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盐阜大众报
一往情深——
忘不了啊这份情
□王洪武
1983年4月8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结束了长期被“借用”的历史,名正言顺地干起自己喜爱的工作。对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我有好多年搞不清楚:我从未为个人的事找过县、乡领导,组织部的门朝哪都不清楚,究竟是谁“大发善心”?直至若干年后,我才从一位退休老领导的无意闲谈中知晓了其中的“秘密”。
鄙人爱好写作,是出了名的“土记者”。可由于喜直言,对一些原则问题,就像我这“王”姓写法:三横一竖——不拐弯,加之又写了些带“刺”的杂文小品,故人生路上颇受挫折。先是不明不白从城里被改行下了乡,后承蒙乡政府器重,看我能写“抽”去搞报道、代秘书,但“临时工”一干16年,就是转不了“正”,最后还一下子把我“退”回到原企业。“你说我工作不行,为什么还要抽用我这么久?这许多年,有目共睹,乡里秘书工作井井有条,新闻报道在全市乡镇一直名列前茅,并写了不少有影响的重头稿件,为扩大地方知名度和繁荣地方经济起了很好的作用。至于会写批评稿,帮助祛邪扶正,这又有什么不好?”我百思不解、心灰意冷,便向时任盐阜大众报副总编严锋写了一封信,倾吐了心声。早在盐阜大众报复刊没多久,报社领导也曾有调我到报社工作之意,但因我个人家庭在农村等诸多原因,未敢成行。想不到,这次报社领导为让我能继续从事文字工作,当真派人到县里帮我做“疏通”。县领导很同情、很支持,很快研究发文让我到另一个乡镇当党委秘书。16年无果的事,写信给报社个把月后便解决了。此事对我以至我全家关系重大,可算是“关键”一步,不然,我将远离心爱的“笔杆子”,孩子们也会步我后尘,他们的人生又将是另一个样子。
细想,在那个年代,一个农民的孩子,没有后台,不善钻营,光靠自己埋头苦干,要改变命运有多难!感谢报社领导爱护通讯员、默默助人解难。当然,埋头苦干还是主要的。如不苦干、没成绩,报社领导也不会出面,出面了也没用。
要写好新闻报道,光有宽松的环境和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敏锐的思维、深入的采访作风和扎实的文字功底。这些,报社的许多同志给了我不少启示和教诲。记得一次我陪束方群同志去采写有关义丰乡陇翅小学建校的通讯,当时我们看了现场,听了教师、村干部的介绍,出了校门,我觉得素材够了,可以动笔了。可老束摆摆手,说:“再去看看学校原址,走访几个建新校的农民,还要把陇翅村的由来问清楚。”嘿!经他接下来这大半天深入挖掘,写起来生动了许多,用这个村曾有凤凰落地的传说开头,以《美丽的凤凰》为题,使文章主题更深刻,格调更高雅。又有一次,为了摸清算命骗人的鬼把戏,在蒋村,老束“求”着要义务跟一个算命先生奔两天。后来由于有人说漏了“馅”,对方知道了他的身份,说什么也不肯要他带路了。但他这种“深入群众”的精神,一直强烈地震撼着我。我在乡下工作时,报社好多记者、编辑与我同吃同睡过。经济部主任姜茂友曾带领几个新闻实习生和我一起深入工厂、村组,采写个把月,总结报道了十多篇《义丰,踏出了一条乡镇工业之路》的系列文章,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相处中,他们给我讲写作技巧,磋商修改稿件。直至我退休后,报社凌坚、孙昕晨、吕解生等几位主任及编辑都不厌其烦地指教我如何完成“从新闻写作到文学创作”的转变,这种种同志般的友情,事例多得说不完。
六十多年来,我写的上万篇稿件,绝大多数是盐阜大众报帮我首发的,我书橱里珍藏的300多本奖状证书,也大多与盐阜大众报有关联。一个耄耋老人,至今能笔耕不辍,乐在其中,这都得感谢盐阜大众报给予的信心和力量啊!
还值得一提的,我的一个儿子也接了我的“班”,干上了新闻宣传这一行,报纸同样给了他施展才华的平台。现在,我四个孙辈,三个研究生毕业,有两个干起了专业传媒。
忘不了啊这份情,不仅我这三代人,相信还会传到很远很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5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