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军队中什么特殊人群,不用打仗为何命运却非常悲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1 21:1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不论是从前还是现在,女人在男人眼中似乎都是弱者。无论是从力量上来说,还是从其他的某些方面来说,女性与男性比起来都是弱小的,而在军队中,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

部队里女性的主要工作不是冲锋陷阵,而是在后方救助伤员,必要时候需要到第一线去实施救助。

然而,在最初时,军队中随行妇女的工作并不只有救助和护理伤员这一项,她们还有一项隐秘的甚至有些难以开口的职责——做军妓。

它的历史其实并不算短,本来“军中无女”乃是中国数千年来的历史古训,就像今天人们所说的“战争让女人走开。”然而,战争并没有让女人走开,而是让女人一拨又一拨地走进战争,从而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其实,军妓并不是唐朝才出现的,追本溯源,应该说早在二千年前汉朝时期就有了随军妓女了。

李敖《营妓考》中引《万物原始》中称:“汉武帝始置营妓,以待军士之无妻室者。”这话也应该是以后朝代设立军妓的真实意图和主要原因,目的就是解决单身无配偶军人的性需求。军妓的来源,除了一些自愿“献身”的阵亡军人寡妻,最主要是将战争对方的妇女强逼为妓,或是在打仗时抢夺民女。

今天,我们就从中世纪开始说起吧。

中世纪的欧洲不同于同时期的中国,全国的军事力量掌握在君王的手中,欧洲国家的君王拥有自己的军队,但是,频繁的战争催生出的雇佣军队并不在这一范畴中。他们没有效忠的王室,他们只效忠自己、金钱与雇佣军的头目。

雇佣军中不仅仅只有士兵,还有妇女的身影,且不在少数。

根据一些记载:

1342年,沃斯林格率领的军队的人数约3500人,而其中妇女的数量大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1570年,法国向意大利开战,其统帅斯特拉齐负责进攻,他的军队中亦有大量妇女。

也许会有人觉得带着大量的随营妇女是一个很大的累赘,她们既不能作为战斗力,在战场上与敌人厮杀,又会拖慢行军的速度,可以说,这两点在战场上无疑是致命的。不过,尽管随行的妇女在这两方面是累赘,但是,这似乎并不妨碍她们的地位。

跟随军队的妇女,她们的作用更多的是体现在生活方面。

首先,她们可以成为很好的劳力,帮士兵负担他们暂时用不上的物品,并且,女性的韧性更胜于男性。

其次,军队生活艰苦,这些妇女会主动关心士兵们的伙食。此外,当军队赢得胜利后,她们还会帮助士兵们掠夺和保管战利品。

最后,她们能够在士兵受伤时给予帮助。她们为伤兵包扎,照顾他们的同时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甚至,可以说很多受伤士兵的二次生命都是随行妇女给的。

除了前面提到的这些作用,随营妇女还要——做军妓。可以说,这些军妓们命运凄惨,大多被舍之而去,只有极少数能够获得好的归宿,她们的最终末路,不是被无辜的杀害,就是老死边关,终其一生。

女人们白天关心士兵的伤病与生活,晚上给予士兵抚慰,最终,将他们身上的钱财收到自己的腰包中。及时行乐是需要代价的,当士兵掠夺来的财物支撑不了时,他们就只能用自己的佩剑带向军妓赊账,以此透支下一次的快乐。

虽然,跟着军队的生活随时会丢掉性命,但是,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暴利驱使着妇女们进入军队,参与到战争的掠夺中。对于她们来说,辛勤劳动还不如做些让自己舒服的事来钱快,比如伺候佣兵。她们除了伺候佣兵外,每到一个新驻地,都会向当地人招揽生意,只要能挣钱,顾客是什么人并不在她们的考虑中。

然而,这样的行为,在保护措施并不完善的时代是非常危险的,这样的行为最终给了当时的雇佣兵沉重一击。梅毒,一种性传播疾病,它主要就是通过这条途经来传播的。

1492年,西班牙人在美洲染上这一疾病,部分士兵回国后,将这种疾病传给了军队中的妇女。而这些妇女跟随军队征战其他国家,将疾病传染给了当地的人。就这样,梅毒很快就在欧亚大陆上肆虐起来,从大陆的西端一直传到了大陆的最东端。

梅毒极强的传播性让人不寒而栗,然而,在那个药品稀缺的时代,染上了梅毒的人基本可以判定死亡。

随着军队的的规范化,随营妇女留在了远去的历史中。除了个别国家外,很少有国家会带着这些可怜的人。到了1856年,英国有了新的护理制度,用以规范和保护军队的护理人员,护理妇女的主要工作不再包含做军妓,而是以护理为工作中心,这样也就脱离了其桃色意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1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元璋灭了元朝后,如何对待俘虏的数10万蒙古女人?方法很简单
...纲陈纪,救济斯民”。朱元璋派遣徐达和常遇春率领20万军队北伐,没想到元军早已是纸老虎,不堪一击,明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把元顺帝和元朝的大批贵族赶出了北京,元顺帝只想着自己逃跑,
2024-10-17 10:46:00
太平天国:乌托邦的理想与女性地位的局限
...,成为对峙之势。太平天国开启,十万女兵的加入太平天国军队中有一个非比寻常之处,那就是参军的女兵多达十万之众。这在封建社会是极为罕见的,因为女子往往无法翻身改变命运。那么,为何
2023-11-04 15:11:00
...足士兵的需求,大致有下面二种:第一种,洗衣妇,古代军队里随军有“洗衣妇”。其实说白了,就是合法的“军队妓院”。她们白天负责营房内的卫生,帮士兵整理清洗衣服被子,晚上就供大兵们
2023-09-02 16:22:00
解开太平天国覆亡后这些女性命运的谜底
...线土崩瓦解,天京沦陷的时候,这些曾经英勇无畏的女子军队和被捧为"正月宫"的娘娘们究竟遭遇了什么命运?她们是被杀害还是获救?亦或是逃脱了这场浩劫?关于这个问题,历史学家们一直存
2024-05-24 10:07:00
入伍前瘦得皮包骨,退伍时衣服包不住肥肉?印度军人到底吃的啥?
...寻常的路——他们在入伍之前往往瘦骨嶙峋,但一旦进入军队,体型发生了剧变,变得肥胖不堪。这一现象实际上与印度军人的军粮密切相关。印度军人的粮食由国家提供,而在国家粮食短缺、贫困
2025-05-24 14:19:00
天啊!乌克兰怀孕女兵被俄军俘虏!在顿巴斯前线,俄军在丛林中抓
...的国家。然而,命运似乎总是不公,她在战场中被俄罗斯军队俘获,成为了他们的囚徒。然而,令人唏嘘的是,这位女兵不仅背负着牢笼中的失去自由,还承载着另一个生命的重负——她正怀着身孕
2023-11-20 17:16:00
勿忘九一八丨炮火虽不在,警钟仍长鸣
...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后炮轰东北军北大营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沈阳城(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由于国民党政府和东北军奉行“不
2023-09-18 11:35:00
李自成灭明后,为何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
...没法向东南沿海的富户和官员氏族家中收税。而为了筹集军队军饷,只能向平民收税,平民本来就生活艰苦,一收税之后生存困难,只能跟随李自成。李自成能被多次打败之后,很快就又兴起,是因
2024-05-09 19:28:00
李自成军队进入京城后,仅3天就有上万妇女惨死是为何?
...也根本没有放在心上。破城仅数日,上万妇女就因李自成军队的狂欢而蒙受灾难。在短短数天的时间里面,无数妇女惨死,曾经让大明百姓心生向往的都城,也变成了人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的人间炼狱
2023-01-22 15:3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