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北宋县令老来得子写对联庆祝,落魄中的吕蒙正路过:你命不久矣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16 11:01: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我国五千年历史中,文人学士一贯扮演的角色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以诗词歌赋点缀了历史文化长河,因此大部分统治者都对文人很推崇。

然而在一些朝代,文人雅客们却常常因为舞文弄墨惹祸上身,因为一句诗词歌赋的背后,可能就暗藏了一场牢狱之灾。

北宋时期就有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县令老来得子,为了庆祝爱子出生,他在大门口悬挂了一副对联来表达自己的好心情。

然而一位穷酸书生路过,不禁笑出了声,县令不解问其缘由。

不料书生笃定地说道:“这个对联挂出来,你命不久矣!”

随后书生道出了自己的见解,县令恍然大悟,赶忙命人拆下了对联,并对书生千恩万谢,甚至要将女儿嫁给他。

那么,县令悬挂的对联是什么内容?为何一个穷书生能看出对联背后暗藏的祸端?

其实,当年这个穷书生并不是普通人,而是宋代的著名宰相吕蒙正!

那么,吕蒙正又为何沦落街头呢?

这还要从他的身世说起...

从富家子弟到街头穷书生

北宋县令老来得子写对联庆祝,落魄中的吕蒙正路过:你命不久矣

吕蒙正出生于公元944年,他是河南洛阳人,其父是吕龟图是一名起居郎(一种官职)。

当时的吕家家境优渥,吕龟图更是妻妾成群,吕蒙正的母亲刘氏则是他的正房妻子。

原本正妻诞下男婴是家族值得庆贺的大事,然而吕龟图却宠妾灭妻,对刘氏和吕蒙正一直态度冷淡。

在吕蒙正幼年时期,父亲因听信小妾谗言,直接扬言要将刘氏母子赶出家门。

刘氏出自名门性情刚烈,不愿向昏头的丈夫求饶,一气之下便带着吕蒙正离开了吕家。

然而,在那个年代,嫁出去的女子就是泼出去的水,刘氏娘家虽然富庶,可家庭关系也很复杂。因此她在离开夫家也并没有得到多少来自娘家的帮衬。

无奈之下,刘氏只好带着儿子在外艰难求生,母子二人的日子过得十分凄苦。

从锦衣玉食的小少爷,到风餐露宿的穷孩子,这对吕蒙正来说简直就是从云端跌到了谷底。

北宋县令老来得子写对联庆祝,落魄中的吕蒙正路过:你命不久矣

好在在母亲刘氏的悉心教导下,吕蒙正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与母亲相依为命。

为了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他一直刻苦读书,发誓以后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经过不解努力,吕蒙正渐渐长成了一个出口成章、满腹经纶的小伙子。

众人看他总是衣衫褴褛,常常嘲笑他吃不饱穿不暖还喜欢摆弄诗词。

然而,吕蒙正却不以为意,反而心系着那些比他过得还苦的百姓,认为自己的才学日后一定会帮到那些百姓。

救了老县令一命

公元975年的一天,吕蒙正像往常一样在街上行走,却忽然发现县令府宅的门口聚集了很多人,场面非常热闹。

吕蒙正好奇地凑过去,发现原来是县令老来得子,正在为小公子庆生。

县令也是书生出身,一贯喜欢舞文弄墨,于是便召集大家对对联来为孩子庆生。

北宋县令老来得子写对联庆祝,落魄中的吕蒙正路过:你命不久矣

吕蒙正也喜欢对对联,因此他打算趁此机会学习一番,看看现场这些文人们都能作出怎样精彩的对联。

此时,只见一位男子大笔一挥,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子当承父业,臣必报君恩。

县令和众人一看,这幅对联对得非常工整,又颇具文采,也很契合今天老县令喜得贵子的氛围,于是众人纷纷夸赞这位写出对联的公子文采卓然。

这位公子名叫倪兴官,是当朝工部侍郎的儿子,因此对于县令而言这也是一位贵客。

于是,县令便命人将这幅对联悬挂在门口,来表达自己对于这幅对联的喜爱和对贵客的看重。

然而,远在人群外看热闹的吕蒙正却哈哈大笑起来。

县令和众人循声望去,竟然是一个穷酸书生在嘲笑这幅对联。

人群中的倪兴官瞬间恼怒不已,怒斥道:“你一个穷小子,有什么资格评论我的对联!快滚开!”

北宋县令老来得子写对联庆祝,落魄中的吕蒙正路过:你命不久矣

不料吕蒙正以对联回应:

“举目纷纷笑我穷,我穷不与别人同。腰间拔出龙泉剑,斩断穷根永不穷。”

县令一看此人不简单,便穿过人群,虚心请教:

“不知阁下可是对这幅对联有什么意见?”

倪兴官附和道:

“是啊,你说我写得不好,那你倒是说说哪里不好,不然我就送你去见官!”

吕蒙正看了对联一眼,又看了看县令,缓缓说道:“你敢悬挂这幅对联,我看你命不久矣。”

命不久矣?

县令满脸疑惑,今天是他家的大好日子,他不明白这个小伙子为何说出这样的话,于是焦急地追问:

“此话怎讲?”

吕蒙正随即说道:“这幅对联把君臣放到了父子的后面,实乃大逆不道!”

县令一听这话瞬间惊出一身冷汗,再一看这幅对联还真是有这个问题。

北宋县令老来得子写对联庆祝,落魄中的吕蒙正路过:你命不久矣

宋朝律法严明,若是有人借此事大做文章,那恐怕真是要大祸临头了!

于是,他慌忙将方才的对联摘下来,并请吕蒙正重新写一副对联送给他。

吕蒙正却说:“其实这幅对联文采的确不错,没必要重新写,只要稍微改一下就行。”

“君恩臣必报,子当承父业。如此即可!”

因为对联缔结良缘

老县令一听豁然开朗,瞬间觉得眼前的小伙子才情可嘉,便突发奇想出了一道上联:未老思阁老。

吕蒙正稍加思索,很快就对出了下联:无才做秀才。

老县令满意地点点头,忍不住夸赞吕蒙正前途不可限量,围观的人也纷纷夸赞,觉得吕蒙正有真才实学。

不料,方才被质疑的倪兴官却不以为然,讥讽道:“牛头焉会生龙角”。

北宋县令老来得子写对联庆祝,落魄中的吕蒙正路过:你命不久矣

言外之意是吕蒙正一介穷书生,没什么了不起,日后也不会有大的作为。

不料吕蒙正并不生气,反而平静地对出下联:“狗嘴何曾出象牙。”

倪兴官被气得直跺脚,又连出了两个对联想要让吕蒙正出丑,不料吕蒙正一一对答如流。

几番对战下来,倪兴官见斗不过吕蒙正,只好悻悻离开。

吕蒙看倪兴官认输了,也转身准备离开。

在一旁大饱耳福的老县令赶紧追过去,拉住了吕蒙正,表示想要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吕蒙正。

还不等吕蒙正反应过来,他便拉着吕蒙正往府里走,而此时府里的千金黛菊早已听丫鬟说起了吕蒙正对对联的事。

不过,她并未亲眼见到吕蒙正的才学,多少还是有点犹豫。

况且当时女子出嫁也讲究个门当户对,而老县令就因为一副对联把自己的宝贝女儿许给一个穷小伙,家人们也纷纷表示太草率了。

北宋县令老来得子写对联庆祝,落魄中的吕蒙正路过:你命不久矣

老县令却告诉女儿,吕蒙正虽然如今衣衫褴褛、籍籍无名,但他才情出众,日后一定能通过科考步入仕途,并且前途不可限量。

黛菊听了父亲的话后,决定再试探下吕蒙正,于是她写下了一个上联“因荷而得藕”,让丫鬟送出去给吕蒙正。

吕蒙正接到小姐的考题后,瞬间明白原来县令的女儿也是个才女,这个上联看似普通,实则难度不小。

他略微思索之后,挥笔写下了“有杏不须梅”的下联。

黛菊收到下联后欣喜不已,心想这个吕蒙正果然是位才子,于是便同意了这门亲事。

之后,在县令的张罗下,吕蒙正跟黛菊结为了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婚后生活令人艳羡。

北宋县令老来得子写对联庆祝,落魄中的吕蒙正路过:你命不久矣

不仅如此,在妻子的帮衬下,吕蒙正的学业也突飞猛进。

心胸宽广令人尊敬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吕蒙正终于考中了状元,被宋太宗任命为将作监丞、升州通判。

对于吕蒙正的才情,宋太宗也是非常欣赏,因此在他上任前,太宗直接嘱咐他,如果工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骑驿马前来相告。

吕蒙正亦不负众望,在为官期间兢兢业业,深得百姓爱戴。

不仅如此,他还谨遵孝道,将父亲和母亲接来跟自己一起住,以便照顾二老。

而他考虑到母亲刘氏与父亲关系僵硬,便他们安排了不同的房间,分别给予周到的照顾。这一举动令亲朋好友赞叹不已。

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宋太宗又亲自下旨,升任他为左补阙、知制诰。

北宋县令老来得子写对联庆祝,落魄中的吕蒙正路过:你命不久矣

之后,吕蒙正又经历了几次升迁和降职,最终官至宰相,并博得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美名。

吕蒙正被任命为副宰相第一天入朝时,他器宇轩昂地走在大殿上,然而此时却有人忽然说道:

“呵,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啊?”

虽然这声音不大,但吕蒙正和同僚们都听到了,众人纷纷惊愕,但吕蒙正却一脸淡定地继续走着。

与他关系要好的同僚看不下去了,便说要看看是何人如此大胆,不料却被吕蒙正制止了。

退朝后,同僚们纷纷进言,认为应该追查此人是谁并加以惩罚,以免以后其他人效仿此人侮辱吕蒙正,会有损吕蒙正的威信。

吕蒙正摆摆手说道:“我看不必了,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就会终身难以忘记,还不如不知道的好。”

北宋县令老来得子写对联庆祝,落魄中的吕蒙正路过:你命不久矣

同僚们听罢,瞬间感慨吕蒙正心胸宽广,对他钦佩不已。

吕蒙正的为官之道

除此之外,吕蒙正人如其名阿正不阿,为国为民,亦是他颇受时人尊敬的原因之一。

据脱脱《宋史》记载,宋太宗有一次想挑选一位大臣出使契丹,于是便让各位重臣推举人才。

当时,宋太宗非常器重吕蒙正,便在下朝后问他推举何人,吕蒙正坦言相告举荐了一位陈姓官员,却不料遭到了宋太宗的拒绝。

因为宋太宗觉得此人难当大任,便要求吕蒙正重新物色人选。

第二次,宋太宗又差人询问吕蒙正物色的新人选,不料吕蒙正呈上去的人选还是那位陈姓官员,再次遭到了宋太宗的拒绝。

宋太宗有些生气,便在几日把吕蒙正等人叫到跟前询问此事的进度,不料吕蒙正还是坚持举荐陈姓官员。

北宋县令老来得子写对联庆祝,落魄中的吕蒙正路过:你命不久矣

宋太宗气得把写着推荐人选的文书丢到了地上,怒斥责问吕蒙正:

“卿为何如此执着?”

吕蒙正不卑不亢地答到:

“不是臣固执,是陛下不理解臣的想法啊。

我之所以坚持举荐此人,是因为其他人的能力比不上他,我不愿为了谄媚君王而改口,以免耽误国事,如此而已。”

宋太宗见吕蒙正一片坦诚,也不好过分苛责,只好让他退下了。

下朝后,宋太宗跟另一位大臣感叹道:“论气量,朕恐怕不如吕蒙正啊!”

最终,宋太宗还是任命了吕蒙正推举的陈姓官员出使契丹,好在此人果然能力突出,圆满完成了宋太宗交办的任务。

宋太宗再次感慨,还是吕蒙正知人善用,懂得为国筹谋,此后便更加重用他。

北宋县令老来得子写对联庆祝,落魄中的吕蒙正路过:你命不久矣

到了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为朝廷奉献了一生的吕蒙正,因为病重辞官,回归洛阳故里颐养天年。

宋真宗赵恒感念这位老宰相一生操劳,先后两次到吕蒙正家中探望。

当他看到吕蒙正被病痛折磨的满脸苍老,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为了宽慰吕蒙正,他便提出要从吕蒙正的儿子里选一个出来重用。

吕蒙正有7个儿子,当时都在朝中当差,如果其中一个能得到宋真宗的亲自提携一定会前途无量,继续延续吕蒙正的仕途荣耀。

然而当宋真宗问他推荐哪个儿子时,吕蒙正却颤颤巍巍地告诉宋真宗:“我的侄儿吕夷简可堪重用。”

宋真宗吃了一惊,随即又豁然开朗,他明白吕蒙正一生为人正直,之所以“举侄不举子”,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儿子们。

北宋县令老来得子写对联庆祝,落魄中的吕蒙正路过:你命不久矣

而是在他的心中,天下子民才是最重要的,为子民举荐良臣,自然要举荐更有能力的人。

于是,宋真宗便采纳了吕蒙正的建议重用了吕夷简,而吕夷简后来成为了北宋历史上有“廉能”之誉的贤相。

事实证明,吕蒙正在选拔人才方面果然独具慧眼,并且他真正做到了“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

结语

纵观吕蒙正的一生,从锦衣玉食的小少爷,到生活落魄的穷小伙,再到名垂青史的一代名相,他始终都在坚守着自己的本心。

史学家们并没有过多地用为人正直、心胸广阔、为国为民、心系社稷这些褒奖的辞藻形容吕蒙正,但一个个朴实的故事却诠释了他的优秀品格。

古人有云“做官当如吕蒙正”,吕蒙正的确是历朝历代乃至现代社会从政人员的楷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6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北宋县令老来得子写对联庆祝的故事
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宋朝就有这么一个人,他生下来就不被父亲待见,幼年时期就和母亲被迫离开家门,几乎以乞讨为生。好在他天资聪颖,步步为营,终是登科折桂成为状元郎,然而他面对将自
2023-07-24 21:36:00
宋朝有位宰相,喝一碗汤,厨子每天就要杀一百只鸡
...正是北宋时期的宰相,并且为官十分地清廉,曾经受到过宋太宗赵光义的夸赞,说自己的气量不如吕蒙正,我们接下来就着重介绍一下吕蒙正。步入仕途前的吕蒙正吕蒙正从小就出生在官宦家庭中,
2023-02-21 17:05:00
他从无家可归到三次当宰相,写下千古奇文流传至今
...,夺得鳌头,成为人人羡慕的状元。由于这次科举本就是宋太宗赵匡义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而举行的,所以夺得第一的吕蒙正自然受到赵匡义的重视。在吕蒙正即将走马上任的时候,赵匡义给了他二
2023-05-11 13:48:00
后世对吕蒙正的评价如何
...会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为好。”知人善用有一次,宋太宗问吕蒙正谁出使辽国合适,吕蒙正推荐了一陈姓官员,宋太宗觉得不合适,就没有同意。第二天,宋太宗问起人选的事,吕蒙正又以此
2023-06-08 09:12:00
聊聊北宋初年宰相——吕蒙正
...骑驿马前来上告,赐给他钱二十万。待调回到京师,遇上宋太宗亲征太原,召他到行宫晋见,任为著作郎、直史馆,加任左拾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宋太宗亲自任命他为左补阙、知制
2023-06-08 09:14:00
吕蒙正的逆袭:从寒窑学子到北宋贤相的传奇人生
...吕蒙正工作兢兢业业、勤恳,宽厚待人,德才兼备,受到宋太宗赵光义的赏识,一路升迁。公元980年,他被委以左补阙、知制诰的重任。吕蒙正对父亲吕龟图于幼时抛弃自己的事情没有丝毫怨言
2024-01-19 12:52:00
宋朝的“清廉”宰相,每天早餐都喝一碗汤,为此厨子要杀1百只鸡
...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效力于宋太宗、宋真宗时期的吕蒙正,却是一位出身贫寒却凭借自身才华和努力成为贵子的典范。也正是因为自己出身贫寒,深知人才选拔的不易,
2024-08-13 11:30:00
他曾沿街乞讨,尔后状元及第著就千古名篇
...的殿试中拔得头筹,以状元郎的身份荣登北宋朝堂,作为宋太宗的天子门生,吕蒙正深得赵光义的宠信,从升州通判到左补阙、知制诰,吕蒙正只用了三年时间,而且吕蒙正还是宋太宗亲自任命的知
2023-05-19 05:01:00
吕蒙正:从乞丐到宰相,只因一幅对联
...但是字里行间都写着“穷穷穷”。这副对联便是北宋名相吕蒙正所书写的,而这副对联也被称为“历史上最穷的对联”被流传了下来。一、年少坎坷吕蒙正是北宋初年的名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
2024-02-10 05: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