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上海书城如约相见,将在书卷气与烟火气里找到平衡
以书为城,重新“激活”福州路
施晨露
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一角。 本报记者 蒋迪雯 摄 本报记者 施晨露
10月28日,与市民阔别近两年的上海书城福州路店即将回归。提前一天,记者走进为开业冲刺的上海书城,提出焦点问题,带回一手报告。
动态回答“实体书店何为”
记者:上海书城改造的理念是什么?
钮也仿(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1998年福州路上海书城开业时,作为超大型书城,颠覆了当时实体书店同业和读者的认知:原来一家书店的体量可以这样大。
20多年过去,上海书城的这次升级改造,是今天的实体书店从业者在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互联网购书优势已经形成的情况下,实体书店还有什么样的可能性来满足读者需求?或者说,在这座城市里,我们还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书城?我们正在动态地交这份答卷。
俞挺(上海书城改造设计师):如果简单一点来说,上海书城就是一个大型的书的商场。今天我们面临的不仅是商业上对人流的需求,更大的挑战是,人们的注意力被手机、被移动互联网占据。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塑造好的线下空间,才有可能“争夺”线上的人流。
虽然大家都离不开手机,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大家对面对面的交流还是有渴望的。我们想把书城打造为一个以知识分享为平台的生活、艺术、文化、社交综合体,让更多人来这里逛逛、看看,让书城重新“激活”福州路。
创造一个福州路上的“书山”
记者:外立面为什么这么“闪”?
俞挺:很多网友把外立面的夜间效果称为“水晶宫”,其实它不是玻璃,而是穿孔铝板。铝板上是有图案的,是大家熟悉的城市风景线。这一片片铝板的形状如同一本本书,夜晚亮灯后就像浦江两岸的万家灯火。
灯具在穿孔铝板和整片亚克力背后,灯光透过两层材料出来,任何角度都不会看到灯具的直出光和眩光。整个外立面的灯光可以调节,平日会调到一个更低的亮度,节假日才会适度提高亮度。
记者:一楼“书山”为什么选择红色为主色调?
俞挺:我们希望上海书城成为城市更新的一个节点项目,希望它的色彩可以跳跃,一般来说,可以选大海一般的蓝色、阳光一般的金色或绚烂的红色。我们做了调查,在上海书城旁曾有一个地下党的情报站。于是,我们选择了红色,希望红色的记忆与今天的书城结合起来。仔细看,从底部往上,红色是渐变的,越来越深。
钮也仿:这次,我们把书城一楼改造为一个城市公共文化广场,在这个广场中心,创造了一个福州路上的“书山”,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这座“书山”展示主题图书,还会向市民读者推荐全国最优秀出版社的精品图书和沪版图书最优质的作品。
在“书山”后面,我们保留了上海书城原来的浮雕外立面——不同语言表达的同一句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希望留存书城的这段书香记忆。
探索实体书店的多种可能性
记者:书店的核心是书,在这方面有哪些亮点?
钮也仿:图书选品对书店来说至关重要。目前上海书城员工团队中,研究生占比超过10%,本科生超过60%,其中有研究古籍的博士,有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协签约作家,有从事过教育行业的研究生……他们负责书店的不同板块和区域,目的就是让图书选品和布置更有水准,更有文化容量。
比如,二楼一个很有特色的区域叫“作家书房”,有作家自己的作品,也有作家向市民推荐的作品。未来读者来到书城,很有可能邂逅这些作家。第一位入驻“作家书房”的是上海本地的悬疑头部作家蔡骏,第二期计划是马伯庸。书城开业以后的文化活动排片表非常丰富。
过去,书城之大可能表现在面积上,现在则是融合不同业态,容量变得更大。大家还可以遇见插画艺术中心、小剧场,特别是三个中庭,未来将成为音乐、戏剧、绘画、文学等活动的空间。我们以此探索实体书店的多种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任何一种业态其实都可以和书产生联系。
记者:讲到书与不同业态的结合,如何在书卷气与烟火气里找到平衡?
钮也仿:实体书店未来究竟会变成什么样,我们正在动态地回答。上海书城目前仍然是上海最大的实体书店,我们在这个最大的空间尝试不同的可能性。如果市民读者确实喜欢,我们保留;如果觉得有不足之处,我们再提升改变,动态地去摸索市民真正需要的实体书店。在线上,上海书城App有很多功能,让喜欢便利的读者享受便利。而享受淘书乐趣的读者来上海书城,我们将竭诚为读者服务。
俞挺:今天,我们需要正视商业对书店的作用,既不能被商业所裹挟,也不能排斥商业。
不管一个人因为什么原因走进书城,只要拿起一本书,一颗文化的种子或许就在他的脑海里种下了。
上海书城最终能够以这样的面貌呈现,要感谢上海大大小小书店经营者的努力,感谢各种各样细分领域的书店,新书店、老书店,也要感谢上海市民对阅读空间的理解。
在“以书为城”的上海书城,可以找到休息的地方,喝杯咖啡,吃个简餐,买点颜料,听个脱口秀,看展览,参加读书会……放大一百倍、一千倍,这就是上海的城市生活。为什么说“以书为城”,因为上海这座城市是可以将文化、艺术、精神和我们生活中小小的物质性综合在一起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8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