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盐阜大众报
笔绽芳华——
那些“跑”新闻的日子
□李 倩
电影《不止不休》里张颂文扮演的资深记者黄江对刚入职的新人说,“做这行,你不跑坏五双鞋,门都没入!”
听到这句台词时,空荡荡的电影院里,四周无人,心底瞬间被重重一击。五味杂陈。突然想起10多年前,相同的场景也出现过:报社一位高级记者告诉我,“跑得勤,跑得远,愿意跑,比什么都重要。”入职16年,回望这一段职业生涯,最相信的依然是:好新闻是脚板跑出来的。
新闻为什么有魅力?因为它滚烫,它鲜活,它真实。而所有真实的东西,采撷它的过程,都是容不得水分的。
《阜宁老人带21万现金火化是假新闻》是我和同事深入多个现场采写的一篇新闻调查。一早8点多,我们就赶到阜宁县殡仪馆,我都不知道当时哪来的胆子,一点不害怕,跟着几个身穿蓝色工服的烧炉工,一路追问心中的疑惑。有位工人刚完成焚烧工作,估计没接受过这样的采访,他瞟了我一眼:“你说,400度以上的高温,啥东西一到炉口一秒就成灰了,哪来这照片上烧糊半截的钞票,假的!”听到这句时,拨云见日,谜团解开。
盐阜报人在追寻新闻真相上,从未止步。这篇调查稿件被数百家媒体转载,也被评为2014年度全国晚报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
新闻的核心在于人和故事。只有抵达新闻现场,看到了新闻事件中一个个真实存在的人,才能知道,你离核心还有多远。也只有当一个人真正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
三年前,在亭湖区人民医院采访时,我看到了刚从手术室走出来的李开如医生。他脱去20多斤重的铅衣,在手术间已站了4个多小时,额头满是汗珠,但脸上却洋溢着如释重负的笑容,“手术成功了!”他坦诚地告诉我,很多人觉得心内科医生很累,在充满X光射线的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但他不这么认为。他经常把自己想象成病人体内的一根“导丝”,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人剑合一”一样,“这根导丝,牵动我所有的神经,也倾注着我全部的热情,因为我的一个操作,病人就能瞬间得救,没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我付出!”
正是在采访他的一瞬间,我再一次明白了职业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可以带给一个人多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让消沉的人积极,让脆弱的人坚强,让狭隘的人开阔。
两年前,在大丰区西团镇众心村,我看到了照顾瘫痪丈夫26年的陈孝芹。领着微薄的收入,肩负沉重的责任,她的脸上却不见我预想中的苦楚和艰涩。10年只买过两件衣服的她,对生活没有抱怨,她带我去看屋后半分田:绿油油一片,都是她自己种的蔬菜。“生活再难,每天看到阳光,就要有灿烂的笑容。”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儿子自立自强,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东南大学。而那位一直在病床上无法动弹的、脖子以下都瘫痪的父亲,我发现,他眼中有泪,更有希望的光。撑起这个家,每个人,都了不起。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我有幸获得不少采访机会。去年9月,当我走进射阳县行政审批局大厅,坐在局长陈健对面采访时,他的真诚、谦逊和务实,令我感佩。“我不是这束荣光的中心,靠一个人,他有天大的能耐,都拿不到‘人民最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这个荣誉,只有一个紧密团结的集体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产生这种巨大的能量。”
如若不是采访,我也许不会懂得:只有人和人之间最紧密的依托和信任,才能在深化改造的过程中完成一次次突破和创新。是的,我们不是孤勇者,我们是照亮他人的一束光。
现场采访,比电话采访,强百倍。回首过往,心腹深处留下印记的,无一不是脚板抵达之处。
我时常想,有哪个职业,能让你每天面对的是未知的人和事;能观察和体悟别人的生活;能从不同的事件中,发掘和汲取不一样的能量……记者,就是这样的职业。它满足了你对这个世界的求知欲,同时让你拥有一双去伪存真的眼,一支不偏不倚的笔,一颗拳拳赤子之心。
纵岁月相欺,年华不老。苍老的皮囊无所畏惧,重要的是,还能拥有一颗永不泯灭的好奇心,一种对公平正义的守望,一支愿意记录世间悲欢和道义良知的笔。
感谢这张“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的新闻纸,陪伴读者80载。也愿自己能始终有幸在新闻一线,奔走。
(作者2007年入职盐阜大众报,现担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民生融媒部主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5 05: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