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古城长安的前世今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2 10:2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长安在汉唐盛世,曾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从1956年秋季开始,对西汉首都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查发掘。探明城墙全部为版筑土墙,方向基本上作正南北向。东墙平直,其余三边的城墙皆有曲折;周长25.1公里,折合汉代的60里。城墙每面各开三个城门。

汉长安城的城门各有三个门道,每个门道宽达8米;减去两侧立柱所占的2米,实宽6米。在东边南侧的霸城门内,车轨的宽度是1.5米,可见每个门道正好容纳四个车轨。三个门道,共可容纳十二个车轨,气魄宏伟。由城门通往城内大街,以三条并列的道路组成,宽度和门道相同,蔚为壮观。

刘邦平定中原,欲建都洛阳。娄敬反对,劝其定都关中。但当时咸阳被项羽放火烧了,只得先到秦的旧都栎阳。直到汉高祖七年二月,才从栎阳徙都长安。

城门未见用砖,而是木构;在两壁直立的阙口,密排几对柱础,础上建立大木柱,再在其中筑门楼。汉唐之间的重要城市建筑,都承袭这种城门形制。

这样的城门,较易毁于兵火。汉长安城的城门,尽毁于新莽末年战火;而城内的宫殿建筑也遭到严重破坏。在此后的东汉、五胡十六国和北朝期间,虽然有不少王朝仍在长安建都,但都城的雄伟景象已不能和西汉比拟了。

隋唐时代,都城移到汉长安城的东南方。隋唐长安城的外郭,南北长达8,470米,东西长9,550米,周围35.5公里,比汉长安城周多10.4公里。隋唐长安的坊市制度,经过探测和发掘之后,较文献记载更加清楚了。

根据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可知此项棋盘式的都市规划,早在曹魏的邺城便已开始——曹操手下,原有各式各样的人才,包括城市设计的专家。经过北魏的洛阳,东魏、北齐的邺南城,终于发展成为隋唐长安的格局。从整个城市中宫殿区所占的地位、封闭式的坊制以及受严格统制的市场布局看来,此等古城和欧洲中古时期的城市有着很大的差别。

《隋书·高祖纪》(卷一)说开皇二年(582)六月,文帝认为长安从汉以来,“凋残日久,屡为战场,旧经丧乱”,又觉得“龙首山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于是就命令左仆射高颖、将作大匠刘龙等创造新都。

唐代长安的皇城和宫城,以及大明宫、兴庆宫、芙蓉园等主要宫殿、园苑,都已经勘探清楚。其中大明宫宫墙范围和宫内建筑群的平面布置,可准确地加以复原。大明宫内的含元殿、麟德殿、重玄门和兴庆宫西南隅勤政务本楼等主要宫殿遗址的发掘,已给研究唐代宫殿建筑形制提供了珍贵资料。

含元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三间(59.2米x16米)。东西两侧有廊道通向翔鸾、栖凤二阁,殿前铺有踏道。全组建筑布局对称,是唐代宫殿中最常见的平面布置。麟德殿的平面设计和含元殿不同,它分前、中、后三殿,在建筑的结构上要比含元殿更为复杂。

1963年日本东京落成的新皇宫,基本上还包括了唐长安宫殿布置的概念。汉文化影响日本之深远,由此可见一斑。

唐朝灭亡后的长安城,规模远比原先的缩小。

《长安志图》:“新城,唐天祐元年匡国节度使韩建筑。时朱全忠迁昭宗于洛,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庐舍,长安遂墟。建遂去宫城,又去外郭城。重修子城(即皇城也),南闭朱雀门,又闭延喜、安福门;北开元武门,是为新城(即今奉元路府治也)。城之制,内外二重;四门,门各三重。今存者惟二重,内重其址尚存。东又有小城二,以为长安、咸宁县治所。”

于是雁塔和曲江都到了城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2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琉璃瓦、大斗拱、石头城、城堡楼 影视里古城场景改不掉的四大爱好
...织和实施能力,这也是直到隋大兴城(也就是再后来的唐长安城)才得以基本实现的原因所在。提及唐长安城,不得不说的是朱雀大街,其南北长5000米,宽达150米左右(最新考古数据不含
2023-08-29 00:27:00
...相接、市井相连,外来客、长安人,共同组成繁华喧闹的长安城盛景。时至今日,到长安一游仍是许多人的热爱与选择。2023年上半年,西安旅游人数达1.24亿人次,旅游收入1501.8
2023-12-25 07:21:00
...特征,已局部揭露的A区夯土基址的建筑形制和体量同汉长安城未央宫中央官署遗址、汉宣帝杜陵陵寝建筑基址存在相似之处,充分彰显侯国高等级宫殿的建筑特征。结合城址自战国至两汉的历史沿
2025-03-28 08:47:00
考古2022︱隋唐考古:天街五桥近紫宸,幡影伽蓝无尽藏
...南侧编号F2,保存较差。 正平坊遗址考古发掘现场隋唐长安城的考古发掘有朱雀大街五桥遗址、安仁坊遗址、长安城东北角夹城及十王宅遗址,另外还有郭城安化门遗址、东市遗址等。配合小
2023-08-29 13:45:00
山河诗长安,长安为何能被称为国人的精神故里
...左手盛景,右手繁华。古老与现代相得益彰,“流光溢彩长安城,火树银花不夜天”这是属于长安独特的浪漫。 文化与城市共生共荣,对于西安来说,深厚的文化内核或许曾被质疑过于厚重,不
2024-03-01 15:37:00
古人防水患自有高招
...构,五边形陶土管的结构更能承受来自路面的压力。西汉长安城的城市排水系统由城壕和排水明渠、暗渠组成,明渠自西向东横贯全城,长达9公里,城壕和明渠组成的排水干渠总长达35公里。城
2024-05-20 13:09:00
...万人口的唐朝都城长安,在吃水问题上,也是大费苦心。长安城的水源条件,可以说非常丰富,本身就号称“八水绕长安”。所以隋朝修建长安城的前身“大兴城”时,就依托周边八条水脉,开凿了
2023-08-17 13:56:00
自唐朝之后就没有朝代定都长安,这是为什么呢
...无法比拟的优势,而它的没落,往往是因为优势的丧失。长安城所在的关中地区地形闭塞,易于安保,东有函谷关、潼关、临晋关,历史上特别有名,南有武关、峣关,还有秦岭,骊山、终南山都是
2024-06-11 20:58:00
古代没有自来水,长安城的人是怎么解决用水问题的?
古代长安城在盛唐时期,长安与洛阳一度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无论是从居住的人口还是城市的建设,都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但是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城市建设的过大,在没有自来水的时代里,
2023-01-19 17: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