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民国时代麻砣是如何工作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18 15:2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民国时期的四川地区,一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老工具,它的名字就叫“麻砣”。据当地人说,麻砣是一件不可或缺的工具,往往缺少它,生产生活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民国时代麻砣是如何工作的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绳索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基本上都会出现绳索的身影,无论是建筑、运输、生活等等,都需要用到绳索进行捆扎,以此来完成各项任务。比如,我们在平时穿鞋的时候,往往都会使用鞋带将鞋子绑紧,在装卸货物的时候,往往也会使用绳索进行捆扎,保证货物的稳定性。当然,现代绳索的种类多种多样,质地也会因为使用方式的不同而各有不同,可谓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用。

民国时代麻砣是如何工作的

相比于现代社会,民国时期的生产力较低,制造业也极其不发达,民间百姓在使用绳索时,往往都会选择自制,这无疑也是小农社会中手工业发达的必然产物。在民国时期,百姓们使用最多的绳索究竟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正是我们熟知的麻绳。

在民国时期的四川,一直存在麻绳手工业的编织作坊,小小的编织作坊林立,不少贫苦百姓家的妇女也都以此为业,用以改善家庭生活。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四川搓麻绳的妇女们在搓麻绳的时候,往往都会用到一种较为特殊的工具,它便是“麻砣”。

民国时代麻砣是如何工作的

顾名思义,麻砣就是用以压住麻丝的石砣,其本身也存在木制和其他材质,不过从本质上来看,麻砣本身最重要的用途,还是其自身的重力,用以压住麻线细丝。麻砣呈厚厚的饼状,其下方为平滑状,上方有一处凹槽,因其做工本身较为粗糙,故此使用和保存也都较为方便。

民国时代麻砣是如何工作的

众所周知,麻绳的制作需要使用到麻线,而麻线的采集过程十分繁琐,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首先,人们会在田地里大量种植麻,待其成熟之后将其采割。制作麻绳的麻丝,其实是麻的茎,但是其本身十分紧致,如果贸然割取,势必耗时耗力。久而久之,人们便想出了一个较为省力的办法,就是将采割下来的麻全部泡在水里,使得麻皮从茎上彻底脱落,由此便可以对其大量采集。

民国时代麻砣是如何工作的

接下来的步骤,便是对其展开大规模的编织,也正是此时,麻砣便要正式登场了。首先,妇女们会将麻皮放置在地上,使用麻砣将其死死压住,保证麻丝的总体稳定,之后妇女们会使用特殊的工具,将本来连在一起的麻皮割成一根根细丝,继而将其搓成一缕缕细小的麻线。该道工序就需要保证麻砣的稳定性和重量适中,既不能太重压毁麻线,又不能太轻导致麻线不能绷直。

民国时代麻砣是如何工作的

更加有趣的是,麻砣除存在压麻线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因为在搓麻的时候,妇女们的手心需要较大的摩擦力,故此而言,她们的手心绝对不能出汗,否则会严重影响搓麻的效率。

不过,麻砣的另外一个功能便极大的解决了以上问题。在麻砣的上方,存在一个小小的凹陷部分,其内部添加有大量的草木灰,草木灰本身存在极强的吸附性,故此能够吸收手上的汗水。如果妇女们感到手上光滑,便需要从麻砣上方抓取一些草木灰进行揉搓,如此便能持续的进行搓麻,不会担心因为手滑而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民国时代麻砣是如何工作的

直到现代社会,麻绳的使用仍然相当普及,其本身质地结实耐用且价格低廉,一直深受民间百姓的喜爱。不过相比于一些专业的行业而言,从业者多会选择使用专业性较强的绳索,以此保证目标的顺利达成。当然,现代尼龙绳的出现,也极大程度上代替了麻绳,麻绳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从此走进博物馆之内,成为勤劳的重要象征,以及祖先睿智与聪明的代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8 16: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现在连麻绳都要进口?印度种黄麻世界第一,我国为何不种了?
...有见过,它曾经是人们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一种东西,比如麻绳、麻布口袋等等,就是由黄麻作为原材料制造出来的。我国曾经是黄麻的主要种植国,然而现如今却已经极少见到有农民种植,反而是我
2024-05-17 11:11:00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祖先严选”之一 如今差点变成了野草
...皮纤维拧成的。河姆渡遗址是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距今已经有7000年历史,由此可见中国人利用苎麻的历史有多悠久。另外,在浙江吴兴县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
2024-10-30 00:31:00
空地协同,锤炼新质战斗力(强军路上)
...有了“钢刀营”;因为传承“钢刀连”的精神,该旅在新时代强军之路上不断书写着新的篇章。2017年,这支空中突击旅正式组建,成为新时代人民陆军由平面作战向机动攻防、立体作战转变的
2024-03-17 06:05:00
深圳技工学校|深圳宝山技校拔河比赛火热开赛
...一场精彩的对决。 参赛队员们各个咬紧牙关,双手紧握麻绳,麻绳中间的红色标记在中线附近来回移动,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场边的啦啦队更不甘示弱,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环绕校园。
2025-03-03 17:58:00
槿麻、苎麻、苘麻:没有更难认 只有最难认!
...它们都以纤维用途著称。即便在当今合成纤维充斥市场的时代,麻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麻类植物种类繁多,构成一个较庞大的家族,包括大麻、槿麻、苎麻、蕉麻、菽麻、苘麻等。这些
2025-04-23 19:01:00
...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指导下,成立了“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联合制定了《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2017—2021)》。传承有了保驾护航,“说春”的习俗迎来了春天。也在这一年
2024-03-29 06:13:00
荷叶包卤菜酱菜 不走卤不走味
...半圆状”。卤菜、熟菜称过后切好放荷叶上,包好后再用麻线扎好。熟菜或酱菜若买上多份,店主用麻绳扎在重叠的荷叶包上,成为碧绿的“一串”,让顾客喜颠颠地拎着回家。
2023-06-08 01:05:00
闪耀青春|王铁映:吉林边境的平安守护者
...充分发动群众,打通边境管控的“最后一公里”。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他牵头组建了吉林省首支“义警工作站”,让社会化警务力量参与群防群治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义警工作站”模式被
2024-05-02 12:26:00
农具的情意
...中,最具有美学特征的,我觉得是具有柔美线条的团匾、麻丝。小时候,仰起头看到西厢房的墙壁上高高挂着大小不一的两个团匾,我一直不敢用力拿,怕大大的匾拿上来时一个松手会压住我幼小的
2023-05-05 06: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