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草君
过完年从乡下要回城时,我看到老房子上的雪要化没了,屋檐凹处的冰溜子也变瘦变短了许多,瓦缝里几棵孤孤零零的枯草逍遥自在地摇晃着,似乎在向我招手示意:南风起了,春天来了。
其实,我对春天的概念是极其模糊和矛盾的,纸上得来的春天,总是和我实际所处的境况存在着反差。小时候在乡下生活时,我对春天概念的模糊印象是延时的,那时只懂一年分四季,1、2、3月就是春季,所以春天是白色的而不是绿色的,春风是冻脸的而不是拂面的。乡下的2月,人们还都穿着厚厚的棉大衣,棉袄棉裤要一直穿到清明时节才能下身。用冰天雪地来形容乡下的2月一点儿也不为过,村子和南山之间的寇河是冻实的,在上面滑冰车、抽冰尜、拉爬犁玩都行。房前屋后的地面还都是积雪,上面覆盖着散乱的残叶和沙土,看上去脏兮兮的,和书本儿上形容的开春景象对比起来,可以用“顽固不化”来形容很是恰当,根本无法想象“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是什么,也无法猜测为什么会有“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随后的日子,是自己渐渐长大,上学、谋职、成家、执业、退休。半个多世纪的斗转星移,时光依旧轮回如昨,春夏秋冬,亘古未变,所不同的是前些年流行了“暖冬”的新词儿,也确确实实少了很多-30℃的极寒天气。虽是天气已经不是像小时候感觉的那么冷了,但北方的冬天依旧是冰雪的主场,只不过人们的思维不再是人定胜天的单一模式,遵循自然、共享生态的理念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形成绝大多数人的共识。这不,冬天里沈阳就打出了“冬日雪暖阳”的旅游文化大餐招牌,在冬言冬,依雪用雪,果真成功吸引了祖国各地的小伙伴儿们聚沈过年,让亲情、友情、爱情在一朝发祥的风水宝地升华,在冰天雪地的北方凛冬圆融。
我虽远离大都市的喧嚣到乡下躲清静,但我的心却一刻没有离开大都市的灯火辉煌,因为城市发展的命脉已经和自己的生活质量融合在一起,留出空间和资源给他人享用,丝毫不影响我隔空感受老北市沸沸扬扬的市井烟火散发的浓重春味、中街故宫熙熙攘攘人群的笑脸洋溢的优雅春韵、小河沿早市高高低低叫卖声传递的盎然春意、棋盘山冰雪世界闪闪亮亮辉映的明媚春光……
眼里看到的春天,是气象意义的物候,心中盛装的春天,才是福暖四季的永恒。恰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比喻,恰如“良言一句三冬暖”的形容,心里的春天能让寒风化柔、能把凛冬屏蔽、能使万念萌生。而心若有,春自常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4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