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为了提升品牌的辨识度,又或者为了缩减设计与制造的成本,“家族式设计”已然成为汽车市场的第一宣传口号。每个品牌将自己最独特的地方展现在不同车型上来突出各自的特点,这些其实都是非常值得推广与支持的。放眼近些年各路新势力为了营造科技感、时尚感打造了很多标新立异的设计风格其实也很值得传统车企去学习与借鉴,但是全部都去盲目“跟风”,咱们这些车企是不是真的应该“三思而后行”呢?
首先说一下外观设计方面,近一年的试车过程中,所有车型最常见的外观设计之一“贯穿式”行车灯。某新势力首次推出带有贯穿式前后尾灯车型后,各路车企纷纷开始效仿,各种贯穿式灯组设计一一出现于各种车型的车头车尾,在长安推出UNI系列无边框式中网设计车型之后,各路国内车企更是蜂拥而至,一夜之间,仿佛各种新车型都长着一张及其“神似”的前脸,无边框设计前中网搭配分体式前灯,最后配合一条“眯眯眼”的行车灯,一款新车就这样诞生。究竟是为了追求更强的科技感迎合当下的审美潮流,还是这些设计师们真的懒得去动脑呢?
其次再说说个人感触最深的两点看着漂亮、用着尴尬、用久了就想吐槽的车内设计。
第一点,全景天幕。不知道有没有车主跟我一样,在实际体验全景天幕的车型后恨得牙根痒痒呢?首先全景天幕相较天窗无法开启,老烟民无法打开天窗来排烟倒是小事,在我看来没有通风换气的功能,脑袋上这块玻璃与钢板差别何在?更何况安全上还大打折扣。其次就是车内温度,当然现在各个厂家在高配车型上提供变色天幕,也都会标明紫外线的防护等级,但实际上太阳光的热传播并不通过紫外线,据某厂家有效数据,其变色天幕对于温度阻隔最高仅有3℃,想想作为北方城市夏季阳光直射温度40℃左右,车内温度可想而知。由于全景天幕的加持,电动遮阳帘这样的配置更是无处安放,想要夏天不“晒脸”,加装手动拆卸遮阳帘这样毫无科技感的操作成为了车主的标配,难道这真的不是科技反被科技误吗?
第二点,取消物理按键。从传统诺基亚代表的手机到现在智能手机,取消物理按键对我个人来说并不反感,毕竟时代与科技在进步。但是现在更多车企在标榜自己的智能化取消启动按键、后视镜按键、甚至座椅调节和空调出风口位置按键真的是让我想不明白。首先便捷性真的很差,原本仅需拨动拨杆或按键的简单操作必须通过屏幕来进行调节,多层菜单选择也基本上没有了盲操的可能,原本一两下的调节操作变成了繁琐的设置。其次很多智能车型取消启动按键后,驾驶员离座整车断电,尤其是夏冬两季,如果车内还有其他成员的情况下,我相信一定是崩溃的存在。如果抛开座椅、后视镜这种驾驶前的操作,空调区域的操作更多是在驾驶过程中,想象一下驾驶途中调节空调温度或者出风位置还要多重对车机进行操作,尤其对于新手来说势必影响驾驶的安全呢?
总结:国内汽车工业的起步势必少不了学习与模仿,但是放在当下,我们国内的汽车工业技术远远不仅于此。比如比亚迪坚持的汉字按键、汉字车标都是特别值得我们去支持与学习的。坚持、创新、以消费者角度去思考,而不是一味为了“跟风”去设计。在你们心理还有哪些没必要的设计?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8 22:29: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