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95%是自愿去缅北”如果是真的,那解决缅北电诈问题就需要新思路了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9-01 17:00:00 来源:话题君

这两日,腾讯新闻谷雨实验室的一则报道《反诈警察揭露缅北电诈真相:“95%的人都是自愿过去的”》引发了许多人关注。文中的“公安干警老张”结合亲身接触到的案例,告诉大家,“即便了解去缅北从事电诈的风险,许多这样的年轻人还是禁不住金钱的诱惑。”甚至“有年轻人在被劝返回国后再次回到缅甸,不断走进循环。”

无独有偶,知名警务大V“江宁婆婆”近期也做了一个视频,题为《在境外做诈骗的真的都是被骗过去的吗?》,用了一些官方信息,包括中缅边境出入境相关政策、各地警方发布的“劝返通告”、警方发布的电诈人员忏悔“中国人不骗中国人”视频等等,告诉大家,在缅甸从事电诈的中国人,“绝大多数是非常清楚自己是去干什么的”。

“95%是自愿去缅北”如果是真的,那解决缅北电诈问题就需要新思路了
“江宁婆婆”视频展示的各地公安发布的劝返通告

“自愿去缅北”这一说法,很大程度上扭转了“被骗去缅北”这一大家更为熟知的叙事——不管是过往看到的新闻、还是最近的反诈电影,都还在给人灌输这样的印象。但很多网友早就在怀疑,一个大活人是不是真的这么容易被骗出国?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害怕被追究责任、爱面子、以及实际的利益因素,才在回国后谎称是被骗去缅北的?甚至于,那些“被骗去缅北”的故事,有没有可能纯粹就是迎合大众情绪,无中生有编造出来的?

举两个最近的例子。一个是“22岁女大学生疑被贩卖到缅北”,指的是一张疑似缅北的聊天截图,有人称要“出两个人”,一个22岁的女大学生和一个17岁的孩子,“打包价16万”,还附有女大学生的身份信息。双方在聊天过程中多次提及“猪仔”“蛇头”“偷渡”等词,让人看了惊惧不已。结果,有媒体联系上女孩,证实人在国内,只是手机、身份证信息丢失而已。

另一个是“重庆某公司招聘员工,正常上班数月后以出国团建为由将员工送往缅北工业园”,也是一段聊天记录,非常吓人。但也有反诈专家看到这个说法时就立即质疑,“除非自愿,否则恐怖分子也做不到神不知鬼不觉带人出境呀。”后续重庆多个官方平台发声辟谣,表示根本就没发生类似的案件。

“95%是自愿去缅北”如果是真的,那解决缅北电诈问题就需要新思路了

尽管如此,对于“自愿去缅北”这一说法,也有人提出了质疑。首先是质疑“95%”“绝大多数”的说法是否夸张,“就像一些信访工作人员说99%都是闹访,但你一说公开复查,立刻就变成属地办理”,毕竟,对于警方来说,“自愿去缅北”如果是真的,那“解救”这些人的迫切性就小了很多。其次,有人提出,如果去缅北的绝大多数都是自愿的、清楚内情的,那到处流传的“高薪工作”把人骗过去,还有必要吗?总不能说那些“高薪工作”的信息都是好事者编出来自娱自乐,与缅北无关吧?

最重要的是,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于8月4日发布《旅居缅甸中国公民安全文明指南(2023年版)》明确提到——“部分中国公民轻信网络上高薪招聘等信息,被诱骗至缅甸妙瓦底、大其力等地区,从事网络赌博、电信诈骗等非法工作,导致劳务纠纷、护照被扣、非法拘禁等情况频发,给当事人人身及财产安全造成较大损害。”注意,这里明确说的就是“高薪诱骗”,而且是“频发”,并且受害者护照被扣、非法拘禁,与被劝返者能自由回来的说法,是有相当大差异的。

“95%是自愿去缅北”如果是真的,那解决缅北电诈问题就需要新思路了
引自《旅居缅甸中国公民安全文明指南(2023年版)》

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些在缅北的中国人,到底是“自愿去缅北”,还是“被骗去缅北”?

其实仔细思考的话,这两种说法还真不一定有太大的矛盾。那些去缅北的人,很可能知道去那里要做的就是电诈,但是,对于待遇到底怎样,去到哪里是否有人身自由,以及是否会受到虐待等等,不一定能知道得很清楚——这毕竟是黑色产业,没亲身接触前很可能是搞不清相关细节。缅北犯罪集团的人,可能依然会利用他们想发财、想摆脱当前困境的心态,用诱惑手段促使他们下定决心,助推了一把——如果真是这样,那称之为“哄骗”也许是更恰当的描述,是一种介于“自愿”和“受骗”之间的一种情况。

另外的可能性是,也许缅北的电诈行业开始时是比较来去自由的,但疫情这两年境外诈骗行业也出现了用工荒,出现了自愿去但却走不了的情况。如果是这样,那这些人某种程度上也应该被视为受害者。

究竟是哪种情况,比例分别如何,急需更明确的说法。因为这事关解救缅北中国人有多急迫,事关普通人被拐、被骗去缅北的风险有多大。如果真的绝大多数——有网友甚至认为高达99%以上——都是自愿过去做电诈的,而且能自由返回,那“解救”这些人就没有那么急迫,我们要做的,是专注于打击电诈这种现象,以及救助被骗钱的人。而如果被骗、被哄骗过去而且失去人身自由的人数量其实不少,那就完全不一样——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解救他们,需要切断犯罪集团与他们的联系,需要更多防止被拐被骗的教育。

这些资源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跟舆论是有关系的,而舆论如何,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缅北电诈现象的描绘。期望媒体能够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调查,也期望相关的执法部门、执法人员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让人们更好地了解缅北电诈的真实图景是怎样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2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缅甸冲突升级,仰光的大门,迎接中国军舰到港,还拉开了一个横幅
...联合执法的决心来看,将继续紧盯电诈集团,对这种危害中国人、危害东南亚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将紧盯不放。那么第二件事就是,缅甸本身的内部的冲突了。要知道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
2023-11-29 15:02:00
关于“缅北电诈”真相:有四个需要补充说明,希望大家高度警惕
...据很了解掸邦地区情况的人介绍,偷渡到缅甸掸邦地区的中国人总数,恐怕在30万左右。这里需要再次结合地图给各位纠正一下:包括了果敢和佤邦在内的掸邦,就像中国的江浙两省的地理位置是
2023-12-04 17:11:00
带你了解中国和缅甸两千年贸易史
...示,仅江头城(八莫,也有认为杰沙)一带就至少有几万中国人,当然,他们有不少属于季节性的矿工。这里形成有文字记载的“德由谬”(中国城),这大概是中国海外最早的华人区。元代还曾一
2024-02-10 10:22:00
被困缅甸中科院博士将回国 助其脱困商人:曾与妙瓦底园区方协商一周
...快安排其回国。那么,张某被解救回国后将面临哪些法律问题?就此,澎湃新闻采访了法学专家及律师进行分析解读。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张某女友称,2022年,在中科院某植物园做科研的张某
2023-08-27 13:57:00
亨凯:此次缅北冲突,缅甸主流社会对民地武的观感在发生转变
...活动大致如何?这些电诈园区背后有什么推动势力,比如中国人常常提到缅北地方势力与电诈赌博等黑产相互依存,这是事实吗? 亨凯(伍庆祥):电信诈骗最近在中缅两国都受到高度关注,无
2023-11-15 09:12:00
2023服贸会|缅甸官员回应热点:建议游客及投资者不要前往安全区域以外地方
...经济参赞杜丁丁昂等人出席,并针对近期热议的缅甸安全问题作出回应。相关官员回应称,在缅甸境内所能到达的地方及景点均属于安全区域且在政府允许范围内,但政府不允许前往的区域则无法保
2023-09-06 20:04:00
缅北已成“国中国”,缅甸当局独力难支,中缅是时候联合出兵清剿
...境地区的“民地武”勾结,活动日益猖獗,其中就包括将中国人通过高薪诱骗等各种方式贩卖到缅北,从事电信诈骗。到目前为止,缅甸军政府事实上已经失去了对缅北不少地区的管辖和控制权。这
2023-08-17 17:11:00
印度的“小中国”造反,对中国有利?这犯了2个根本性错误
...所以要批判,不仅是因为这个说法基是建立在“梅泰人和中国人关系密切”的错误论点上的。更重要的是,就地理位置而言,印度东北各邦任何夹杂着宗教和民族等多种元素的危机只要外溢,就有可
2023-05-09 10:28:00
让全网震怒的缅北四大家族,与电信诈骗一起走向末路
...网上公开忏悔,敦促尚处战火中的各自家族,交回园区的中国人。“抓住最后机会,赶快打开园区!”劝诫声中,昔日在网上塑造出高调形象的电诈头目魏清涛、刘正琦等人风光不再。中国警方剑指
2023-11-16 05:2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