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著名的九大“主意”,一个比一个厉害,他们是哪九个?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08 10:36:00 来源:戏说三国

纵观历史,每个成功的帝王将相背后几乎都离不开智囊的辅助,然而并非每个献计都能带来胜利,更多时候错误的建议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从秦始皇时代李斯篡改诏书的自掘坟墓,到三国时期庞统铁索连环计的火海覆灭,再到南朝刘义隆听信谗言自断臂膀,以及北宋钦宗迷信道士导致的靖康之耻,这些历史上的著名馊主意,正是一幕幕惨痛的教训。

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九大馊主意,揭示它们如何改变了历史进程。一、秦始皇与李斯:一统天下的背后

秦始皇平定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这一过程中,丞相李斯功不可没。

李斯出身卑微,但才华横溢,深得秦始皇器重。李斯协助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变革,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历史上著名的九大“主意”,一个比一个厉害,他们是哪九个?

咸阳宫内,秦始皇与李斯在御书房中密谈。李斯铺开一幅地图,指着上面的各国疆域,详细解释他的统一策略。

“陛下,唯有削平六国,才能实现天下一统。”李斯说道。

秦始皇目光炯炯,沉声道:“朕要让天下臣服,永享太平。”

李斯点头称是,他提议实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规范文字,推行法治。

这些措施使得秦国迅速壮大,最终实现了统一六国的伟业。

然而,统一后的秦朝并未能持续太久。秦始皇在东巡途中突然去世,留下遗诏立长子扶苏为继承人。

历史上著名的九大“主意”,一个比一个厉害,他们是哪九个?

然而,丞相李斯与赵高合谋篡改遗诏,立胡亥为皇帝,胡亥昏庸无道,滥杀无辜,引发全国大乱,最终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李斯与赵高的篡改遗诏不仅导致了秦朝的灭亡,也让李斯自己被赵高陷害,最终被腰斩。二、曹操与庞统:赤壁之战的铁索连环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率百万大军南下,意图吞并东吴,然而,曹军水战不利,北方士兵在战船上行动不便。

在江边的军营中,曹操召集众将商议对策,庞统走上前,提出了他的计策。

“丞相,我有一计,可以解决士兵在船上行动不便的问题。”庞统说道。

历史上著名的九大“主意”,一个比一个厉害,他们是哪九个?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示意庞统继续说下去。

庞统详细解释了“铁索连环计”的具体操作方法,曹操听后大喜,立即下令实施,很快,战船被铁链连接起来,士兵们在船上行动自如。

然而,东吴的都督周瑜早已洞悉这一计策,他决定利用曹军的这一弱点,采用火攻之计。

江面上,东吴的火船顺流而下,撞上了曹军的连环战船,大火迅速蔓延,曹军战船无法逃脱,被烧成一片火海。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百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元气大伤,庞统的“铁索连环计”虽然一时奏效,但最终却成为曹军的致命弱点。

历史上著名的九大“主意”,一个比一个厉害,他们是哪九个?

三、烽火戏诸侯:周幽王的荒诞举动

在西周末年,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褒姒一笑,多次点燃烽火台谎报军情,烽火台在古代战争时期的重要性相当于现代的雷达预警系统,狼烟四起便意味着敌军来袭。

周幽王的这一行为严重破坏了诸侯对烽火台的信任,直接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在镐京的皇宫内,豪华的宫殿灯火通明,宴会正在进行,周幽王和美人褒姒坐在高高的宝座上,宫女们在周围跳舞,乐声悠扬。

忽然,周幽王微微一笑,对身旁的侍卫说道:“点燃烽火台,看看那些诸侯如何狼狈而来。”侍卫们虽然心中疑惑,但还是依言行事。

不久,烽火台上的狼烟升起,天空中弥漫着浓浓的黑烟,远处的诸侯看到狼烟,纷纷骑马赶来,尘土飞扬,战马嘶鸣。

历史上著名的九大“主意”,一个比一个厉害,他们是哪九个?

然而,当他们赶到镐京时,却发现一切安然无恙,只有周幽王和褒姒在宫中欢笑,诸侯们面面相觑,心中愤怒,但不敢发作。

这种行为多次上演,诸侯们对烽火台的信任逐渐消失,当犬戎真正来袭时,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台,然而这次没有一个诸侯前来救援。

犬戎大军攻破镐京,周幽王和褒姒被杀,西周灭亡,东周开始。四、秦始皇焚书坑儒:暴君的专制统治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决定实施焚书坑儒政策,烧毁大量书籍,坑杀儒士,以图消灭反对势力。

这一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从长远来看,造成了文化断层,极大地阻碍了思想文化的传承。

历史上著名的九大“主意”,一个比一个厉害,他们是哪九个?

在秦国的咸阳宫内,秦始皇坐在高高的龙椅上,面前的书桌上堆满了各类书籍。

他挥手示意侍从,“将这些书全部烧掉,不许留下半本。”侍从们立刻行动,将书籍搬到宫殿外,堆积成山,点燃火堆,火焰熊熊,浓烟滚滚。

不久后,秦始皇又下令坑杀那些持不同政见的儒士,在咸阳城外的刑场上,几百名儒士被押解到刑场,他们被逼跪在地上,身后是手持利剑的刽子手。

随着秦始皇的一声令下,刽子手挥刀砍下,鲜血四溅,儒士们倒在血泊中。

焚书坑儒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巩固了秦始皇的统治,但也为秦朝的迅速灭亡埋下了隐患。

历史上著名的九大“主意”,一个比一个厉害,他们是哪九个?

文化的断层和思想的禁锢,使得秦朝统治基础不稳,最终二世而亡。五、魏晋之际的“招抚五胡”:引狼入室

魏晋时期,中原战乱频繁,人口锐减,在洛阳的朝廷大殿内,几位大臣正在向皇帝献策,大臣王衍上前一步,提出了“招抚五胡”的建议。

“陛下,如今中原人口锐减,若能招抚五胡,定能恢复生产。”王衍说道。

皇帝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于是,朝廷发布诏令,欢迎胡人前来定居,很快,大量胡人涌入中原,他们带来了新的生产技术,也增加了劳动力。

然而,这一政策也使中原的人口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

几十年后,中原发生“八王之乱”,局势动荡,趁此机会,五胡各部纷纷起兵,自立为王。

历史上著名的九大“主意”,一个比一个厉害,他们是哪九个?

中原陷入长期的战乱,汉族人口锐减,社会发展倒退,最终形成“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六、南朝刘义隆:防患未然与国破家亡

南朝宋的皇帝刘义隆重用大将檀道济,成功抵御了北朝的多次进犯,保护了南朝的稳定。

然而,当刘义隆生病卧床时,有人向他进献谗言,称檀道济与其弟弟刘义符交好,可能会趁机谋反,刘义隆听信谗言,下令处死檀道济。

在宫殿的病榻前,刘义隆虚弱地躺着,几位大臣在旁伺候,一个大臣走上前,低声劝谏道:“陛下,檀道济与刘义符交好,恐有不臣之心,宜早作防备。”

刘义隆沉吟片刻,最终下令将檀道济处死,檀道济被捕时,面色不改,他高声说道:“我为国尽忠,何罪之有?”

历史上著名的九大“主意”,一个比一个厉害,他们是哪九个?

檀道济被杀后,南朝再无能够统领军队的将领。

很快,北朝趁机进攻,南朝无力抵挡,最终国破家亡。

谭道济死后,南朝就不再有将军指挥军队了。

很快,北朝趁机进攻,但南朝无力进攻。反击,终于国破七、靖康之难:荒诞的道士之策

金兵攻至汴梁城下,宋钦宗与皇宫贵族将国库挥霍一空,守城之际,宋钦宗竟听信道士谗言,放弃守城,转而相信道士在城头做法可退敌,这无疑是历史上最为荒诞的一幕。

在汴梁城头,宋钦宗和几位大臣站在城墙上,身旁的道士正掐诀念咒,口中念念有词,道士挥动符纸,做出一系列花里胡哨的动作,声称可以退敌,宋钦宗和大臣们目不转睛地看着,一脸期待。

然而,道士的做法并未产生任何效果,金兵如潮水般涌入城中,汴梁城很快沦陷,宋钦宗和皇室成员被俘,史称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南宋在战乱中艰难维持。

历史上著名的九大“主意”,一个比一个厉害,他们是哪九个?

八、清朝的闭关锁国:丧权辱国的代价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国力强盛,但清廷自恃“天朝上国”,拒绝与外界交流,乾隆年间,大臣们纷纷上书建议闭关锁国,以防外敌入侵。

在紫禁城的议事殿内,大臣们向乾隆皇帝呈上奏折,乾隆坐在龙椅上,翻阅奏折,沉思片刻,点头同意。“朕决意闭关锁国,以保我大清之安宁。”乾隆宣布道。

全国各地,官员们迅速执行皇帝的旨意,封闭港口,禁止对外贸易,切断与外界的联系。

起初,这一政策似乎有效,清朝维持了表面的繁荣与稳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的科技、经济和文化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

19世纪,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

历史上著名的九大“主意”,一个比一个厉害,他们是哪九个?

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国家主权受损,闭关锁国政策使清朝失去了与世界进步同步发展的机会,最终走向衰亡。

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丧失大量主权,最终在内忧外患中走向灭亡。九、唐高宗与王皇后:借刀杀人自食其果

唐高宗时期,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有谋士向王皇后献计,建议鼓动高宗接回武则天,以打击萧淑妃。在皇宫中,王皇后向高宗进言。

“陛下,武则天贤德,若能召回宫中,定能助陛下治理后宫。”王皇后说道。

高宗同意了这个建议,将武则天接回宫中。起初,王皇后与武则天联手,成功打压了萧淑妃。

历史上著名的九大“主意”,一个比一个厉害,他们是哪九个?

然而,武则天逐渐掌握权力,最终取代了王皇后,成为皇后。王皇后被废,武则天进一步掌握朝政,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这些历史上的“馊主意”,不仅未能实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历史告诉我们,决策需要慎重考量,必须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避免重蹈覆辙。结语

从李斯篡改遗诏导致秦朝灭亡,到曹操的铁索连环,这些馊主意不仅未能实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些历史事件提醒我们,决策需要慎重考量,必须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历史上著名的九大“主意”,一个比一个厉害,他们是哪九个?

领导者应当广纳贤言,但更需审慎判断,权衡利弊。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治国理政的目标,避免历史上的悲剧重演。历史的教训深刻而宝贵,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8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那些诸侯们才恍然大悟。 02李斯改诏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驾崩后,留下了遗诏,指定长子扶苏继位,然而,历史因为一个“馊主意”而改写。李斯,当时秦国的重要人物,为了巩
2024-05-29 15:17:00
历史上著名的九大“馊主意”,一个比一个馊,它们分别有哪九个?
...、篡改遗诏奋力承袭六世之雄功,最终创建了大秦帝国,秦始皇无疑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统治者。在他眼中,自己的王朝将延续千秋万代,然而他未曾预料到的是秦二世的迅速覆灭。在他去世后遗留下
2024-11-02 09:47:00
史上著名的七大“馊主意”,一个比一个馊,哪个最让人匪夷所思?
...谱,最让人匪夷所思呢?一、李斯篡改遗诏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时暴毙于沙丘平台。丞相李斯一下没了靠山有点慌,而得知秦始皇留下遗诏传位给长子扶苏后他更慌了,因为他跟扶苏政见不
2024-10-16 13:23:00
尉缭对于秦始皇统一战争的贡献是什么?
...再来看看,为什么说尉缭这个人物,是相当厉害的呢?(秦始皇) 尉缭对于秦始皇统一战争的历史功绩是很大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尉缭为秦国的统一战争,做好了前期准备。秦国当时
2023-08-09 14:23:00
盘点古代历史上的5个“骗子”
...援。镐京攻破后,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在齐国旧地遇到方士徐福,他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里面有仙人居住。秦始皇信以为真,于是令
2023-07-31 21:36:00
为什么古代坚持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继承人就是为了避免不测发生,秦朝灭亡的原因就是因为秦始皇没有选定继承人,以至于李斯和赵高两人立胡亥为帝,所以皇帝就需要尽早立继承人。但是皇帝又不能等所有的儿子都生齐了再立,毕
2023-05-17 15:58:00
赵高害死李由,是利用胡亥,还是利用秦始皇?
...。但是,其实我这里讲的这把“刀”,并不是胡亥,而是秦始皇,为什么这么说呢?赵高最开始的成功,是从杀扶苏及蒙恬、蒙毅兄弟开始的。秦始皇去世后,赵高联合李斯、胡亥,给扶苏和蒙恬去
2023-08-12 17:04:00
古代四大昏君排名,周幽王排第四,榜首实至名归
...胡亥其实胡亥登基,很大程度上都是政治原因造成的,在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为了自己的权利,所以扶植胡亥登基,在当时更有能力的应该是皇长子扶苏,但是因为二人的原因将胡亥扶持上位,
2023-02-22 19:44:00
他本可以千古流芳,却因背叛一个人而遗臭万年
他本来可以千古流芳,却因背叛秦始皇而遗臭万年。这个人就是李斯,只要对秦朝历史稍有了解,或者是看过相关秦朝影视的,都应该知道李斯这个人。他十分厉害,可是在历史上却不讨喜,秦朝崛起,
2023-02-21 15:0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