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本报记者 陈婉婉
6月7日上午高考语文科目结束后,安徽日报记者第一时间约请到两名优秀高中语文教师,请她们从一线教师视角,谈一谈对今年高考作文题目的看法。
合肥一六八中学语文学科主任黄艳艳表示,从试题形式上来看,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大部分都是对文章体裁不设限的。全国甲卷、新课标I卷、新课标II卷、天津卷等都是以“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为切入点,与以往一些作文题要求写演讲稿、读书感悟等文体相比,今年试题的要求更加宽泛,只要和材料有关联就可以谈,也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度。
安徽省考生做的是新课标I卷,探究了个人如何与日新月异的世界之间的关系,探究了飞速发展的高科技、人工智能是否解决了更多问题。而新课标II卷,讲地球上生活的个体和月球的关系也是一种个人与外界、人与自然相处的问题。天津卷,是怎么定义自我的问题,是比较侧重个人与自身的问题,如何认识自己。黄艳艳表示,用这三个维度可以涵盖很多作文题。学生成长过程也是不断认知自我、外界的过程,这几道题非常有关联,且与2023年高考有延续性。这几道作文题给我们的启示包括在备考中要联系个人,关注怎么处理自身和外界的关系,注重考生对于自我成长的教育问题。这也提醒了广大考生,要胸怀天下,不能只读圣贤书,不关注外界。
“今年高考作文题,再次提醒我们要重视思辨性。”黄艳艳说。高考通过这些题目引导学生看问题不能单一化、绝对化、一刀切,在思维形式上也是对学生非常好的引导。
铜陵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单凌表示,今年安徽高考语文科目使用的新课标I卷,作文题目非常凝练,将材料浓缩成了两句话,这更便于学生抓关键找重点。同时,留给考生的思考空间也更大,更考验考生的临场思辨能力。
单凌分析说,材料的第一句话阐述了一个社会现象,就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第二句话也是引发考生思考的关键句,“我们的问题会不会越来越少?”将“问题”这个关键词呈现给考生。考生只要扣紧材料的这两句话,以科技便利发展的今天为背景,思考“问题”的产生、意义与解决,就能够扣紧立意。
“首先要明确不管科技如何发达,随着生活的前进,问题是会不停产生的。其次,要正视这些问题,愿意思考且敢于提出问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说明我们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勇敢的探究精神。”单凌说。她表示,最后解决问题是重点,不能完全依赖于互联网的答案,而是要思考——基于自己的情况提出独立见解,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答案。
总的来说,单凌认为这次安徽高考作文题中两个凝练的关键词“答案”和“问题”,将多方面进行了串联,既紧密地联系当下这个科技发达的社会背景,又引导着考生通过这个问题思考如何更好适应社会,如何创造更积极有价值的人生,可以说是既有时代感又非常务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8 09:45:2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