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上海书城“满月”了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11-28 04:0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闻晨报

这些书卖得最好,老读者提出了新期待

上海书城“满月”了

上海书城“满月”了

上海书城“满月”了

10月28日,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以下简称上海书城)全新亮相,并向社会公众开放。重新开业一个月的上海书城,已经成为上海的一处文化新地标,在开业初期和多个周末,迎来了福州路久违的读者排队盛况。

那么,书城开业一个月来人气情况如何?哪些书最受读者欢迎?对于新书城,文化界、出版界人士和老读者们有何新建议呢?本期的《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新书城给福州路带来了人气

刚刚过去的周末,闵行书友竹青来到位于福州路的上海书城,她对新书城好评不断:“迎接上海书城重装归来,里面陈列好多最近刚出版的新书,也有位子可以坐下看书。这是我喜欢的书店,很棒!下次再来光顾。”

此前,在上海书城升级改造期间,福州路的实体书店几乎都为中小型书店,包括艺术书坊、外文书店、上海旧书店、上海古籍书店、百新书局等,还有一些营业面积非常小的个体书店。

重新开业的上海书城,无疑给福州路带来了人气,在开业初期和多个周末,因为人多限流,读者在门口排起了长队等待入场。据不完全数据统计,10月28日书城开业第一周,入场人数已经超过10万人次。

而对于读者提出的需求和建议,上海书城也在不断优化和调整。此前有读者反映,每个楼面在标示位置缺少整个书城的导览图,书城方面对此表示,将增加总导览视频,重新进行导视图的制作。

记者近日在上海书城看到,在每个楼层的导览图当中,除了所在楼层的标示,还可以看到新增的1到7楼的全楼层总导览图视频。

在“红色书山”区域,书城方面增加了提示牌并在台阶上面安装了防滑条,以提高行走时的安全系数。另外,针对书城内近二十万种、五十万册图书,设置在书架上的分类牌正在制作当中,以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书目引导。

以书为中心

多举办阅读分享活动

11月19日,是当月的第三个周末,上海教育出版社邀请沪语专家、上海大学副教授丁迪蒙老师在新开张的上海书城二楼演绎了一场沪语朗读秀。当天下午,十几位作家、报人和资深评论人加入朗读和分享环节,嘉宾现场朗读,座无虚席。

丁迪蒙老师希望在书城能多举办一些阅读分享活动,吸引更多的市民加入其中:“用上海腔调读上海话文章,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据说是最闹猛的一次签售活动。在座的读者都说读得好听,上海腔势特别浓!”

上海书城重新开张这一个月里,资深评论人何振华去了三趟,他对此表示:“我希望举办这样的分享活动能够常态化,月月有,周周有,甚至天天有。书香+咖香+分享,是不是魔都书城的上海腔调呢?我个人认为是的。”

在资深媒体人、作家西坡老师看来,上海书城引入一些与书业相关或相搭的经营性项目,我觉得无可厚非,综合体的概念是成立的,这个定位没有问题;而书城内的那种“曲里拐弯”,只不过是一种设计理念的具体体现,书店并非“大润发”式大型超市,它肯定会去营造各种艺术氛围,以增加顾客购书的乐趣和良好体验等等。

爱写美食评论的西坡最近在夜光杯发了一篇《大棒骨》,他认为,书城应该进一步加强精品图书的选择,让读者在逛书城之余能买到心仪的书:“既然叫‘书城’,书籍数量一定得多,书籍品种一定得多,更重要的是——有质量的书一定也得多!其道理跟‘大棒骨’是差不多的——大棒骨,大是应有之义;数量多,是形成大棒骨矩阵的要素;但肉丰,才是关键,最终,读者是来吃肉而不是来啃骨头的。”

书人樊东伟长期致力于上海近现代出版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编著作品有《世界书局大事年表》《丰子恺与商务印书馆》《徐蔚南年谱》,在《海上书局图文史话》一书当中,记录了晚清民国时期上海的百余家出版机构。樊东伟认为:“上海书城最主要任务的还是如何打造成能代表上海的地标性的文化空间,从经营角度来讲是有很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是否可以做些有个性的文化市集或展示活动,或与比较高端的相关品牌合作,以提高人流量。”

目前,现代书店已经入驻书城,销售原版图书和黑胶碟。上海故事家、相声演员严夏表示:“老书城的布局我也不喜欢,我个人其实不喜欢太大的地方,我喜欢独立书店。书城是否可以做平台,成为一个独立书店汇集的城。”

作家、诗人韦泱是在11月7日去的书城,他个人认为:“书城总体硬件一流,设计新颖。希望通过细致周到的服务,全方位传播好书的文化,围绕这个中心任务,做好图书销售、文创经营以及客户的相关需求,如文具、咖啡、餐饮等。”

书城让读者重新爱上阅读

回到线下

正如业内人士所指出的:书店不再是卖书的仓库,也不是读书的图书馆,书店首要任务是重新培养人们的阅读兴趣与习惯,与短视频争夺阅读者!那么,重新开业一个月来,上海书城哪些图书最受读者欢迎呢?

从10月28日开业以来的热销图书品种来看,文学、少儿、教辅、管理类图书占比较大。其中,文学类包括畅销书作家、“混子哥”陈磊的《半小时漫画〈红楼梦〉》,余华的《第七天》,东野圭吾的《白夜行》《白鸟与蝙蝠》等;少儿文学类包括《墨菲定律梦》《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搜神记》;管理类当中,《领导变革》一书销量最好;词典类的《新华字典》卖得最好,销售71本,其次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英汉汉英小词典》。

此外,记者注意到,上海地图受到不少老年读者的青睐,累计销售457份(截至11月27日数据)。

上海书城总设计师、著名建筑师俞挺此前在接受晨报采访时曾坦言,他认为实体书店最大的竞争对手是线上,他希望上海书城能做出一种引领阅读的示范性,吸引那些不爱阅读的人回到线下!

“它不仅仅是个书店,更是一个文化综合体,而且能代表上海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对于阅读的理解……用一个线下空间的努力,去让许多沉迷于线上空间的人重新回到线下,回到真实。”

一位负责书城APP的工作人员寄语书城“满月”:书城的灯光“照亮”了知识的道路,“满月”的清辉见证了文化的传承。祝读者朋友多读好书,收获知识。

而在资深广告人、跨界人士李波看来:“重新归来的上海书城,或许是福州路走向新生的第一步;至少,书城已经达到了让大家重新走进实体书店的目的!”

晨报记者 严峻嵘 摄影报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8 09: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以书为城,重新“激活”福州路
...将在书卷气与烟火气里找到平衡以书为城,重新“激活”福州路施晨露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一角。 本报记者 蒋迪雯 摄 本报记者 施晨露10月28日,与市民阔别近两年的上海书城福州路店即
2023-10-28 05:47:00
本文转自:青年报福州路“水晶宫”来了!青年报记者获悉,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修缮,上海书城福州路店10月28日重装回归。此次修缮最直观的就是书城外立面焕然一新,灯光亮起,宛如一座绚烂的
2023-10-25 09:05:00
...”青年报记者郦亮 本报讯“以书为城”,正在上海书城福州路店变成现实。青年报记者昨天提前探访了定于今天重装开幕这个在上海负有盛名的文化地标。这次对于书店布局的巨大改变,让人感到
2023-10-28 06:44:00
快闪周、生活节、新知书院……“新华悦读”探索文化新路径
4月21日世界读书日前夕,新华传媒在上海书城福州路店推出全新的阅读品牌“新华悦读”,并同步推出新华悦读书城快闪周、新华悦读生活节、新华悦读•文学书房等一系列活动。“新华悦读|上海
2024-04-22 11:37:00
...体味城市温度”为主题的一场残疾人阅读沙龙在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举办,这是2023上海市残疾人读书系列活动的第四场,由上海市残疾人读书指导委员会主办、上海市残疾人文化体育促进中心(
2023-12-21 06:04:00
...天上午,新华传媒全新阅读品牌“新华悦读”在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一楼亮相。作为上海报业集团旗下重要的文化板块,新华传媒在打造实体书店文化空间的同时,注入以“新华悦读”为核心的文化活
2024-04-22 05:57:00
外国人打卡上海文化地标,一批“国际体验官”来到上海书城
...协会组织国际体验官及国际学校、国际社区外籍友人走进福州路上海书城,逛书店、品咖啡、看演出,感受浓郁文化艺术氛围。市政府外办主任、市友协常务副会长孔福安向到场来宾介绍了上海市近
2024-04-23 15:24:00
申城文化新地标人气火爆
...爆上海书城开业两天接待读者超2万人次制图/潘文健 位于福州路文化街的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以下简称上海书城),是上海市民心目中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10月28日,上海书城全新亮相并
2023-10-30 02:45:00
...纷纷写道。10月28日,经过近两年的重装翻新,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今日如约开门迎客。不少老书迷们一早就来到书城门口排队,等待正式开门的那一刻。有推着轮椅进来的白发苍苍的奶奶,也有
2023-10-28 19:41: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