活力”
...历史文化之根翻开《太仓“老底子”》丛书中的《太仓老农具》一书,一张张老照片仿佛让人回到了农耕时代,看到了老太仓人劳作生活的动人场景。而这些农具的照片都是该书的作者王雪昌挨个去
2023-08-17 00:27:00
...走进文物遗产,遇见杭州宝藏”为主题,通过社区参与、专家解读、现场寻访等形式,让文遗爱好者亲临文物现场,使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领略文物的独特魅力。“这一系列活动犹如一串璀璨的明
2024-11-07 07:42:00
石楠谢思球季宇领衔 “皖人说皖事”绘皖地风华
大皖新闻讯 安徽省作协原副主席石楠日前携传记文学作品《画魂:潘玉良传》在安庆新华书店劝业场店举办新书分享会;7月13日,枞阳县文联主席、作家谢思球在安徽图书城与读者分享《程长庚
2025-07-15 17:20:00
东西问·中国石窟丨程耀东:须弥山石窟如何见证丝路古道上的多民族融合?
...手舞足蹈的伎乐飞天,披巾飘动,显示了北朝音乐艺术的盛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须弥山石窟最具代表性的第51窟内造像精美宏大,在国内各石窟中绝无仅有。因此,国内所有佛造像衡量是否为
2024-08-25 21:5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校馆弦歌|吉林体育学院冰雪文化研究中心:为冰雪文化高质量发展赋能
吉林体育学院冰雪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是全国首家专项冰雪文化科研阵地。成立仅一年便斩获“吉林冰雪文化研究基地”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双重认证
2025-11-13 22:28:00
数据会说话|吉林的冬天,又要“热”起来了
盼望着,盼望着,新雪季的脚步近了,吉林的冬天正蓄势“燃”动!11月22日,吉林省新雪季开板大会,将在吉林市松花湖度假区启动
2025-11-13 22:28:00
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网约车管理模式数智化再升级
长春机场停车场在“三专三区”分流运行管理模式的成功实践基础上,长春机场携手网约车运营平台,深度融合数字化、智能化科技手段
2025-11-13 22:28:00
中国网11月13日讯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河北省廊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海川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河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责任编辑:吴疆】
2025-11-13 22:30:00
网友留言板丨有网友建议长春地铁报站增设地标提示 官方回应:计划对需求大站点持续优化
近日,有网友在中国吉林网《网友留言板》栏目留言,表示希望长春地铁能优化语音报站内容,增设周边重要地标提示。该网友表示,长春地铁不仅是城市交通的动脉
2025-11-13 23:00:00
开栏语:山,是世界的脊梁,也是连接彼此的纽带。11月11日,2025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中国贵州隆重开幕,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这片多彩的喀斯特王国
2025-11-13 13:35:00
在武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关键时期,“坚定在表扬声中干工作的志气”是当前提振干部 “四气”、升腾发展气场的重要指引
2025-11-13 13:45:00
记者走基层|移动博物馆 别样大课堂
近日,河北博物院工作人员赴邢台市临城县第二中学开展校园文化服务活动。图为活动现场。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大家还记得《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七色宝莲吗
2025-11-13 07:55:00
画里有话|医保卡不能成了购物卡
图、文/曹 一用于就医购药的医保卡,却成了购买其他物品的购物卡。部分药店与生产企业合谋,将牙刷、面膜、防晒冰袖等普通日用品包装成“牙科用毛刷”“医用敷料”“医用隔离垫”等医疗器械
2025-11-13 07:56:00
百姓看日报|这个“双百”,给世界打个样!
总监制:曹阳葵监制:刘成群统筹:王博 赵丽肖文案:李晓宁手绘:石璇出镜:王伟宏编导:高原雪摄像/剪辑:戎晓杰
2025-11-13 07:57:00
“十四五”以来,我省交通运输服务质效大幅提升“六纵六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建成河北日报讯(记者曹智)11月1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第九场新闻发布会
2025-11-13 07:57:00
情绪价值,拉高文旅热度的流量密码
你向往怎样的旅行?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游客中,将“情感体验”列为出游首要目的的比例为68%,远超“景观观赏”的23%
2025-11-13 07:57:00
“十四五”江西商务发展成绩亮眼
你是否注意到收发快递更快了?便利店离家门口更近了?能买到的进口商品种类更丰富了?其实,你的“购物车”装着江西商务的“十四五”成绩单
2025-11-13 06:45: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如何让居家上门服务更规范?11月11日,由省商务厅主办的江西家政消费扩容升级系列活动在南昌举行
2025-11-13 06:45:00
本报讯(罗玉珍、全媒体记者谢凌瑾)“永修县距离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以下简称海昏侯博物馆)只有十多公里,建议开通城际公交
2025-11-13 06: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