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魏向荣
文化的传承创新,从本质意义上看,应当呈现一种活态,是有生命的,犹如老树不断抽出新的枝芽。中国人的节俗文化,就是这样一种活态传承,刻镂下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特有印记,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今年以来,各地都在节俗文化上着意创新,打造新形态、吸引新业态、创设新场景,体现文旅融合,融入非遗项目,积极吸引年轻人参与,提升了节俗文化的社会效应,进而提振社会消费信心,让“节味儿”在“新形态”下浓起来。
咸阳市渭城区依托“咸阳老街”文化品牌,积极打造老街节俗文化“新形态”,形成了新的节俗效应,吸引社会各界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在刚刚过去的七夕节,他们推出了“凤凰和鸣恋渭城”主题活动,还精心推出了“老街七夕欢乐夜”文化展示,线上线下交互,让老街的七夕节过得不仅有意义,还很有意境。在这之前,他们在春节还开展了“今年过年来渭城”“穿越古今、相约老街”活动,端午节推出了“老街打‘咖’享渭城”新业态项目,以线上线下的多样形态交互式呈现,火爆出圈。这些“新形态”的节俗活动,使当地群众和四方来宾的参与感一下子升腾起来。
传统意义上的“老节俗”,把中华文明里敬天爱人、家国情怀、尊老爱幼、祈福祛邪、物阜年丰、和平康宁的底色都彰显了出来,在形式上追求大众化,很接地气。在过节的氛围中,人情味儿弥漫开来,物质和精神都得到滋养。
传统节日的功能、意义,本身就是一种民族记忆、文化体认、集体情感、民间传承,群众性的参与、感受、陶冶正是传统节日的必要呈现形式。今天,传统节日也要“现代化”,唯有创新,才有活力。只有让传统节日接入“新形态”,才能更好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整合、再生的积极社会功能。在现代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的阶段,传统节日的一些老形态失去了以前生产、生活方式里不少物质的、人际的、情感的载体、氛围,成为“乡愁”和“记忆”。如果节日新形态跟不上,难免会产生“节味儿”淡了的感觉。传统节日的“新形态”,就是让传统节俗进一步适应当代人的生活情调、审美趣味,通过积极创新聚拢人气,在聚拢人气中感悟传统。
传统节日节俗文化活动的“新形态”,不能单纯靠自发自生,需要形成广泛的社会合力共同推动。“新形态”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倡导、积极引导,离不开宣传文化部门的集体创意、热情支持,更离不开文旅部门、基层组织、商业力量、社会团体的协力协同。只有让我们的节日文化活动不断贴近人民、融入生活,持续增强节日文化的群众性、广泛性、吸引力、感染力,呈现优质文化形态,才能实现传统节日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2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