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
轨道交通装备市场持续降温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变“轨”突围的青岛路径
“空轨”列车。中车四方股份供图
焊接“复兴号”动车组车体。中车四方股份供图
“复兴号”动车组生产现场。中车四方股份供图
威奥股份推出的消费级微高压氧舱。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志强 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忧 李欣忆 宁宁
产业名片
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集群
青岛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具有百年发展历史,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摇篮”和技术发源地,已初步形成整体竞争力强、产业规模大、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一定优势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体系。目前,青岛市拥有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00余家,培育了15个国字号技术研发平台。青岛确立了目标:到2025年轨道交通全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000亿元,到2035年突破5000亿元。
成链记
黄海之滨,山丘绵延。中国高铁从这里驶出,攀上一座座“山峰”:中国首列时速20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30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复兴号”动车组、首列出口国外高速动车组,均诞生于此。
2008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不到700公里;2023年,这个数字达到4.5万公里,可绕赤道一圈还多。在山东青岛,轨道交通装备集群伴随中国高铁一路发展壮大,占地近2000亩的现代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基地,高峰期每年交付动车组超过200组。
四川日报全媒体“寻链——新质生产力十城演义”采访组近日来到青岛,却听到不少企业反映“吃不饱”——
从新增动车组数量看,2023年全国总量为233列,而2015年峰值时是479列;从新增高铁里程看,2023年全国数据为2776公里,而2019年峰值时达到5474公里。新线减少导致轨道交通装备市场降温,原先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的生产基地,如今安静了不少。
面对发展瓶颈,青岛如何变“轨”突围?
A
链主企业的突围
在高铁建设高潮期布下“闲棋”,发展中低运量轨道交通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中车集团的龙头企业,中国高速列车、城际市域、城轨车辆的核心研制基地,也是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集群当之无愧的链主企业。
“CRH380AL,跑到过486.1公里/小时,创下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CR400AF,时速350公里/小时,让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在中车四方股份,技术中心总体主任设计师汪科成带领采访组参观展厅,快步走过一排动车组模型。曾参与多个重点型号列车研制的他,见证了一个个“中国速度”的诞生。
在一组新型城轨列车模型前,汪科成放慢脚步。“这是我国首列商用悬挂式单轨列车,被称作‘空中列车’,它属于一种新兴的中低运量交通工具。”汪科成说,这样的中低运量交通装备,正在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近些年,地铁等大运量轨道交通项目审批门槛提升,发展中低运量轨道交通成为不少城市的选择。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既能在一二线城市作为补充,也能在三四线城市担当主力,且建设周期短、建设成本低,审批门槛不高,发展前景可观。
2016年,中车四方股份组建研发团队,开始研制悬挂式单轨列车,即“空轨”列车。瞄准这个新的产品平台,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并延伸应用大量高铁、城轨的成熟技术。第二年,这个团队便拿出了首型列车,投入试运行。
在高铁建设高潮时期下出的这步“闲棋”,如今回头看意义非凡。2023年9月,武汉光谷空轨旅游线开通,“空轨”列车首次实现商用。有了这次成功案例,主动上门考察的客户络绎不绝,多个项目已进入实质性洽谈阶段。
近些年,中车四方股份在城际市域、城轨车辆等领域频频发力,打造高速动车组、城际市域动车组、地铁车辆、现代有轨电车、单轨车辆、高档客车、内燃动车组和高速磁浮8大产品平台,实现时速60至60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全覆盖。现在,中车四方股份不仅是国内高速动车组在线运营数量最多的企业,而且从这里驶出的城际市域动车组覆盖国内4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城轨车辆奔驰在近百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上。
B
配套企业的突围
进军消费市场多元化发展,看似跨界其实是“技术溢出”
产业链的配套企业又如何突围?采访组来到青岛威奥轨道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7年,为高速列车及城轨、地铁车辆提供模块化产品与零部件。
作为高铁零部件核心供应商,威奥股份与中国中车等列车制造商深度绑定,威奥股份副总经理赵法森特别展示了CR400BF列车司机室的遮阳帘,为了在弧形玻璃上贴合精准、开闭顺畅,公司尝试了上百种材料和结构才研制成功,成为唯一的供应商。
正因为这样的深度绑定,大环境的影响很快传导至威奥股份,导致订单减少、业绩下滑。在继续精耕主业之外,他们开始尝试多元化发展,进军消费级微高压氧舱市场。2022年初,威奥股份推出轻量化、模块化、智能化的“富氧健康舱”系列产品,并在全国多地布局线下体验中心和服务网点,逐渐打开了市场。
“看似跨界,实际上是典型的技术溢出。”赵法森说,早在配套研发高原专用列车等轨道交通装备的时候,公司就已掌握制氧、加压、换气等相关技术,这些成熟的技术稍加转化,就成了另一个拳头产品。
类似的例子还有山东鑫隆晟轨道交通有限公司。采访组在该公司走访时注意到,车间内除了生产动车座椅外,还同时生产滑冰使用的冰刀磨刀器。公司负责人坦言,两者关联性不高,但生产动车座椅的精密制造能力,是导入冰刀磨刀器生产项目的关键。目前,冰刀磨刀器首批产品已经销往海外市场。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很长,从上游的装备设计、原材料,到中游的机械零配件、机电设备和整车制造,再到下游的运营维护等,许多环节都能够实现技术溢出,当地鼓励企业走多元化发展道路,不断拓宽业务范围,做强关联产业,横向拓展产业宽度。
不仅是配套企业,主机企业也在尝试多元化。业内人士介绍,风电被称作“立起来的高铁”,和高铁的主传动、电气总成等核心技术同源,是中国中车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近两年,风电业务已经成为其重要营收增长点之一。
C
应用场景的突围
列车自主运行系统首次落地应用,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产业链要实现真正突围,革命性技术创新将打开全新的市场空间。
青岛地铁6号线开通在即,正在空载试运行,青岛地铁集团设备管理部三级总监左旭涛带领采访组提前“尝鲜”——这是一辆名副其实的“空载”列车,一辆不设驾驶室、不用司机操控的地铁列车。左旭涛介绍,这是基于车车通信、信号车辆深度融合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首次落地应用,该系统由青岛地铁集团牵头成立的创新联合体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实现了列车控制系统的代际突破,在全球全行业领跑。
与以往依靠轨旁设备控制列车不同,TACS为列车配上了“最强大脑”和“千里眼”,通过列车与列车之间的直接“通话”,后方列车根据前方列车的状态信息自行判断、自主“奔跑”。这样的列车可靠性提升两个数量级,由99.99%提升至99.9996%;6号线折返效率提升17%,运营高峰期时每小时可以多上线6列车、多运送约8000名乘客。
新一代列车控制系统为何诞生在青岛?在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看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催生先进科研成果的摇篮。当地的轨道交通产业链,既有主机企业、配套企业,还有科研机构,更有提供示范应用场景的终端应用企业,强强联合的协同创新活力十足。
“轨道交通技术,都是试出来的。”作为TACS国家示范工程的技术总牵头方和系统集成方,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研发中心副主任高天表示,经过上千次测试,TACS从创新课题“变现”为飞驰的列车,中车四方所与青岛地铁集团、中车四方股份配合紧密,这是TACS研发成功并实现落地应用的关键。如今,中车四方所和青岛地铁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在示范应用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系统迭代,将来共同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不论是建新线还是改旧线,TACS都能无缝嵌入,市场前景广阔。”
记者观察
青岛如何拍“大链主剧”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忧
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领域,中国中车,是这条产业链上当之无愧的“大链主”。
官网信息显示,中国中车承继了中国北车、中国南车的全部业务和资产,是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现有46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员工17万余人。
我们在青岛走访,深入采访当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发展历程,仿佛看了部“大链主剧”。
一是智造有“龙头”。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被誉为新中国机车车辆的摇篮,2004年正式进入高速动车组领域,逐步成为中国高速列车核心研发、制造基地,城际市域、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骨干制造商和国家轨道交通装备产品重要出口基地,在高速动车组、城际市域动车组、城轨车辆的研发制造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二是创新有“源头”。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始建于1959年,是中国轨道交通关键系统技术和产品的重要提供者。2008年,因成功解决青藏铁路建设项目客车高原供氧以及电气设备安全问题,荣获国家科技界最高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如今,已经投入运行的“复兴号”“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和各类主型铁路机车、客车,均批量装用中车四方所生产的制动、钩缓、电气、电子、减振等产品。
近些年,中车与青岛的央地合作还在继续深化。
2016年9月,中车与青岛市共建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以高速列车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开展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协同,推动轨道交通行业持续创新,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等一大批具有开创性、引领性的科技创新成果诞生于此。
2022年6月,青岛市政府与中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新能源产业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同期,由中车四方所牵头重组成立的中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也在青岛揭牌,围绕制动这一列车关键核心技术,更多优质配套产业资源向青岛不断集聚。
如何锁定“大链主”,拍好这部“大链主剧”?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是关键因素,而本地市场的开发便是重要的支持方式。类似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这样的创新成果,就是在本地市场率先落地示范应用,借机打开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打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这张“王牌”,与“大链主”结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青岛作了示范。
这样的实践,也给我们带来启示——在四川,我们也拥有成都这样的超大规模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如何用这张“王牌”引进、培育更多优质企业,值得深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08: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