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记者 刘晓云
近日,西安市鄠邑区法院发挥辖区乡贤文化优势,利用本地乡贤文化资源,通过“人民法庭+乡贤调解”工作机制成功化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
原告李某与被告赵某系多年好友,2014年被告赵某自主创业,资金周转困难,从原告李某处借款6万元。2022年8月23日双方进行结算后,出具借条。现被告身患重病,且原告家中急需用钱,双方多次沟通无果后,李某遂诉至法院。
收到案件后,承办法官白亚情立即查阅卷宗,了解到原被告双方年事已高,被告卧病在床,出行不便,且原告也有调解意向,希望法庭能够帮忙要回这笔钱的同时还能尽量不破坏双方多年友谊。于是白法官立即制定调解方案,并邀请邻村德高望重的乡贤温大爷一同前往被告家中,进行上门调解。
“我借了你的钱不假,但之前在其他事情上我也没少帮你呀,现在我生病了,这笔钱一定会还,你给我一点时间。”
“咱俩也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你的情况我也知道,但现在我家里也急着用钱,不然我也不会这样,你也要为我考虑考虑……”
调解之初,两人寸步不让,调解一度陷入僵局。考虑到双方诉求差距大,法官给予双方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双方先行冷静下来。随后,白法官从法理角度分析双方症结所在,耐心梳理双方往来款项,重新计算利息金额,并从法律规定、诉讼成本等多角度对当事人进行疏导劝解,积极寻找双方当事人的平衡点。乡贤温大爷则从乡土人情出发,对双方好言相劝,经过法官和乡贤多次背对背调解,双方终于解开心结,就还款金额、给付方式等达成调解协议。
“白法官,谢谢你们,在帮忙要回这笔钱的同时,还能不破坏我和老李的多年友谊!”调解结束后,原告激动地说。
据介绍,今年以来,鄠邑区法院草堂法庭通过“人民法庭+乡贤调解”工作机制已成功化解辖区内乡邻之间的纠纷60余件,最大限度提升司法效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解纷需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4 05: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