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优抚汉官,是皇太极奠定大清基础的明智之举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2 21:39:00 来源:戏说三国

优抚汉官,是皇太极奠定大清基础的明智之举

作者:杨新刚

自努尔哈赤基本统治辽东以来,辖区内女真族为主的总人口不过区区五六十万人,其中参与征战者多不过二十万人,那后金凭借什么才能够经营好他们夺取的“地盘”?

军队战斗能力强悍自不必说,但是常年的争战,严重摧毁了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能够管家治国的女真族政务人才少之又少,能够纵横捭阖的谋略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想要成就大业,务必广纳人才,特别是那种通晓汉文汉语、赞助军机、执箸设谋的文臣,这样才能够更加有力地推动自己的战争机器运转。这一点,努尔哈赤时期亦深知。

去哪里才能广纳人才?女真族之外,自然首推接受明朝良好文化教育的汉族人。明将李永芳便是最早的一个范例。

1618年,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抚顺成为努尔哈赤进攻明朝的第一个城镇。抚顺守军最高长官李永芳是土生土长的辽东人,长期驻守抚顺,对这一地区的情况了如指掌,地形地貌,关口险要等等非常地熟悉,他又很有人脉关系,消息灵通,努尔哈赤深知李永芳的价值,通过威逼利诱,李永芳以不屠杀城中百姓为条件投降。随后在李永芳的帮助下,后金人马迅速扫平抚顺周边的十余座城堡,几近兵不血刃,俘虏人口达三十余万,避免了一场老百姓被屠杀的厄运。

“伐明取边城,自抚顺始;明边将降太祖(努尔哈赤),亦自李永芳始”。抚顺成为努尔哈赤攻下明朝的第一座边城,李永芳则成为明朝投降满清第一人。

李永芳投降后,鉴于其特殊身份,努尔哈赤将第七子阿巴泰之女嫁给李永芳,并让他主要收探消息、策反明将,李永芳出色完成任务,努尔哈赤在辽阳之战、沈阳之战、四平堡之战接连大捷,李永芳功不可没,努尔哈赤赐予他“免死三次”的特权,并被提拔为总兵一职,负责统领万人组成的汉军。

重用李永芳开了优待明朝降官的先河。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因为李永芳抚顺归降,将另一个帮助满清建国的汉族功勋人物推上了历史舞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北宋名臣范仲淹《岳阳楼记》最能展现忠君爱国、关心天下黎庶的伟大诗句,我们自小耳熟能详。几百年来,范仲淹抵御西夏入侵的业绩、倡“庆历新法”以图中兴国家的壮心政见和一卷卷璀璨夺目的文章,在华夏大地传颂不泯,得到了历代朝野仁人志士的颂扬。他的这句至理名言,成为众多清正爱国之士的抱负和理想,也成了范氏家族教训后世子孙的家规。明朝嘉靖二十一年,继承先祖遗风的范氏子孙范聪,任兵部尚书,出督三边,缮治关隘,勘察居庸关至山海关三千里边塞的关隘崖堑,亲手绘制《山川战地要津图志》,以防蒙古人、女真人侵袭。但因得罪奸相严嵩而遭谗致仕,归里沈阳卫而郁郁病亡。范聪之子范沈,官居沈阳卫指挥同知,其生性刚毅,忠于国事,惜贫爱民,从不妄取民间一物,从不妄杀一名女真人。只因弹劾威震辽东的总兵李成梁横征暴敛、滥杀女真、诳功求赏、贪赎自肥而遭谗遭贬。沈阳难居,避祸抚顺,亲自镌刻“退一步”三字嵌于门楼,以压抑心中的愤懑,可又心焦国事,欲抑不能,愤郁而亡。范沈之子范楠,不阿谀辽阳总督、沈阳总兵的权势,不屈服于游击李永芳迫害,躬耕度日,活得清白。

二十出头的范楠之子范文程,明朝秀才,满腹经纶的他理应延续祖先遗留的荣耀,但不幸的是,他耳濡目染了父辈三代落魄的仕途窘境,更亲历着朝廷昏庸、抚边无策、杀戮过甚的辽东乱局。他一个热血青年,原本可以报效国家,但却偏偏遭受排挤,施才无望,报国无门。

这年,威名赫赫的努尔哈赤进攻抚顺城,李永芳放弃抵抗投降献城,一场从未预见过的场面呈现在范文程的眼前。此时的范文程亦深陷彷徨与迷茫的人生十字路口。执政者的暴戾、社会的动荡、家族的遭难……汇集成一股波涛汹涌的暗流一起涌上范文程的心头。这股暗流在范文程和明廷之间撕开了一条巨大的裂痕,这条裂痕如同汉族与女真族之间的裂痕一样,被历史的巨浪拍击、冲撞、肆虐,愈来愈宽,愈变愈深。

面对剧烈动荡的迷局,年轻人范文程做了一个决定,一个在同族人看来离经叛道、大逆不赦的决定。

抚顺失守,范文程和其他几千名官兵百姓一样成为了努尔哈赤的“战利品”。不堪被命运就此束缚的范文程主动求见努尔哈赤,将自己对时局的分析判断、自己的理想抱负和盘托出,得到了努尔哈赤的赏识,成为其身边的一位幕僚,从此展开了自己非比寻常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

对于范文程弃明投清,不妨从这几个方面做一下思考:一是李永芳将抚顺拱手后金,避免了屠城浩劫;二是投靠后金可以在动荡的时局中保全家人;三是借助后金政权施展才华和抱负;四是对明廷的极度失望和不满;五是其能够从狭隘的种族观念中跳出来,看清了大势,看破了时局。也许,对于当时“少不更事”的范文程来说,他想的只是能够“活着”。

诚然,范文程的贸然投诚是成功的。作为后金中的汉族官员,对于满腹经纶的范文程,如果说努尔哈赤对其是赏识,皇太极则对他是深深地依赖。登基之后的皇太极把范文程安置在自己身边,参与制定军政大计,经常与其讨论国政到深夜。平时,每逢与臣下议事,皇太极总是先问:范章京(清朝官称)知道吗?如遇臣下议奏有不当之处,皇太极就会问:何不与范章京商议?如果有些重大裁决范文程不在场,皇太极就会等到范文程到场时再做决断,简直到了言听计从的程度。范文程对皇太极和清政权也是一片忠心。他决策与枢密,运筹于帷幄,凡是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以及定军纪、立制度、招降将、安民心,处处竭尽全力。清朝开国时的规章制度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

毋庸置疑,作为幕僚的范文程对皇太极的执政理念影响至深,从皇太极大刀阔斧革除弊政、改革官制(另述)等方面可见一斑。皇太极在处理满汉关系上更加务实,特别是优待汉官这一点来说,皇太极不同于努尔哈赤的过度拒外,对于归降的汉官都以礼厚待。明朝在东北的主要将领,如洪承畴、祖大寿、孔有德、尚可喜等都在皇太极时期先后归降,成为清军中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皇太极这种对于汉文化、汉人的认同和接纳,缓和了此前满汉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的态势,这对于稳固后金政权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对其后的清朝执政者影响深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2 22: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揭秘清太宗皇太极的传奇一生,为后世基业留下了什么?
...,适时掌握时机具有高度的应变能力。他主政后继承其父努尔哈赤要进取中原、消灭明王朝的遗愿,审时度势,根据新情况,提岀新任务,不断改进斗争的策略,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他针对后金
2024-03-20 04:45:00
聊聊明亡清兴关键一战
...绝诱降,固然可能与君臣大义有关,但很大程度上还是对努尔哈赤统治后期虐待辽民汉官的恶政心有余悸。这并非多虑,就在一年前,阿敏在弃关内四城出逃前,还曾大肆屠戮降人。但随着四次突围
2023-07-19 21:23:00
蒙、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对待汉族却是一个压制一个联合
...朝统治者不同的是清朝统治者主要采用联合性政策。早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时,就开始制定对汉族的政策。而后金与清朝是一脉相承的政权。清朝相比较元朝的劣势,偏偏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就
2023-01-07 22:08:00
努尔哈赤晚年犯下一个大错误,所以他的死对后金来说是件好事
天命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去世了。照理说,开国之君去世,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国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而且,努尔哈赤的去世有一定的偶然性,他在宁远大败后突然
2022-12-31 19:58:00
皇太极的汉化之路:平衡满汉文化的统治艺术
公元1626年,皇太极接替其父努尔哈赤成为后金第二位大汗之后,就表露出他的汉化程度颇深。就在即位当天,他下令给曾经与他并列“四大贝勒”的二哥代善、五弟莽古尔泰、侄儿阿敏,要他们“
2023-11-21 16:03:00
皇太极的智慧:四步高棋赢得清朝江山
天启六年(1626年)九月三十日,征战一生的努尔哈赤离开了这个世界。两个月后,努尔哈赤第八子,四贝勒皇太极正式继承汗位。此时,他的几个哥哥,代善比他大九岁,阿敏比他大八岁,莽古尔
2024-02-20 05:49:00
后金情报系统的“一号人物”是谁
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清朝大业的奠基人努尔哈赤以其祖、其父十三副遗甲起兵,开始了三十三年的征伐战争,逐步统一散乱的女真各部,终在终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在赫图阿
2023-10-27 20:09:00
多尔衮是如何成为大清的一代贤王的
多尔衮,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12年),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皇子,皇太极的弟弟。他是清朝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十六岁就领兵,西征蒙古,东克朝鲜,南讨大明。是完成大明
2023-02-07 12:38:00
袁崇焕被杀是冤案吗? 崇祯说他暗通满清罪有应得
...军进攻明朝宁远锦州,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不料和其父努尔哈赤一样,再被后金“克星”袁崇焕挫败,城下失利。皇太极恼羞成怒对左右道:“前我皇父攻宁远不克,今我攻锦州又不克!似这样的
2023-07-25 15: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