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长恨歌》的结尾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11-23 21:45:00 来源:文化学者黎荔

作者:黎荔

自幼背诵白居易千古名篇《长恨歌》,对于那个缥缈美丽的结尾,我总是有点疑惑。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全文结束,唐玄宗、杨贵妃的世俗之缘,被白居易改编成了仙凡之恋。《长恨歌》所谓:“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马嵬坡上被赐死的杨贵妃,终篇竟然成了海外神仙。白居易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仙境中的杨贵妃:她高雅端庄、寂寞悲伤,殷勤迎接汉家使者,对唐玄宗依然一往情深。她回首遥望下方遥远的人间,托物寄词,钗钿为信,重申前盟,相约天上人间再续前缘。

白居易生于772年,而马嵬坡之变则在756年,两者相距已十余年。《长恨歌》写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十二月,此时杨贵妃去世50年,玄宗也去世40年了,但是,文人墨客写当朝时事,还是要避讳一点,《长恨歌》应该属于二次创作了。试问一位文人如何有千钧之力,来写李家天子的不堪与出逃,但白居易就写成了,温柔中有几多劝诫,浪漫中有几多警醒,缠绵中有几多讽谏,且散布天下,广传海内。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集宫闱江湖战事于一体,贵妃无辜,抑或女人祸国,都各有支持者,且可自圆其说。但是,要说起来,有了马嵬坡之劫,他俩的情事,终究算不得圆满,杨贵妃不过是舍卒保帅的一个棋子而已。为何白居易弃信史于不顾,非要写出一篇钟爱缠绵之作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多年,不得其解。

这个“海外有仙山”的结局,其实只是风月宝鉴的一面,而另一面是什么呢?是安史之乱发生后,逃难的皇家队伍奔向蜀道,在途中的马嵬坡发生了兵变。面对“江山”与“美人”的抉择,李隆基忍痛割爱,令人勒死了杨玉环。诗人如此写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我觉得实在写得太节制了,根据其他唐诗透露出的信息,如杜甫、李益、杜牧等诗人的作品中,描绘了贵妃明眸皓齿、血污游魂的画面,与正史记载的自缢显然不符。《长恨歌》中的“宛转”,缠绵委屈状,含哀怜意,是杨贵妃临死时的凄然情态;“马前死”,则意谓死于兵乱中;“血泪相和流”,指死者有血,生者有泪,两相和流。再怎么轻描淡写,诗中都无法回避杨妃死于乱军之中,她的遗物满地乱抛,那白玉簪,那金凤钗,那珠翠翘……怎么看都不像正史所载,她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那般安静从容,她的死法也许太过凄惨,连史书都不敢记载。

杨贵妃不是赵飞燕,以天下尤物侍宠于后宫;也不是武则天,以美貌与阴谋权倾于大唐;更不是慈禧太后,以旷世野心垂帘听政于朝纲。从史书看,杨贵妃其实只是个天真的女人。爱情大过天,已经站在权力中心了,却没有碰。她对其它的没有兴趣,只是享受爱、音乐、舞蹈、诗歌;一路任性、天真,恃宠而骄地过。李隆基和杨玉环,那么热热闹闹的开场,“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然而,最终却以马嵬坡的生死作收场。终究,人们把一代盛世的落幕归结到一位手无寸铁的女子身上。她成为一个时代的终结与另一个时代开启的开路先锋。

什么是“长恨”?即是遗憾。天子和贵妃的爱情,虽然华贵,但未必比得上坊间夫妇那么真实,多的是时代漩涡中心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人生婆娑,皆有缺憾。谁人心中没有未曾圆的梦,谁人心中没有一首长恨歌?文人可借祸国之说,直言不讳地描画贵妃的妩媚;反过来,也可借无辜论,叙述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传说。贵妃之死,是死在天子出逃的路上,有挽救圣上性命的意味,这多少让这个传奇披上一层牺牲殉国的色彩。四大美人中,杨玉环的形象最为饱满。其人其事所以传,白乐天的《长恨歌》功不可没。

我个人觉得,白居易之所以把结尾写得如此缥缈,可能有以下几个考虑:

首先,如果从创造传奇的角度,像李杨这样一个爱情悲剧,如果按照记实的写法,写到马嵬事变杨妃死了就得收场。但从构成传奇故事的要求来看,贵妃生前的事情,无非是承欢侍宴、欢歌宴舞,写得再详细也没多大意义,可以说是无“奇”可传。所以白居易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着重写惊变之后、贵妃死后的情节。从诗中可见,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共计46句,写唐玄宗派人上天入地到处寻找杨贵妃和杨贵妃在蓬莱宫会见唐玄宗使者的情形。死后的事情,占到全诗共计120句超过1/3的篇幅,这就增加了许多曲折回环,使诗从头到尾贯串了一个传奇故事,给整个故事带来了浪漫的传奇色彩,读起来跌宕起伏,一唱三叹。

其次,如果从情感、心理的角度考虑,“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唐玄宗晚年在李辅国和唐肃宗监视下,身边无一旧人,郁郁而终老,他的暮年岁月一定会有对杨妃的怀念、对曾经的繁华盛世的回顾。当孤独的皇帝与死去的贵妃阴阳两隔之际,他出现“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心理幻觉,也属人之常情,是符合人性的。借此,白居易表达了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诗人把安禄山反叛的祸根和爱情悲剧的原因都归咎于唐明皇的“重色”,唐明皇作为爱情的追求者和破坏者铸就了两个主人公的“长恨”。杨贵妃天生丽质,六宫粉黛被她比得黯然无色,她恃宠而骄,集“三千宠爱在一身”,使得“从此君王不早朝”,然而,在宠冠六宫的同时,也成为了六宫怨恨之所在。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氏弟兄们厚禄高官,姐妹们荣华富贵,更招惹得百官妒嫉,人民仇恨。这便是爱情悲剧的基础,“长恨”的内因,更为变乱埋下了祸根。

在结尾部分,白居易以缠绵悱恻的的仙凡之恋,让故事更加曲折回环,既让主人公的日思夜念有所比照,也告慰读者对动人爱情故事的关注,与此同时,亦表达了白居易对于爱情的理解:爱情可以使生者死,可以使死者生。这样一往情深的力量,在此之前还没有人描写过。《长恨歌》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这首诗风情摇曳,生动流转,极富艺术感染力。之所以这么感人肺腑,是因为白居易为情而作,借着历史的影子,书写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感动了所有痴情人,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诗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结,这种以时空远近为对比的收束手法,深刻渲染了全诗“长恨”的主题。李杨爱情悲剧故事至此达到高潮,留下的是茫茫无限的回味。

在安史之乱后五十年,唐玄宗和杨贵妃都成了历史上的人物,白居易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他以马嵬兵变的史实为背景,叙明皇的出奔、贵妃的惨死和明皇在蜀中的寂寞悲伤,以及后来时局平稳,君臣从蜀地返京,一切已物是人非,明皇触景伤情、朝思暮想的凄凉晚境,“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悔恨和不甘心的情感。这繁盛过后的刻骨孤独,既是儿女私情的,也是整个大时代的。因此,将《长恨歌》看成纯粹的讽谕诗或爱情颂歌都不恰当,它是暴露与歌颂的统一,讽谕和同情的交织,既为李杨的爱情悲剧一掬同情之泪,又为他们的误国失政一叹遗恨之声,二者互相融汇,彼此交织。

单从叙事结构而言,七夕长生殿这个情节放在《长恨歌》一诗的结尾部分,也是值得我们推敲寻味的。爱情最大的遗憾,是生死契阔,无法相守。可叹君王美人,情深缘浅,乱世逃难之时,也只能断送红颜,保君王性命平安。两人马嵬坡生离死别的描写,和结尾形成高潮的长生殿乞巧场景,形成鲜明对照。当年长生殿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后人与外人的确无法考究。但值得回味的是,来自于另外一个时空的太真仙人,似乎已经忘记了前世自己“宛转蛾眉马前死”的痛苦,只愿意记取二人私语时的情深意浓。正如诗句所写“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当年缘分已尽,但在仙界却情意悠长。时世政治是短暂的,人类情感却是永恒的。死亡也无法终结爱情,只有遗忘可以,而恋人们决定永不忘记,哪怕只能在恍惚中互诉衷肠,天人永隔不能再相见了。

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有各种结尾,有最后一笔点睛,升华主题的;有结案陈词,真相大白的;有戛然收结,时间停止的;也有如《长恨歌》一样,从人世到到天界,实现穿越和重生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那一滴历史的松油滴下来,这一刻被封存,成为闪亮的琥珀,永远停留在记忆深处。

按叙事学原理来说,讲述故事和传播故事意义的人应该意识到,一切完成了的事都得有一个“收尾”。缺少了行为之后的思想收尾,缺少了完成记忆的衔接过渡,就不会出现任何可以被讲述的故事。我想许多轰轰烈烈的大事之后,都会有一个收尾的人,他远远地跟在人们后头,干着他们自以为已经完成的事情,重重地写下了那个最后的句号。

我们停止了询问

夜幕正在降临

风在吹拂

一首歌从空荡荡的

看台上涌动过来

下面的河里

水蛇和乌龟随意漫游

也许,这个世界

会充当一个

远离我们的

陌生故事的结尾

不管人间发生了什么

宇宙无动于衷地运行

黎明总会在

黑夜后到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3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生丽质,姿质丰艳,被誉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白居易《长恨歌》形容她“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帝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白的《清平调》则说她:“云想衣裳花想容,
2023-09-03 14:06:00
为何会有杨贵妃东渡日本的传说
...王质建议白居易以此为题写诗,白居易写了脍炙人口的《长恨歌》,陈鸿写了《长恨歌传》。陈鸿是位史学家,在写杨贵妃缢于马嵬驿一节时他是这样记叙道:杨国忠处后,“左右之意未决。上问之
2023-10-09 14:50:00
杨贵妃有多美?白居易、李白、温庭筠都写诗赞美她
...的花。白居易因为她的死,怅然若失,写下了千古名篇《长恨歌》,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贵妃香消玉殒的遗憾和痛心。就连一贯温婉多情的花间派词人温庭筠,也专门写了一首诗,为杨贵妃鸣不平!
2023-11-21 16:01:00
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一句,道出了唐代的兴衰
《长恨歌》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像这一句表达爱情的诗。是多少现代人引为经典的话,上学时考试还总会考。嗯,看来
2024-10-23 10:08:00
《长恨歌》故事,浪漫的帝王爱情传奇〔174〕
...地转,渔阳鼙鼓。语义:〔略〕。出处:1、唐·白居易《长恨歌》;2、元·房文辛《唐才子传·白居易》。写作中的白居易二、《长恨歌》故事原型是帝王的爱情悲剧《琵琶行》入选高中语文,
2023-01-21 10:47:00
白居易用一首诗贯穿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和一生的爱情
白居易是著名的唐代三代诗人之一,他的一首代表作《长恨歌》奠定了他在唐诗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在35岁的年纪就写出了这样广为流传的伟大作品。就连现在的许多专家学者也是认为《长恨歌》是艺
2023-06-08 10:56:00
杨玉环为何生前无政治野心,死后怪谈众多?
...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中国史书的记载和白居易《长恨歌》对于杨贵妃之死,史书上的记载也不尽相同。《旧唐书》对此记载“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
2023-01-30 14:55:00
黄山为何又称“震旦国第一奇山”?还与李隆基及杨贵妃有关
...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代代流传,这无疑得益于白居易的《长恨歌》。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般认为“海上仙山
2023-01-10 11:11:00
杨贵妃究竟是哪里人
...她看不见我们,而我们也看不见她了。这都怪白居易的《长恨歌》:“温泉水滑洗凝脂……”仿佛他亲眼目睹了似的。我们来得更晚了,只能对着干涸的海棠池,像白居易那样凭空想像。没法离美人
2023-10-09 14:52: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婚礼上男花童突然给女花童单膝下跪 男童父亲回应:孩子临时救场,事先没有安排
大皖新闻讯 10月3日,在贵州毕节金沙县岚头镇举办的一场婚礼上,发生让人哭笑不得的一幕。视频显示,就在新郎新娘婚礼进行到互戴婚戒的关键时刻
2025-10-05 19:10:00
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家庭游成为两节旅游亮点
连日来,市区的公园、景点、商场等场所,都迎来了不小的人流量。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两代人或三代人举家出游的情况明显增多。人们在休闲放松的同时
2025-10-05 07:30:00
有些热爱,是刻进DNA里的 大叔一辈子热爱 嬢嬢跨城追赛 锦屏县际篮球赛假期“出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龙本枝二审 王迟三审 陈诗宗
2025-10-03 17:51: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忽有故人心上过,忆起那年中秋桂花香
文|琦垚秋日的上午,去市里办完事,见街对面是一片古老的胡同区。老树、灰瓦、四合院,明亮干净的阳光下,愈发显得静谧安适。看看时间尚早
2025-10-02 07:39: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老家房顶的那轮明月,是我心爱的“小月亮”
文|琦垚无涯的天幕上悬挂着一轮晕黄的月亮,遥遥的、淡淡的,像一枚钝钝的古铜币。从这枚古币里泻下来的光辉掺和着微弱的、模糊的路灯光
2025-10-01 17:28:00
农行东平东原支行:三张银行卡背后的“养老诈骗”拦截战
鲁网10月1日讯“姑娘,帮我们仨都开张能大额转账的卡!”清晨,农行东平东原支行刚拉开营业的序幕,三位老年客户便一同踏入厅堂
2025-10-01 20:36:00
济南红绘再传喜讯:精准诊疗助高龄女性突破不孕困局!
2023年9月,45岁的王女士顺利诞下一名健康女婴,圆了多年求子梦。这段跨越数年的备孕历程,既有屡次失望的苦涩,也有最终柳暗花明的温暖
2025-09-30 14:57:00
假期乐哈哈 安全不放假
假期来啦!开心之余,您可别忘记:安全是快乐的前提。
2025-09-30 17:15:00
“习惯性逃避”正在毁掉感情 珍爱网红娘提醒:勇敢沟通才是爱
在快节奏的当下,年轻人对爱情的期待不减,但在恋爱过程中,却常常会出现一种被忽视的现象——“习惯性逃避”。出现矛盾时,你等着Ta解释
2025-09-30 17:22:00
纵览视频丨身高不够举高高来凑,夜游现场娃儿眼睛瞪得像铜铃
9月29日晚,吴桥杂技节巡演现场,为让孩子能看清表演,许多家长将孩子举过头顶或扛在肩头。这一充满温情的画面,成为了杂技节巡演现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摄制:王怡文、刘玉婧)
2025-09-30 00:10:00
陈家人的传家宝:一枚74年前的“抗美援朝”月饼模子
新一年中秋节马上到了,89岁的陈巧玲老人坐在桌前,手里摩挲着珍藏的木质月饼模子,模子中央“抗美援朝”四个小字与五角星图案清晰可见
2025-09-28 16:10:00
男子割肝救妻后续:梨园丰收盼销路,想赚钱带娃去云南看望岳父母
大皖新闻讯 安徽宿州砀山县的马雨1990年出生,他“割肝救妻”的义举感动了无数人(详见大皖新闻3月28日报道)。2024年12月
2025-09-27 20:09:00
孕妇泰国坠崖离婚案择期宣判,王暖暖情绪几度失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徐宁26日,“孕妇泰国坠崖案”当事人王暖暖(化名)与俞某冬的民事离婚案一审,在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2025-09-26 13:55:00
中国银行郓城支行暖心服务助聋哑夫妇解保险难题
鲁网9月26日讯近日,一对行色匆匆的夫妇走进中国银行郓城支行营业部,手持手机向厅堂工作人员求助,称有笔交易流水对不上。工作人员发现二人是聋哑人后
2025-09-26 18: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