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重要训词精神的指引下,锚定目标、干字当头,改革创新奋力推进消防救援工作现代化。贵阳消防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水平,在服务保障中展示消防担当、作出消防贡献。
以快制胜解难题
贵阳消防救援队伍紧盯“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主动投身“平安贵阳”建设和“强省会”建设中来,结合实战提升队伍到达现场出警效率。
“接警后7分钟到达现场,3分钟将被困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3分钟扑灭明火……”这是贵阳市云岩区贵开路消防救援站快反分队的一次凌晨救援战况。
“火警现场距离消防站约1.5公里,所在老旧小区道路狭窄……”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迅速调派贵开路消防救援站快反分队前往处置。
“我们快反分队由一车五人组成,除了三位作战员、一位驾驶员,还有一位通讯员负责前后方信息联络。”贵开路消防救援站站长负责人在介绍快反分队时,特别提及所出动的车辆——一台小型城市主战车。这台车身长5.5米,非常灵活,破解消防车在道路狭窄、拥堵时难以快速达到现场的难题,切实提高初期火灾扑救效率。
人员精干,尖刀突击。贵阳消防在队伍建设上破题攻坚,在“点”上建精建强城市快反分队。快反分队采取“1+N”车辆配备模式,按照“3+2”的5人核心编组进行编成,在极端路况下快速到场,第一时间疏散救人,控制火势蔓延,有效解决消防力量难以快速到达现场的堵点。
借力“两智一图”,在优化健全指挥调度体系上下功夫。
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以“两智一图”(智能接处警系统、智能指挥平台,消防大数据“一张图”)为核心,围绕灾情预警、力量调配、作战指挥等战力关键要素建设基于消防大数据“一张图”的实战指挥平台。
“集成指挥调度所需车辆、人员、水源、预案、实时路况、视频监控等数据,深度应用新兴信息技术在海量数据资源中提炼关键要素和作战要点,向一线指战员推送简洁准确的作战信息、指令。”据了解,该创新举措在全省率先实现数据推送无延迟、决策辅助全快准,指挥调度更科学的目标。
“积极引入报警综合定位、智能语音识别、智能导航等先进技术……”支队立足最困难、最极端情况下的应急救援任务的需要,深入开展指挥调度初战机制改革,全面升级了119智能接处警系统。
据统计,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基层队站现接警出动环节平均用时缩短了25秒,到达事故现场平均用时12分钟。接警时间较改制前普遍缩短30秒以上。
同时,严格遴选实战经验丰富、指挥能力突出的8个技术领域12名省市专家参与消防应急值守,与13个部门建立常态化应急联动机制,与民航、铁路、运输等多家单位建立跨区域力量投送协议,基本实现了“接处警快、出动到场快、战斗展开快、救人灭火快”的“四快”目标。
2024年,贵阳消防推动消防工作融入贵阳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完成了23个“15分钟生活圈”消防站建设。快反快战、以快制胜。贵阳消防打破固有模式,建立缩短接警时间、快速出动、快速到场、快速处置的灭火救援初战机制,取得显著成效。
“五进”谋“新招”创亮点
“哇!这个模拟场景好逼真!”在贵阳市白云区中小学消防科普教育馆的消防安全课堂上,馆内的VR体验功能吸引很多同学上前体验。
“戴上VR眼镜,双手紧握手柄……”在讲解员的指引下,一位同学正在体验逼真的VR火灾逃生系统。通过系统消防安全提示,现场进行灭火操作、模拟逃生,在互动中将消防科普由“灌输式”变为“体验式”,“沉浸式”学习消防安全知识。
为了做好新时代的消防科普工作,贵阳消防救援队伍借助VR技术等新科技手段,给体验者以“身临其境”的多层次丰富感受,让消防科普阵地更“智慧”。通过科普教育馆“沉浸式”体验等方式,不断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消防科普的质量,让消防科普深入人心。
“车间有一个消防宣传培训角, 每天岗前进行消防安全培训5分钟。”这是贵州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将消防安全融入企业文化的一个缩影。企业的消防控制室实现全程监控,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所有消防设置、重要场所编入企业重点部位示意图,制定企业消防安全告知书, 共建企业消防安全环境。
“我们在消防部门帮扶指导下制定《消防设施点检标准卡》。相关人员可根据手册开展现场检查 。”据工作人员介绍,企业根据HSE消防管理系统,对厂区内所有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对企业消防设施器材开展点检 ,将隐患处理形成闭环管理,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隐患、处置隐患,切实提高企业消防安全管理。
通过逐步提高企业责任自知、安全自查、隐患自改、管理自治的消防安全治理水平,让企业消防由单向依法整治向双向依规自治转变;由单一监管向多方协同治理的转变。
“《消防小苹果》《最炫消防风》《消防味道》……”这些都是贵阳“消防妈妈团”改编创作的消防宣传歌曲。贵阳市观山湖区世纪城明珠歌舞团成员凭借自身专业优势,在贵阳市大街小巷传唱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升群众消防安全素质。
她们针对社区高龄、空巢老人多的情况,发起邻里守望群防群治行动,组成了270余个邻里守望宣传组,并以此为突破口,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升群众消防安全素质,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消防妈妈团”。
消防宣传的本质是群众工作,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使命。长期以来,贵阳消防在群众中建队伍、在群众中树典型,发动人民群众宣传消防知识。
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党委高度重视消防宣传“五进”工作。贯彻国家局、总队关于消防宣传工作的部署要求和相关文件精神,立足贵阳实际,改进工作方法,因地制宜落实“五进”,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社会消防宣传教育新格局。
2024年,贵阳消防结合“五进”全力推动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电动自行车、畅通生命通道、“平安进群·安全到家”等专项治理,首次针对312名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和4755名网格人员实行消防安全脱产培训、确保“防消联勤”“委托执法”等工作有序推进。
提升战力求突破
“在万山朱砂古镇,一名工作人员检修索道时被困在半空, 被困人员处于索道中部,需要紧急救援。 ”这是2024年“巅峰勇士”实战实训演练的科目——大渡桥横铁索寒。
此时,索道两端,峡谷两山之间距离 400 米,山谷深 310 米。
“远处看去,半空中一个人影‘挂’在绳索下,正向对面的山峰移动,令人触目惊心。”来自贵阳消防救援支队的队员赵鑫作为担架陪护手,正在高空中利用绳索救援系统转运被困者。
“绳索之下,就是 300余米的深谷,要到达前方目的地有400米的距离……”耳边只有呼呼的山风声,转运“被困者”的担架不由自主地摆动起来,赵鑫全神贯注用力护住,让它保持平衡。他和“被困者”通过队友操作的绳索系统,在高空中缓慢前移。
“有1名‘被困人员’因受伤被困在‘震中’一厂房内……”5月8日,贵州省2024年度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现场,贵阳消防救援支队重型地震救援队接到调令,迅速出动2车7人前往现场开展“救援”。
行动队到达现场后立即开展勘察,经勘察发现建筑发生垮塌,楼内通道无法通行,且4楼有人员被困,指战员需要通过架设绳索悬垂并实施高空横向破拆救援,将伤员转运到指定位置。
救援期间,安全员对现场环境进行侦察,开展安全评估,制定行动方案。绳索小组按照指令迅速在6楼窗口搭建6条绳索救援系统,4条作为垂直下降破除保护绳、2条作为破拆器材吊升绳。
在观察到被困者情况后,行动队迅速确定破拆位置,经过1小时的墙体破拆后,指战员成功进入被困人员区域,并使用多功能担架成功转运被困人员,圆满完成此次演练任务。
通过此次高位横向破拆救援,有效检验了消防救援队伍绳索救援技术和破拆技巧的结合应用能力,展现了消防救援队伍过硬的本领和专业素养。
“搜!”在贵州省2024年度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现场,随着贵阳消防救援支队训导员尹礼辉发出行动指令,搜救犬小Q如同离弦之箭,飞奔而出。记者在现场看到,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训导员还为搜救犬戴上侦察装备。头套一样的装备随着搜救犬进入搜救现场,可以让训导员随时看到搜救犬第一视角的画面。
据了解,在救援人员难以进入的灾害救援现场环境,借助该装备可对搜救犬下达精准作战指令,同时,对回传音视频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精准掌握现场场景信息,进行即时决策和指挥部署。
从严从实开展灭火救援专业训练,贵阳消防承办“使命召唤·会战筑城”跨区域地震实战拉动和超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实战演练等重大任务。在全省第三届消防职业技能大赛中支队参赛队勇夺团体第一,其中18个科目位列全省前三,4个科目打破全国纪录,13人综合成绩位列全省前三。
2024年,贵阳消防完成了全省无人机分队试点建设任务,并与贵州民航管理局、省警航大队签署战略协议,“水、陆、空”立体救援模式基本成型。依托全国、省、市三级专业机构培养地震、水域、化工、高层、地下灭火“五类”专业人才,350名消防救援人员取得国家级资格证书。打造云岩区市北路、浣纱路专职消防队执勤训练示范点;举办贵阳市首届乡镇政府(企事业)专职队伍实战化练兵比武,专职消防队实训实战能力全面提升。
视频素材来源 贵阳消防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程星
一审 方勇
二审 田洋
三审 欧阳海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27 0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