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这条鱼你认识么?
它就是北京市重点保护水生动物也是近三十年在海淀首次发现花䱻9月初,海淀区水保水生态多样性监测项目小组在“三山五园”水系中,进行采样作业时发现三尾北京市重点保护水生动物——花䱻(huá),学名:Hemibarbusmaculatus。经水生态及鱼类专家确认,该鱼种为近三十年来首次在海淀鱼类调查中记录,也是北京地区可查文献中该鱼种获得鱼体实物最多的一次。注: *䱻字正式写法应为左侧鱼字旁右侧骨,即(鱼骨),因输入法字体库无此字,暂以“䱻”表示。记者来到花䱻首次发现地——北旱河,海淀区水生态监测项目负责人,也是花䱻第一发现人张路杨向记者介绍:“在北旱河夏季鱼类多样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监测过程中,我们首次发现花䱻。当时在桥上看到了水里面有类花䱻种群。在经过了科学的、形态学的鉴定后,确认它是北京市重点保护的水生动物——花䱻。”
▲北旱河发现花䱻的具体水域
▲参考书目为《北京鱼类和两栖·爬行动物志(王鸿媛编著,1993年版)》和《北京及其邻近地区的鱼类——物种多样性、资源评价和原色图谱(张春光赵亚辉著)》据介绍,花䱻属鲤形目鲤科䱻属,主要以各种底栖无脊椎动物包括虾、昆虫幼虫等为食,一般生活在水体清澈、水质优良的水域,对水质、水生生境及伴生生物多样性都有较高要求,可以作为健康水体的指示性鱼类。由于城市建设及人类活动影响,花䱻在北京地区种群数量下降明显,分布区退缩较大,种群由原有水体中广泛分布衰退为仅在零星点位有记录,甚至趋于消失不见。在2013年出版的《北京及其邻近地区的鱼类物种多样性、资源评价和原色图谱》(张春光赵亚辉著)中,其资源情况描述为“近年来在本地区野外实地调查期间未曾见到”。因此在2022年发布的《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3年1月1日正式施行)中,花䱻被列为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记者在岸边看到河水流速较缓,水体较为清澈水草种类较多,河岸边有菖蒲等喜水植物
海淀区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李苑菁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发现花䱻给了我们特别大的鼓舞。这一次不是偶发性地观测到重点保护野生鱼类,而且是本土鱼类的再次回归,更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这说明,我们的治水思路是正确的,恢复生境,才是恢复生物多样性的第一步!”(注:生境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在确认花䱻种群存在后,研究人员进行了合法的个体捕捞。“我们发现的花䱻是有梯队的,就像是有爸爸妈妈加上鱼宝宝,体型有一定的差距。”李苑菁向记者介绍,“我们水生态监测工作组今年在全区8个水域进行监测,共200余名工作人员参与,监测范围涵盖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鱼类、鸟类等多个生物类群,希望之后还能传来更多的好消息。”
▲工作人员正在运用水深丈量仪测量北旱河水深此次,在海淀“三山五园”地区相邻的两个水体中均发现该鱼种,正是对海淀水生态不断向好,“水清岸绿”计划实施颇有成效的真实写照。自海淀区全面实施“水清岸绿”行动计划以来,通过水循环水网建设、河道治理及水域景观提升,河湖生态及滨水空间环境不断提升,“三山五园”地区历史水貌不断恢复。下一步,海淀区水务局将继续推进新技术、新方法在水生态监测工作中的应用,加大监测水域覆盖面,以更广阔的监测视野反映海淀水生态健康情况,为海淀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拓展阅读记者采访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亚辉研究员,也是《北京及其邻近地区的鱼类——物种多样性、资源评价和原色图谱》一书的作者,对更多花䱻相关的问题进行专业详尽的解答。Q花䱻历史上在北京地区是如何分布的?赵亚辉:首先花䱻目前在我国东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上世纪80年代,北京地区曾经也分布相对广泛,比如永定河、密云水库、潮白河、拒马河,都曾是它的栖息地,基本上分布在平原地区的河道中。Q为什么花䱻有段时间在北京几近消失?赵亚辉:由于花䱻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包括虾、昆虫幼虫等为食物,水资源的减少、水体水质的破坏,都会对影响它的食物链,生境改变了,花䱻自然会离开这个不适应的环境。再者,花䱻的繁殖是将卵附着在水草上进行孵化,岸边植被的缺失也会对它的繁衍生息产生影响。由于近年来在北京野外实地调查期间未曾见到花䱻种群的存在,因此在今年调整的目录(《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花䱻被列为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Q“三山五园”水系多次进行生态补水,如何判断本次监测到的花䱻是北京本土鱼类,而不是经由南水北调带来的?赵亚辉:这个问题从这几个方面来看。一是 南水北调进京的路线沿途会有多个闸口,进京前会经过近30公里的隧洞。花䱻的成鱼个体最大能到2公斤,所以成鱼通过“南水”进入北京水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是鱼卵跟随“南水”北上之后再孵化,理论上存在可能性,但微乎其微。鱼卵孵化对水质、生境等要求更高,将这一点纳入考虑,我们综合得出这次发现的花䱻是北京本土野生鱼类。二是本次发现的三尾花䱻是一个亚成体的状态,从孵化到长到现在的长度,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根据研究经验,加上近几年北京市整体水域环境的改善,水资源量、河道生境都在持续修复,呈现向好的趋势。这是花䱻能在近三十年后重现海淀水域的原因。Q这次在水生态监测工作中发现花䱻,水生态监测对水环境的改善存在怎样的意义?赵亚辉:发现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一个环境向好的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从整体看,更应该重视的是保护野生动物的群落,就是全生态链的多样性。监测到明星性的指标鱼类非常鼓舞人心,但是群落是大于个体的。水生生境、栖息场所保护好,随之而来种群就恢复了。持续的监测是必要的,不仅仅是为了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他鱼类的状况也需要跟踪,持续的做检测才能尽可能详细的掌握水域的情况,这个是非常重要的。Q下一步如何做才能让更多样的物种回归海淀?赵亚辉:最关键的就是要保护好栖息地。全北京市水系联通,所以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是一个全市,乃至更大的范围协同发力的事。现阶段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通过调查,将周边水域的物种摸查清楚,了解他们的习性,种群数量、种群规模目前都缺乏一个较为全面的数据。按照现在既定的水生态恢复路线,进一步修复水环境,恢复丰富的食物来源,创造更多样的生境,才能够孕育更多不同的种类。采访时闲聊,李苑菁笑着说:“我们不知道这些鱼什么时候能回来,但总要去做、去试、去坚持。我们风吹日晒地坚守,是工作,是职业道德,更是一种情怀!”此刻的她,是不知前路但依旧坚持探索的每一位生态保护人的缩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1 0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