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最大的盗窃案,竟然是在清朝的时候发现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1 16:59:00 来源:戏说三国

道光23年,一封检举揭发户部银库库丁偷漏国库银两的奏折,摆在了道光的案头。道光虽然治国能力平庸,在皇帝位上鲜有政绩,不过,他天生对银两感兴趣,以节俭闻名。经常穿着妃子们打过补丁的黄袍上朝,被称为“补丁皇帝”。

接到这道奏折后,道光敏锐地感到这应该不是一个个例,便下令彻查。这一查,居然查出了大清历史上最大的国库被盗案。

历史上最大的盗窃案,竟然是在清朝的时候发现的

(道光画像)

那么,这起案件是如何被发现的呢?在戒备森严的大清国库里,银两又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被偷出来的呢?

清朝银两的存放地主要有三处。

一处是宫里的内库,主要存放皇帝的私房钱,相当于皇帝的小金库。这里常年存放的银两不算太多,主要供皇帝在紧急事态下使用,一般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轻易动用的。

第二处是内务府银库,这里存放的银两就更少了,主要是用于支付皇帝的各种赏赐,所以还包括各种珍宝古董、玉器字画等。

第三处是户部银库,是全国财税收入的总库,包括各地缴纳的盐课、关税、杂赋等。因此,这里实际上就是清廷的国库。

照理说,国库是金融重地,肯定是戒备森严,有重兵把守的,各种防范制度也十分成熟有效。

清廷首先在库丁的选拔上就十分小心,他们对汉人不放心,凡是户部银库库丁,都是从满人中选拔的。一旦被选为库丁,都会享受丰厚的待遇,而且任期只有三年。

即便是满人库丁,清廷也对他们心存忌惮,生怕这些库丁经受不住白花花银两的诱惑,铤而走险监守自盗。

于是,朝廷又想出了一些绝招,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风霜雨雪,凡是进入国库中的库银郎中、司库、库丁等,都必须脱得赤条条的,浑身上下一丝不挂。

在完成银两入库工作后,还必须赤裸裸地上蹿下跳,张嘴大喊数声“出库”,再接受严密的全身检查,方获准穿衣回家。

历史上最大的盗窃案,竟然是在清朝的时候发现的

(清朝银库格局)

但即便这样,仍然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国库失窃案,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事儿要从一个名叫张诚保的库丁说起。

张诚保是道光年间一位户部银库里的库丁,负责每天全国各地税赋银两的称重和入库工作。他有一个哥哥名叫张亨智,想要花钱为其儿子捐个一官半职,结果张诚保利用职务之便,谎报银两袋数,瞒下了四袋银两准备偷运回家。

不料此举被库丁们发现,大伙一拥而上,抢夺了其中的一部分。张亨智将剩余银两带回家后,又被自家银号里的管事发现,吵嚷着向东家讨要好处。也许是张亨智太过抠门,也许是他刚被库丁们抢劫,心情郁闷。于是,张亨智一怒之下,拒绝了几位管事的要求。

几位管事恼羞成怒,一纸诉状将张亨智串通其弟偷漏国库银两之事,上告了官府。《清宣宗实录》记载:“道光二十三年,库吏分银不均,内自攻讦,其事不能复蔽,达于天庭……”几位管事没有想到,正是他们赌气似的告发,竟然揭开了清朝最大规模的亏空案。

道光随即派出刑部尚书惟勤对国库进行盘查,这是自嘉庆以来,第一次对国库账目进行彻查。这一查不打紧,竟将道光惊得目瞪口呆。

当惟勤带着官员查看银库每千两一袋的银袋时,有位官员无意间触碰了一下这些银袋,发觉有异,随即打开来看。发现所谓的千两银袋,竟然是用白布包裹的木头。细查开来后,官员们有了更惊人的发现,国库中的这些千两银袋绝大多数装的都是木头。

经过仔细盘查,惟勤发现,户部国库应该存有白银1200万两,实际只找到了290万两,亏空高达925万两。也就是说,道光的国库中,有925万两白银不翼而飞,相当于当时朝廷收入的四分之一。这让道光极为震怒,下令定郡王载铨负责查办。

经过缜密调查,载铨发现,900多万两白银的亏空并非一人所为,也并非是短时间内造成的,而是银库的库丁经年累月盗取所致。

历史上最大的盗窃案,竟然是在清朝的时候发现的

(载铨画像)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库丁是如何瞒天过海,在浑身赤裸的情况下,将900多万银两像蚂蚁搬家似的悉数盗取的呢?

原来,这些库丁们练就了一项绝技,那就是“肛门纳银”。顾名思义,就是将银锭藏在肛门里偷盗出去。

对于这门绝技,鲜见于正史,《清代野记》中有过形象详尽的描述:“闻之此中高手,每次能夹江西圆锭十枚,则百金矣。库门前一矢地有小屋一间,乃库兵脱衣卸赃之地,四围以木栅护之,防人近窗窥伺。”

当然了,要练就此绝技也并非易事,需从小训练。想要成为库丁的满人,先将抹了油的鸡蛋塞入肛门,待进出自如后,再将鸡蛋换成鸭蛋或鹅蛋,最后变成银锭大小的铁蛋,并且逐步累加塞入的数目,直到最后能塞进入十两重的铁蛋十颗,就算大功告成了。

如果如愿成为库丁,依靠着这项绝技,库丁们就能在三年的任期内,尽量多地盗取银两。有的高手甚至可以盗取银两几十万,再差的也能偷个几万两,足够一辈子吃喝无忧。

此外,库丁们还会利用茶壶、洒水桶等器物,夹带库银出来。

最绝的是“猕猴盗银”。银库里曾豢养了几只猕猴,帮助库丁们看守银库,没想到,这些猕猴竟成了库丁盗银的帮凶。

他们用鸦片喂食猕猴,直到猕猴们上瘾,然后教唆猕猴偷取银两来换取鸦片,后来银库不再养猴,这个方法也被迫停止了。

当然了,库丁们的这些伎俩,肯定是瞒不过银库司员、查库御史等人的,他们往往就会和库丁们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将国库偷盗一空。

道光听取了载铨对案件的调查后,雷霆震怒,将盗取国库银两的库丁全部斩杀,将他们的妻子儿女发配新疆,给官兵为奴。同时将历任管库司员、查库御史等逐一筛查,逐一治罪。

至此,清道光年间的巨大国库失窃案水落石出,尘埃落定。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宣宗实录》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1 22: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朝国库被偷走九百万两,这笔钱到底去哪了
...有了一笔不小的资产。可就在此时,一场清朝史上最大的盗窃案被揭开了,当道光帝得知事情的真相时气得半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还得从一个名叫张亨智的人说起,他想花钱给自己的儿
2023-07-13 21:02:00
谁才是真正偷盗大清库银的人
...帝辛苦积攒的银两,不停地被这个条约那个条约拿走。有时候真是很难说清楚,谁才是真正偷盗大清库银的人。
2024-06-09 16:28:00
被偷九百万两白银,道光帝为什么会抓不到贼
道光皇帝是清朝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更是被人们戏称为“抠门皇帝”。不过道光皇帝大概也是清朝最倒霉的皇帝了,他吃过一次大亏,居然被人偷走九百多万两白银,到最后却抓不到贼、追不回赃,这
2023-01-09 16:12:00
清朝国库看守有多厉害?靠一绝技每年偷银十万两,晚年却很凄惨
...惨无比呢?最开始时这种功夫是从镖局里盛行的,押镖的时候,负责押送的人遇到了贵重物品就会通过这种方式私藏,等到了目的地以后再取出来。从乾隆年间开始盛行,后来慢慢的就形成了一种专
2023-01-01 19:02:00
清朝最挣钱的职业是什么,做一次能赚500两白银
在清朝的时候中国开始了闭关锁国,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中国也落后于了世界的潮流。但是清朝的大小官员却都不思进取,大肆的捞钱,上到朝廷大院,下到一官半职的小官,都希望能够贪污点国家的钱
2024-06-07 16:05:00
官高吏低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清朝的吏有哪些类别?
...根本就不允许生员、监生当吏,所以清代吏的身份地位创历史新低。明代后期曾实行纳银充吏,交一定数量的银子便可买个吏,这就类似于清代的捐纳。从中也可以看出,吏在当时不管身份多低,但
2023-07-04 14:14:00
清朝哪个特殊职业,上班必须脱光衣服
在古代,有一份工作异常特殊,名为“库丁”,需脱衣上班。其工作并非普通库房,而是管理银库。这一职业的诞生源于康熙时期清朝对税收的重大改革,实行摊丁入亩,整合田税和丁税。这一改革却引
2024-05-04 16:05:00
揭秘库兵是怎么光着身子偷走银子的
...得有点冤。因为他可以说是最节俭的清朝皇帝,他登基的时候国库就没多少银两,天天省吃俭用,舍不得多花一分冤枉钱,结果国库还被盗光了!那么当时这九百万两白银,是怎么在道光帝眼皮底下
2023-04-24 11:49:00
大英博物馆跨越3400年历史的数件珍宝被盗,中国宝石也曾失窃
...当地时间8月17日报道,大英博物馆发生了一起惊人的珍宝盗窃案,这些文物跨越了3400年历史,价值无法估量。伦敦警方正在调查此案,怀疑是一名前员工所为,该员工已被解雇,但目前无
2023-08-18 20: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