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
带着感恩前行
黄媚媚
黄媚媚
母校百年校庆征文开始以来,许多校友们深情撰文,分享他们的都高故事。感谢他们用文字勾勒出一帧帧画面,犹如浮雕,尽管穿越数十年的时间,仍带着情感炽热的温度,让后来者如我,得以细观和触摸都高历史的纹路,得以了解都高的“师魂”是如何铸就的。他们的故事融合起来,让“都高”这两个字慢慢变得立体而丰满,逐渐形成高大的丰碑。
诸多文章珠玉在前,让我迟迟不敢下笔。是啊,我该如何书写我心底的那所都高呢?毕竟,它保存着我最宝贵的青春记忆。可前面发表的系列文章构建的集体记忆早已汇成湍流,搅动起我心底深藏的片片记忆。
第一次走进都高时,我还在读初三,由物理老师带队,去参加省级物理竞赛,都高是县里唯一的考点。出了考场,站在实验楼的走廊,听着琅琅书声,看着对面郁郁葱葱的地罗岭,蝉嘈林密,一动一静,勾出我心底对这所学府更多的向往。
1997年,我以乡里第一名的成绩从地苏中学毕业,拿着编号“007”的录取通知书,正式踏进都高校门,开始了难忘的高中生涯。
那三年,有寒窗苦读的艰辛、睡前“卧谈会”的欢畅;有阅读室、图书馆;周记、美文摘抄;《青年文摘》《红楼梦》;大扫除、运动会;六柱秋游、上江春游;自由辩论会、轮流当班长;高考前早餐有免费鸡蛋、夜宵有免费米粉或绿豆粥;地罗村田边野花香、澄江河畔青草绿;体育课男女混合踢球、澳门回归日爬翠屏山、“三八”节学校组织到澄江河干枯的河床野炊包饺子;和同学爬“龙洪”电视信号塔那座山,从正面的险路登顶后才发现山背有修到半山腰的行车道;还有千禧跨年夜女生集体叛逆从五楼阳台往下倒水,差点把覃主任气晕……很想问问如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亲爱的同学们(2000届毕业生),你们的高中记忆里有哪些与我重合呢?
高中三年,大家同频同步:学习和生活节奏一致、奋斗目标一致、同学团结友爱。如今,年过不惑,回看在都高度过的青葱岁月,那种努力又纯粹的状态、心怀希望梦想起航的日子,在记忆里历久弥新,成为人生经历中一颗钻石,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关于高一,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去南宁参加全国英语竞赛。当时全校3个年级共6位学生,吃过晚饭后在龙眼树下集合。听完莫校长的千叮咛万嘱咐后,我们在黄昏时分出发,由两位老师带队,乘坐学校派的公车去南宁参加第二天上午的竞赛。
路上,两位老师为了解闷高谈阔论,畅想以后通了高速可以潇洒地跑到南宁吃早餐再回来上课。我们几个坐在后两排,不明觉厉,将信将疑。
当晚,大家住在自治区党校招待所,入住后我和高三的周艳时师姐溜出来到党校里逛。恰巧碰上招待所不远处的大礼堂在举办新年演出。我和师姐对个眼神,挤进人群里,踮起脚尖望向舞台。师姐眼尖,很快掌握前方信息:高二的石昊师兄早就挤到前面,舒舒服服地欣赏歌舞沉浸其中。看了一会,我俩觉得没意思,回到招待所串门,发现同级的黄瑜、石燕,高二的苏兰师姐都在备考,佩服他们自律的同时,立马悄悄回房看书。
上述南宁之行,最大的收获是与学霸师姐的友情。1998年高考揭榜后,艳时师姐带着我,跑高岭、去大兴,跟她的同学、朋友们到处玩。依稀记得去过某个考上清华或北大的黄师兄家,他家后门打开就是碧绿的澄江河。十几个卸掉高考压力的天之骄子们,踩着浅水嬉笑打闹,沿着田埂排排坐,七嘴八舌聊得火热。
本来清透的阳光,那天不知怎的被稻浪的金色染上,洒在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上,那个画面在某一瞬间定格,框出青春肆意张扬的模样。
高三那年学校举办了一期夏令营,那时的夏令营一般都有外教参加。有一天,有个外教来到班里和同学们交流。那时,还没有互联网,更没有手机,我们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全部靠电视和报纸。临近千禧年,中美关系波澜频起,而当时的学子血气方刚,尤其文科班男生,更是喜欢讨论哪哪又开战啦。交流课上,有个男生提了个涉及中美关系的问题,外教说了几句之后,教室里的氛围开始变得有些微妙。这时,一口标准又流利的英语声从教室后排座位传来。我转头一看,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站着叽里呱啦,话语间带着不少超纲词。我们这些学生虽然没听明白全部内容,但大致知道她是在打圆场。
下课后,我对这位老师既崇拜又好奇,跟在她后面走了两层楼,终于在她要走出楼的时候,鼓起勇气主动跟她打招呼。就这样,我和韦海盈老师亦师亦友的“忘年交情”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一番聊天,得知她刚毕业,教高一的英语。后来偶尔在校园里碰到,她会问我近况,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时间久了慢慢熟悉以后,有时候周末碰上,她会带我去她的宿舍,特意用英语跟我聊天让我练口语,还介绍我认识她的舍友、同是英语专业毕业刚任教的唐璐老师。从此,两位老师除了给我学习上的指导,还给了我很多生活上的关爱。
那年高考后,报考外语专业的学生需要集体去金城江进行面试。两位老师建议我备一身稍微好看的衣服,于是叫我一起去逛街。逛了好几条街,最后在桥头一家店,看中了一套很显青春活力的衣服,浅蓝的衣服浅蓝的鞋,搭白色的裤子,催我试穿。
等我穿着新衣服走出试衣间,她们用像看自己亲妹妹一样的眼神,开心地连说好看。天知道那时我心想的是吊牌价格加起来快顶我半年的生活费了,便故意说上衣有点短、圆领有点大,不习惯,要不就算了。我进试衣间换回自己的衣服走出来,她们已经结完账,很自然地把购物袋递到我手上,说是送我的备考行头,代表好运,不能拒绝。情义无价,师恩难忘,只能用爱回报爱。时至今日,我们一直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去过对方家里,认识对方家人,微信聊天、八卦逗趣。惭愧的是我受惠于两位老师甚多,能回报的却太少。
说实话,莫校长去世后,我才从宣传报道里知道那句著名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于我不是口号,是暖入心田的体验。后来我有时忍不住想,作为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她们怎么那么关爱学生呢?
母校百年校庆专栏系列文章读下来,我找到了答案:被爱滋养和教育过的心灵,更容易拥有爱的能力。
百年都高不断赓续章华,靠的是都高人代代传承,不断往事业的熔炉里投入自己的理想、信念、责任感和爱心,共同铸就都高的师魂。
那些走出瑶寨,分布在全国乃至全球、从事各行各业的校友们,在助学和抗疫等各类公益活动中,一次次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彰显社会担当和都高人富于爱心、保持奋斗、乐于奉献的底色。
母校虽迎百年华诞,却依然风华正茂。学子归来,无论鹤发或桃颜,都怀着一样的赤子之心。衷心预祝母校百年华诞系列庆典圆满成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2 10:46: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