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编者按:
这10年,传媒迅猛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新闻传播的语态。一支笔一台相机,已经不足以支撑新闻的多样性呈现。记者,必须以各种各样方式,记录时代发展。
这10年,于贵州而言,奋力决战脱贫实现一步跨千年同步小康;于多彩贵州网而言,见证了媒体变迁,从纸媒时代到新媒体时代的转变;于记者而言,看见了自我成长,更看见了社会进步……
每每提笔,都是记录别人的故事,写自己还是第一次。
2012年,我进入《天下文摘》工作。
“甘为他人做嫁衣”这是形容编辑的一句老生常谈。当散发墨香的报纸因精彩的文字、优美的图片被读者津津乐道时,大家记住的只有作者的名字,而其中包含着多少编辑的心血却无人知晓。但每每看到自己编辑的稿子得到读者的热烈反馈,所有的疲劳便烟消云散。
时光一晃而过,从实习生到见习编辑,再到责任编辑,虽然只是区区几个字的变化,却承载着我一直以来的成长与坚持。
记者杨婧(左一)采访农村饮水工程
随着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只有深入一线,才能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情怀的精品佳作……于是,我从编辑转型做了记者。
2017年5月,我来到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开始为期一个月的蹲点采访。
了解海嘎,是从海嘎小学校长郑龙开始。
1999年,刚从师范毕业的郑龙来到海嘎小学,全部“家当”仅有4间校舍、1间办公室、8个孩子,还有一位老教师。
因为条件艰苦,学校总是留不住教师。郑龙也曾犹豫,自己是否离开,但转念一想,如果连校长都走了,那这所学校可能就真的没了。
当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海嘎村也迎来了飞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少,返乡人员越来越多……2016年,海嘎小学有了60多名学生,教师队伍也充实到了9名。
“扶贫的根基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乡村教师,郑龙用青春奉献大山,用坚持守住初心,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10多年,这不正是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中大山园丁的故事吗?职业敏感性告诉我,这是一条带着泥土味芳香的好新闻。
完成了采访,心潮澎湃,稿子一气呵成。新闻报道发表后,听到村民和村干部的赞扬与感谢时,那种被需要以及被肯定感,让我心中甜到无法自拔,也更加坚定了新闻理想信念。
记者杨婧(右一)和村民采摘木耳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新闻作品也逐渐从报纸上的黑色铅字,成为了屏幕中的视频、图文。
2018年,我来到多彩贵州网,又从传统纸媒记者转变为新媒体记者。
每次采访完,当我掏出手机给采访对象再拍个图片和视频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文字记者还需要拍这个吗?”
融媒体时代到来,单纯的一支笔、一个采访本已经跟不上时代,视频新闻已成为趋势。
举起手机,要能HOLD住一镜到底的直播拍摄,拿得出蒙太奇视频作业;举起自拍杆,能充当出镜记者,对着手机镜头侃侃而谈;打开编辑软件,前期、后期都能一肩挑,剪辑、字幕、配音,短视频、VLOG都能玩转……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贵州,我跟随采访团,拉开了为期6天的调研式采访。
虽然整个调研行拍摄的视频也就10多分钟,但剪辑起来却没那么容易。稿子写完后,视频加音乐、字幕、效果,图文编辑、上传视频也需要亲自操刀。忙完这一切,抬头一看表,已经凌晨2点半了。
岁月斑驳,时光荏苒,时代的记录者永闪光芒。很庆幸,我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钟爱的新闻事业;很荣幸,我的采访报道记录了城市的前进年轮。回望来时的路,有过碰壁时的彷徨失措、有过采访中的千头万绪、有过赶稿后的疲惫不堪,但更多的是一篇篇事实报道、一个个温情故事跃然于“指”尖的喜悦。我也会继续不断学习,学习摄影,学习视频,从文字记者向“全能”记者发展。
本网记者:杨婧
一审:罗亚楠 邵梦洋
二审:李柏杉 袁小娟
三审:李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8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