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隋炀帝杨广:被误解的伟大皇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02:00 来源:戏说三国

隋炀帝杨广,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这个被史学家树立帝王反面教材的典型皇帝,这个被骂为二世而亡的亡国之君,听起来这应该是一个十分糟糕的皇帝,杨广不仅在位时臭名昭著,连登基之路也是不择手段,他假传遗诏逼死了哥哥杨勇,铲除了皇位的最大威胁。为了权力杨广可以不顾亲情,可以没有下限,他在权力的支配下已经沦为权力的奴隶。然而,试问一句,哪个皇帝不是如此呢?

隋炀帝杨广:被误解的伟大皇帝

杨广20岁便被父亲杨坚派去灭亡南陈,虽然那会的他年轻生涩,但一点都不妨碍他建功立业,灭完南陈,杨广紧接着北击突厥,戎马征战十余载,助隋文帝杨坚打下一个太平江山,也为后来的开皇之治奠定了基础,可以说隋朝的盛世华章有杨广一半的功勋。杨广35岁通过不光彩的手段登基称帝,但他在位十多年把隋朝推向了更高的繁荣盛世。他新建洛阳,开凿大运河,三征高丽,平定西域,开创科举。那一样都足够他名垂青史。要论功业,杨广不输唐宗汉武,而且杨广鼎盛时期,隋朝的人口总量以及粮食储量,即便富庶如贞观开元,都未能达到隋朝的高度。

隋炀帝杨广:被误解的伟大皇帝

如此强大的大隋帝国竟然就亡在了杨广的手中,这不得不令人唏嘘感叹。杨广到底做了什么,葬送了自己开创的万世基业。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像一个人已经登顶高峰,如果不知道收敛,再向前迈一步就得跌入万丈深渊。隋炀帝败在他太过强大,强大到令身边的人畏惧,强大到没有人把他当朋友,强大到他不需要任何人。杨广文能治国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他已经强大到不需要将军宰相们的辅佐了,大概没有一个大臣会喜欢这样的帝王。

隋炀帝杨广:被误解的伟大皇帝

正是因为杨广超群的执政能力,而他的帝国很臣民却跟不上自己的步伐,于是君与臣只见渐行渐远,而杨广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想要建立的功业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也不是隋帝国短时间内能完成的。像京杭大运河,这本是十年以上的国家工程,可杨广只用了三年便完成了。一个人短时间从事剧烈劳动,很可能就会猝死,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过量的劳役必定会损伤帝国的筋骨。再加上隋帝国并不是铁板一块,南方的地方势力尚未消化,关陇贵族集团蠢蠢欲动,杨广建立的太平盛世虽然让老百姓丰衣足食,却极大地损害了其他阶级的利益。

隋炀帝杨广:被误解的伟大皇帝

说到底,杨广只是为了国家制定了一个百年计划,却要求国家在十年内完成。于是隋帝国就这样过劳死了。而杨广建立的那些功业,最终便宜了后来人,人们在享受大运河的便利时不会去想当初的决定是多么伟大,只会想大运河底埋葬了多少百姓的尸骨。而这种种指责与谩骂,都来自史学家的偏见,或者后世帝王的诬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2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隋朝二世而亡,是因为隋文帝错选了杨广吗
...立下了汗马功劳。隋朝二世而亡,就将所有的罪名都怪在隋炀帝的头上,这种说法是偏激的,尤其是当时的正史是唐朝所修,为表明自己王朝取而代之的正义性和合理性,抹黑隋炀帝是必需的。隋炀
2024-06-15 15:30:00
隋炀帝杨广修凿大运河的历史意义有多么巨大
...分裂上百年的历史,终结了国家四百年的动乱局势。到了隋炀帝杨广当政时,开始全力扩建和完善大运河,最终才完成了今天“北京——杭州”的京杭大运河前身和雏形。杨广(569年——618
2024-06-22 19:12:00
科举制度:隋朝文化改革的重要遗产
...腾。隋朝最出名的皇帝,那肯定就是第二位皇帝,也就是隋炀帝杨广。纵观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君王能够被称之为千古一帝的很少很少,同时必定对于华夏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君王,也是屈指可数。
2023-09-26 13:08:00
...心,千百年后,得到了中国历史上最恶毒的谥号,他就是隋炀帝杨广。杨广的“炀”这个谥号是唐高祖李渊给的,其实,杨广还有其他两个意义完全不同不同的谥号。第一个。留守东都的越王杨侗继
2023-03-14 21:07:00
隋朝倾全国之力攻打高句丽,主要是因为隋炀帝的冲动,或者说是因为他太想做个完美的皇帝了,他太想做千古一帝了,本来没必要跟高句丽死磕,却不惜豪赌高句丽战争,最终赔上了全部。历史上隋炀
2024-05-30 06:28:00
隋炀帝杨广和隋文帝杨坚相比,谁的功绩大呢
...的姓名与作为。然而,提起隋朝的两位皇帝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相信各位都或多或少地听到过关于他们的轶事。不管是隋文帝怕老婆,还是杨广“三征”高句丽,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2024-06-12 14:27:00
...下大乱,国家覆亡,身遭横死,被后继的李唐王朝贬称“隋炀帝''。但是其实这位中国历史地位最重要的君主之一,谈及中华第二帝国''隋唐盛世''时永远绕不过去的名字,真正的庙号谥号,
2024-05-31 06:59:00
隋炀帝千古一帝?隋朝傍着盛唐的荣光,捡来几分不该有的赞誉而已
...我说说我个人的理解,不足之处,欢迎拍砖。先下结论,隋炀帝带来对文明的破坏力是史无前例严重低估的。唐朝从未建立在隋朝的辉煌之上,而是建立在隋末乱世的废墟之上,百废待兴,民生凋敝
2024-10-28 11:11:00
...王获此恶谥。其中南朝后主陈叔宝身后的谥号“炀”,是隋炀帝杨广慷慨赠予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后人又回馈給他,并用这个字将其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近一千四百年。稗史传奇更把他描
2023-04-16 22: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