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考古的故事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7-31 06:06:00 来源:四川日报

7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参观“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等展陈,了解三星堆遗址发掘历程和古蜀文明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对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落成使用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考古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考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和高度的文化自信,溯源历史、寻脉中华,关心推动考古事业向前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引前进方向。

“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

新石器时代“7000岁”的陶人面像、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商代象牙杯、周代铜牺尊……

2023年6月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历史研究院内的中国考古博物馆调研,仔细询问最新考古发掘成果。

随后,一场聚焦“文化传承发展”的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以“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凝练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阐明“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发出了振奋人心的号召——

“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传承发展,同考古事业息息相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对三年前的一幕记忆犹新。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

陈星灿向总书记介绍我国考古事业发展情况。

“我当年也是准备学考古的,后来没有学成。”听完陈星灿的介绍,总书记亲切地说,“考古是花钱的行当,过去没有钱,现在应该加大投入,把考古工作做好。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很重要,要继续深入做下去。”

6天之后,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以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作为讲解人的陈星灿,又有机会现场聆听总书记的深邃思考——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

在习近平总书记眼中,考古“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

在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文物工作者们至今仍对“四个一”的故事津津乐道。

1991年3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确定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当年福州市要办好7件实事。由这7件实事衍生出“四个一”——一个局、一个队、一颗印、一百万元。

在全国率先成立市级文物管理局,建立考古队,要求城建项目立项需加盖市文管会印章,决定市财政每年拨款一百万元作为文物修缮经费并逐年增加,而当时福州全市经济总量仅为百亿元……

“四个一”的效应惠泽长远。1991年6月成立的福州市考古队,30多年来在多个考古领域作出贡献,特别是在水下考古领域。从西沙水下考古,到“南海一号”沉船遗址、平潭“碗礁一号”沉船遗址等水下考古调查发掘现场,都留下他们的身影。

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华大地锦绣河山,滋养了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并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长期从事古遗传学研究的“80后”女科学家付巧妹,难忘习近平总书记对自己的鼓励与启发。

那是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付巧妹是发言者之一。

“我的工作是围绕人类古基因组学,从事演化遗传的研究,也就是通过古DNA探究‘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从哪里来,你们搞明白了吗?”习近平总书记问。

付巧妹答道:“在努力搞明白!”

考古看似冷门,其重要性却不言而喻。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安排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题目,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致信祝贺,在地方考察时关切询问考古工作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河南安阳西北郊,洹河蜿蜒、穿城而过。90多年来,一代代考古工作者在这里探寻历史,钩深致远,一锹一铲层层揭开殷墟的“真容”。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阳,考察他向往已久的殷墟遗址。

观摩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在车马坑展厅察看商代畜力车实物标本和道路遗迹……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从真正能证明我们的久远历史中来,考古事业居功至伟。文物考古工作要重视、要加强。”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考古事业的期许,更是新时代考古工作者奋斗的方向——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提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志的“中国方案”;空间探测技术、碳十四测年、古DNA分析、同位素分析等技术应用更加广泛;8000多项基本建设考古发掘项目抢救保护大批珍贵文物;水下考古揭开千米深蓝之下古代沉船的神秘面纱……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下,中国考古事业迎来“黄金时代”。

“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

炎炎夏日,良渚古城遗址,潺潺流水、呦呦鹿鸣。

新世纪之初,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彼时的良渚,遗址区分布着30余家石矿,噪音大、粉尘浓。考古学家痛心疾首地批评“炮声隆隆如战场”。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良渚遗址调研。在良渚博物馆的一个小会议室里,习近平看了良渚文化保护纪录片,听了情况汇报。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习近平的话斩钉截铁。

从此,青山还绿,遗址重生。

2016年,四位考古学家致信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促成良渚遗址早日“申遗”。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强古代遗址的有效保护,有重点地进行系统考古发掘,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

3年后,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陈星灿回忆说,在2020年9月22日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起那段往事:“对良渚的保护是舍了本的,在这个地方不能再搞建设了。”

溯源历史,才能更好开启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

悠久的文明传承,绝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遍布华夏大地的一处处考古遗迹,蕴含沟通历史与未来的密码,也留下统筹经济发展与文脉赓续的深刻启迪。

“要制定‘先考古、后出让’的制度设计和配套政策,对可能存在历史文化遗存的土地,在依法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不得使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福建三明,拥有“南方周口店”之称的万寿岩遗址,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

这里记载了18.5万年前古人类繁衍生息的悠悠岁月,更铭刻下时任福建省代省长习近平抢救遗址的感人故事。

由于万寿岩蕴藏丰富的石灰岩资源,当地一家钢铁厂从上世纪70年代就在山体上采矿。1999年12月底,福建省文化厅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保护有关情况的紧急汇报”。

2000年1月1日,习近平同志迅速作出批示: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我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要发现,也是国内罕见的重要史前遗存,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

批示强调,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在习近平同志关心下,钢铁厂立即停止了在万寿岩的采矿爆破,福建省文化部门展开对遗址区域进一步的发掘、考证和保护工作。

2019年,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导览手册上的这段话,道明了遗址保护的初心:“恢复生态,保护文物,延续文脉……使碧水、青山、溶洞、森林、田园、古文化融会贯通”。

对于考古遗址的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既有大处着眼的深谋远虑,也有体察入微的悉心关怀。

杭州城南的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里,一条距今已有约8000年历史的独木舟静静“停泊”在遗址厅。2005年4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这里调研。

现场有摄影记者为了寻找最好的拍摄角度,跨进了遗址保护区。见此情景,习近平同志停下脚步,和善地请记者离开保护区,并提醒道:“拍照是小事,文物保护是大事,大家都出去吧。”

在场的人们深受教育。一位记者说:“后来我每次到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都记得要放轻脚步。”

脚步之“轻”,折射的是文物保护分量之“重”。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他一边认真观看、听取介绍,一边同专家交流讨论。

在珍贵馆藏文物展台,习近平总书记提醒忙着拍摄的记者们“小心别碰到”。话语亲切,饱含深意,让大家为之感动。

2021年,一篇题为《关于当前我国考古工作面临的编制与从业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的文章,引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注意。

文章说:“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野外考古工作的工作量将成倍增加,对于田野一线的考古工作人员,必定将会有更大的需求。”

看到文章后,习近平总书记迅速作出重要指示,推动解决相关问题。

对于考古人才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指出“要积极培养壮大考古队伍,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2012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调研高校党建工作时,特地看望了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学生,勉励他们学好专业,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祖国建设多作贡献。

第二年的五四青年节前夕,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近一年来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深情地说:“得知你们近一年来不仅校园学习取得新的进步,而且在野外考古实习中很有收获,甚为欣慰。”

从文物考古学科专业和培养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到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实施,再到《考古探掘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下,我国考古人才培养机制更加健全。越来越多的考古工作者忙碌在田野之间,在对古老文明上下求索中,探知中华文明的根脉。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古都西安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赠送中亚国家元首的礼品中,有一件“何尊”。其铭文中“宅兹中国”,留下“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

文物会说话。透过“宅兹中国”,人们不断理解“何以中国”。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协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对文化自信的深邃思考:“我们现在是距离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最近的一个时代。我们自信起来了。人们怎么想问题,都跟五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基因血脉有关。自己的宝贝还得自己识宝,自己不要轻慢了。”

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记述着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的一段往事。

一次,习近平同志到龙泉调研,当地汇报龙泉窑枫洞岩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但现有博物馆无法容纳出土文物。习近平同志当场表示,龙泉青瓷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有必要建一个青瓷博物馆。

他还特别叮嘱,新馆不一定规模很大,但一定要有个性和特色。

很快,省财政部门落实了补助资金,博物馆建设项目随之启动。

龙泉人说,在龙泉这样一个当时的山区穷县,如果没有习近平同志的关心,绝不可能建成这座博物馆。

始终怀着这份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指引考古事业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2017年4月19日,在广西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海市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

细细察看合浦汉墓出土的我国古代青铜器、陶器和域外陶器、琥珀、琉璃,习近平总书记有感而发:“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

“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习近平总书记意味深长地说。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考古还是推动国际人文合作的重要方式。

“你从哪儿来?”

“一定要把文物保护好。”

2016年6月22日,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在繁忙的国事访问行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抽出时间在下榻酒店会见了在乌开展文物保护和考古合作的中方文物考古工作者,亲切询问每个人的姓名和在乌开展项目的内容,让大家激动不已、备感振奋。

在秘鲁国家考古人类学历史博物馆,指着秦朝兵马俑自豪介绍:“这件文物来自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陕西。也是我的老家。”

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以法门寺出土琉璃器为例,说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在湖北省博物馆,同外方领导人共同聆听曾侯乙编钟的悦耳之音。

……

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亲自担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让中华瑰宝名扬天下,用中国故事感动世界。

如今,我国有32家机构赴外开展36项联合考古项目,同40余家国外科研院所、博物馆等建立了良好关系。联合考古涵盖了人类起源、世界古代文明、丝绸之路考古研究等前沿课题,同步推动人才培训、文化交流取得显著成果。

“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习近平总书记生动的话语为新时代考古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行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考古,这门观往以知来的大学问,必将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不竭力量。

新华社记者 林晖 施雨岑 王鹏 徐壮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31 08: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代文明。”在砥砺奋进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关键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我市文博工作者
2023-06-10 09:21:00
近镜头·习近平的文化足迹|“期待着更长的中华文明的发现发掘”
...座土丘,静静守望数千年前的古蜀文明。2023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对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落成使用表示热烈祝贺。“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考古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2025-06-23 20:27:00
...千年文明史的实证、世界文明的瑰宝。良渚,也始终牵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两次亲赴现场调研、多次就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良渚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发展中华文明的高度
2024-05-13 15:33:00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 题: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激扬广大干部群众奋进力量新华社记者7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
2023-07-30 16:22:00
...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高度重视,展现了强烈的文明担当、深沉的文化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24-06-26 06:11:00
...果,感受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和源远流长。7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参观“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等展陈,了解三星堆遗址发掘历程和古蜀文明成
2023-07-30 06:33:00
天天学习|守护文化根脉的赤子之心·良渚遗韵
...民族的根和魂。”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所思所行。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特别策划《守护文化根脉的赤子之心》系列稿件,与您一起感受总书记传承中华文明、守
2023-07-23 12:59:00
□马超林习近平总书记去年7月在四川视察时提出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而在此之前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
2024-08-05 06:2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习近平总
2023-02-20 05:28: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于无声处守安 记奋战在一线的压力管道检验人
鲁网10月27日讯(记者 魏萱)在城市的地下脉络、在工厂的钢铁丛林、在跨越山河的能源动脉中,有一条看不见的战线。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
2025-10-27 17:36:00
鲁网10月27日讯近日,银山镇“明德讲堂”中华传统美德宣讲活动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热闹开讲,30余名居民代表、志愿者及青少年齐聚一堂
2025-10-27 17:37:00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学子胡凤羽在第二届苏鲁豫皖演武大会上两个项目再夺一等奖
鲁网10月27日讯10月25日,第二届苏鲁豫皖演武大会在宋江武校开幕,泰山护理职业学院2024级护理专本贯通班学生胡凤羽在陈式太极拳
2025-10-27 17:38:00
中新经纬10月27日电 “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号27日消息,原晋煤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兼山西蓝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
2025-10-27 17:39:00
暴雨突袭下的氯气管线保卫战 牟平工作站全力攻坚万华氯碱热电大修检验任务
鲁网10月27日讯(记者 魏萱)八月的天,恰似孩儿的脸,骤雨疾晴。一场不期而至的雷暴天气,为万华氯碱热电公司紧张的大修工作按下了“困难模式”启动键
2025-10-27 17:39:00
“登高望远·寿比泰山”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文化活动即将启幕
鲁网10月27日讯10月27日,泰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登高望远·寿比泰山”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文化活动新闻发布会
2025-10-27 17:39:00
东营市垦利区胜坨司法所:送法进集市 禁毒宣传“接地气”
鲁网10月27日讯为筑牢基层禁毒防线,提升群众识毒、防毒、拒毒能力,2025年10月27日,东营市垦利区胜坨司法所利用集市人流集中的有利时机
2025-10-27 17:40:00
潍坊市2025年“敬老月”活动启动 潍坊市养老服务协会同时成立
鲁网10月27日讯(记者 王玉龙)10月27日上午,潍坊市2025年“敬老月”活动启动仪式暨潍坊市养老服务协会成立大会在潍坊富华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2025-10-27 17:40:00
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青春力量——东营市胜利第一初级中学开展党建带团建活动
鲁网10月27日讯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提升党员代表和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东营市胜利第一初级中学赴杨庙社区开展了一次丰富多彩的党建带团建活动
2025-10-27 17:40:00
智源小学在山东省第十届小学校长大会上作经验交流
鲁网10月27日讯泰山脚下育桃李,数字赋能谱新篇。10月22日至25日,由山东省教育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山东省第十届小学校长大会在东营举行
2025-10-27 17:40:00
家校携手同行 共育智慧成长——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举办“爱的智慧”家长开放日活动
鲁网10月27日讯为进一步凝聚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全面展示学校在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成果
2025-10-27 17:41:00
东营市东营区第二实验幼儿园邹城路分园开展中班组家长开放日暨亲子趣运会活动
鲁网10月27日讯2025年10月23日,东营市东营区第二实验幼儿园邹城路分园中班组举办了家长开放日暨亲子趣运会活动。活动开场以怀旧歌谣营造温馨氛围
2025-10-27 17:42:00
东营市垦利区组织开展青少年法治研学活动
鲁网10月27日讯为深入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筑牢校园安全防线,10月24日,东营市垦利区司法局、区实验中学组织六年级学生130人走进区植物园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2025-10-27 17:43:00
上饶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服务变革,在“贷款不见面办理”、档案数字化管理、数据质量提升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2025-10-27 17:44:00
有些守护不必豪言壮语,却能在岁月流转中沉淀为最可靠的承诺;有些价值无需数字标榜,却能在风险来临时成为家庭最坚实的依靠。保险
2025-10-27 17: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